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公募經理兼管社保專戶惹爭議 交叉管理或成趨勢

  • 發佈時間:2014-10-23 08:2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經理“身兼數職”,不僅管理著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還擔任該公司的社保組合經理。部分基金人士透露,這並不是個例,由於人手不足,公募基金經理兼任社保組合的現象普遍。社保屬於專戶,按照常理應當進行個例,然而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正在研究相關政策,未來這種交叉或成為趨勢。專家建議,基金公司應定期披露社保組合的凈值漲跌幅。

   “雙肩挑”現象普遍

  社保組合從2002年開始交給公募基金管理,首批管理人包括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6家基金公司,之後逐漸增加到16家,還包括易方達、招商、國泰、大成、富國工銀瑞信、海富通、廣發、匯添富和銀華。基金人士透露,早期社保組合是交給公募管理,但是從2008年開始,證監會頒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簡稱“管理辦法”),允許公募基金開展1對1的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即專戶業務。由於專戶理財可以根據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資管服務,因此大部分社保組合的管理開始以專戶形式存在。

  有資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專戶的本質是私募,無需進行資訊披露,由公募基金經理來管理專戶,有可能出現“公募為私募抬轎”的情況,並且還難以察覺。一位基金人士介紹,相關的“禁令”早已有之。上述管理辦法規定,專戶業務與基金公司的其他資産管理業務之間應當建立嚴格的“防火牆”制度,嚴格禁止各種形式的利益輸送行為。

  但是知情人士透露,早期公募基金在社保組合的管理上,還能做到人員隔離,但是隨著公募基金産品增加,公募基金人手不夠,因此“公募+社保”雙肩挑的現象逐漸增多。

  社保組合對人才需求也更苛刻。一位在基金專戶部門工作過的基金人士透露,由於社保資格稀缺,95家基金公司中能管理社保的基金公司不到1/4,無論是對基金公司還是基金經理而言,“社保”二字都是光環。因此,基金公司會把最好的投研人員會推薦給社保組合,“至少業績排名在前1/3。”該人士透露。而公募産品也是基金公司安身立命之所在,優秀人才“雙肩挑”的現象也因此更明顯。

   公募專戶交叉或成趨勢

  對於公募基金經理兼管社保組合現象的質疑此前已有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各方普遍對這一現象默許。

  “人手確實是顧不過來。”上海人士透露,“我們公司也跟監管部門溝通過兼任的問題,未來的趨勢是公募和專戶以後可以交叉,已經在放開這一塊了。”

  記者向業內人士和證監會人士求證時,並沒有獲得政策落地的確切消息。不過,證監會曾在《<;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導意見>;修訂情況説明》中表示,考慮到目前存在一個投資組合經理同時管理多個投資組合的情況,強調公司應重點對同一投資組合經理管理的不同組合同日同向交易和反向交易的交易時機和交易價差進行監控(第十九條),而在這一文件中,並沒有禁止公募專戶交叉管理。

  上述在基金專戶部門工作過的人士表示,實際上,基金經理進行利益輸送空間和動力都不足。從空間上説,在目前證監會的大數據下,利益輸送越來越難。而公司也會進行嚴格的監控。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每年對社保組會定期年檢,檢查內容包括交易行為的合規性等等,要獲得社保管理資格不容易,公司也很珍惜這一榮譽,社保規模管理得好還會每三年還會增加一些委託規模。因此,無論是哪一方發現問題,都可能會嚴重影響到社保管理資格。”該人士説。

  該人士認為,公募基金和社保組合的考核體系不一樣,社保組合更考核中長期業績,且有特殊的比較基準,而且規模不是很大,有時甚至不足10億元,還不如公募基金的管理費來得快,因此對基金經理而言,沒有必要舍公募為社保“抬轎”。

   建議社保組合披露凈值數據

  業內人士認為,人員隔離作為防火牆措施,確實不適合目前的實際情況,而是應當從投研和交易等環節入手,加強隔離。一位基金人士表示,“社保組合屬於機構投資者,要壯大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提升價值投資的影響力,也需要儘快形成相關的規章制度。”

  濟安金信公司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總經理王群航建議,鋻於社保組合背後也是老百姓的資産,與公募類似,因此建議基金公司有選擇地定期披露旗下社保組合的資訊,例如僅公開凈值增長資訊,這樣可以逃避利益輸送的嫌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