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位基金經理一拖三
- 發佈時間:2014-09-24 08:38:5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公募基金的人才荒已到了嚴峻的程度。
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的離職人數已達去年全年,並再度創下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在離職潮下,基金經理“一拖N”比比皆是,今年以來“一拖四”甚至一拖更多基金的基金經理更大有人在。
多位偏股基金經理“一拖四”
9月23日,寶盈基金開始發售寶盈睿豐創新混合基金,當日傍晚,公司即發佈公告,稱已提前結束募集。有消息人士隨後透露,首募當天的認購金額已超過了8億元。
在多家基金分析機構看來,該基金之所以能夠“一日售罄”,除了自身創新及市場稍現回暖外,基金經理的明星效應功不可沒。
資料顯示,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是彭敢,他現任寶盈基金投資總監,還同時執掌寶盈資源優選股票、寶盈新價值混合、寶盈科技30混合三隻權益類基金。截至今年6月30日,這三隻基金的總規模為26.78億元。
其實,在接手寶盈睿豐創新之前,彭敢已經“一拖四”,日前剛剛卸任了寶盈鴻利收益的基金經理,改為由張小仁一人掌管。
寶盈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換下彭敢主要意在讓其專心管理新基金,打造新品牌。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一拖四”甚至一拖更多基金的基金經理大有人在。
不過主動型偏股類基金,除了金元惠理晏斌“一拖六”外,“一拖四”基本已是業內的最高紀錄。“主動管理型産品‘一拖五’的壓力會比較大,且超出行業慣例,一旦業績不振,也容易遭人詬病”,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據同花順iFinD的統計,目前,除彭敢外,“一拖四”的基金經理還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周志超、景順長城基金的余廣、長盛基金的王克玉、華商基金的田明聖、廣發基金的朱紀剛等近十人,而“一拖三”的基金經理則多達三十余位。
離職創新高
一邊是層出不窮的基金新發産品,一邊是越來越匱乏的基金管理人才,不得不説,公募基金業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尷尬戲碼。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96家基金公司共有976位基金經理管理著1789隻基金産品(A、B、C份額合併計算),每人平均管理達到1.8隻,同期增加的基金經理人數有37位,但基金産品卻增加240隻左右。
同時,截至目前,今年以來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達到了147人,已超過2012年和2013年的全年數據,創下了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對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評論稱,雖然基金經理變更原因很多,如公司股權更換,導致公司領導層更換,基金經理也隨之離職;另如,基金經理感覺發展受到限制,轉而投奔其他公司或者直接“奔私”;還有,部分基金經理因為考核壓力大,未能完成任務最後不得不離職等。
但人才緊缺才是基金經理頻頻變更的主要原因。
該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未來隨著基金髮行註冊制的實施,加之近期股市回暖,新基金髮行可能出現爆髮式增長,新基金法也可能會導致優秀的基金經理“奔私”增加,基金經理人才緊缺可能會進一步凸顯。
日前,國投瑞銀基金的一則公告也能看出基金公司人員的緊張。
9月2日,該公司稱,顏文浩即日起擔任國投瑞銀瑞易貨幣的基金經理,而其2014年6月11日至升任基金經理的不到3個月時間裏,曾擔任國投瑞銀旗下成長優選股票、融華債券、景氣行業混合、核心企業股票、創新動力股票、穩健增長混合、新興産業混合、策略精選混合、醫療保健混合、貨幣市場基金、瑞易貨幣等11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助理。
激勵機制暫不管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在公募基金業內,尤其是一些從業時間稍長的基金經理,存在一些“心理浮動”。
日前,華南某基金公司一位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就表示,今年開始,尤其是下半年以來,似乎進入了職業厭倦期。一方面,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公司內部,監管力度加大,限制頗多,加之眼看著同行朋友涉及“老鼠倉”,心裏震撼不小;另一方面,下半年市場回暖,身邊不少投研界朋友紛紛“奔私”,並小有收穫,對自己也有刺激。
“更重要的是,突然覺得在公募行業的職業前景也不過如此,薪酬現在較前幾年不但沒漲反而有所降低,短期內上升的空間也不大,現在想先去專戶管理産品”,他説。
去年下半年以來,基金專戶著實成為一些基金經理的傾向之地,不僅是監管限制相對較少,還有激勵機制更吸引人。9月18日,華寶興業又公告稱,華寶油氣的基金經理施施樂也轉任專戶投資經理。
不過,在德聖基金研究中心分析人士看來,目前的公募基金採取的激勵機制,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驗證。
8月29日,上投摩根純債一則基金經理增聘公告顯示,中歐基金原固定收益部總監聶曙光於今年5月起加入到上投摩根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聶曙光之前不僅是中歐基金的固定收益總監,也是中歐基金正在推行的事業部制度中的固定收益事業部臨時負責人,其離職前還擔任中歐增強回報債券的基金經理。
德聖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從聶曙光的出走可以看出,雖然事業部制激勵制度給予了基金經理充分自主權,但是責任壓力、考核制度也會更加嚴苛,在利益權衡之下,並非所有基金經理都能適應這種考核制度。
“無論是股權激勵、還是事業部的組織方式有助於解困基金經理人才流失問題,但效果如何,還需時間來驗證”,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指出。
東吳基金總經理任少華表示,對於公募基金這一高度競爭的行業來説,只有創造優秀的業績,投資者才會買賬,基金經理也才會穩定。未來公司發展重點會是非公募領域,正在籌劃成立專戶子公司,與現在其他公司的基金子公司不同,從事的業務和激勵機制與目前私募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