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銀華基金
你對基金産品一般持有的時間是多少?如果持有的過程中一直是虧損的,會不會更早贖回呢?
調查報告顯示,為了實現投資收益目標,80%以上的投資者願意持有基金的最長時間不超過2年,只有不到8%的投資者願意持有基金的時間超過3年。
但近幾年基金的業績表現,的確容易使人在持有的信心上産生動搖,常言道:“事不過三”,而代表權益基金平均數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從2022年開始已經連續兩年負收益,今年的結果還未可知。
不少人手中拿著深套的基金,想贖回吧,覺得白等這麼長時間了,不贖回吧,又怕回本遙遙無期——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注: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2022年、2023年收益率分別為-13.52%、-1.10%,數據來源:Wind,2023.12.31。
長期虧損的基金還能回本嗎?
先給各位吃個定心丸,基金投資中一段時期的浮虧和回撤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細數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一直是在風雨的歷練中成長起來的。
以最壞的情況來看,如果在2010年以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歷次階段性高點買入,只要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都有回本的機會。歷史不會重演,但每一次都是驚人的相似,時間是解套的最佳良藥。
當然,在階段性高點買入的假設是比較極端的,事實上,如果沒有買在最高點,或者在底部進行了補倉,那麼大多數人的回本時間都遠比上面要短。
什麼情況下應該贖回基金?
雖然説時間是基金投資中的一劑良藥,但是也要對症下藥,我們不鼓勵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味的硬抗,如果我們發現前期選擇基金時出現了錯誤而不去補救,不僅可能等不到結果好轉,還會錯過更多賺錢的機會!
因此,我們要學會理性判斷虧損的基金有沒有繼續“扛下去”的價值。
先考慮基金為什麼會長期虧損。
我們先看客觀因素,也就是觀察市場行情在持有基金期間的表現如何,再看看基金和市場或所重倉板塊的漲跌是否整體趨同,如果發現大家都在跌,或者雖然整體行情還可以,但基金重倉的板塊下跌比較嚴重,那麼基金出現虧損也就並不奇怪了。
畢竟,基金底層的配置也是市場中的股票,如果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都不小,尤其是在風格輪動快,只有一些結構性的機會時,想完全通過主動操作走出相反的方向或許難度有些大。
排除了市場的因素,我們就需要圍繞基金運作本身做一定的核查,如果是基金運作中的主觀因素導致的,比如市場還沒有跌多少但基金業績不斷創新低、或者重倉股發生了踩雷、規模迅速變動導致投資策略失效等等。那麼,或許應該考慮一下分批贖回或者分批轉換到更優質的基金上去,不要等到泥足深陷,虧得越多,就越捨不得抽身了。
但如果基金運作本身也沒有問題,僅僅是因為市場下跌的原因而表現不好,這時候就不建議大家在市場低位的時候賣掉基金,因為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釋放往往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一鍵贖回固然在短期起到“止痛效果”,但是也完全斷絕了解套和回本的可能性。
股神巴菲特曾做過一個比喻:“市場短期是投票機,但是長期來看卻是一台稱重器”。
把時間拉長來看,市場沒有永遠的風口,也沒有永遠的低迷。
現階段回本的機會大不大?
如果你經過理性思考還是決定再堅持一段時間,那我想你可能還會追問,現在跌到底了嗎?虧損會進一步擴大嗎?但是沒人能精準的預判後市,而且每個人手裏持有的基金類型和風格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只能從代表基金整體表現的指數表現來做一些參考。
根據歷史經驗,現階段市場繼續向下的幅度可能比較有限了。
回到開頭所説,自2005年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僅發生過一次連續兩年下跌,正是剛剛過去的2022、2023年。此前該指數最多連跌一年,因此基金的投資風險在長達兩年的下跌中或許已經逐步釋放,我們更應該關注接下來的機會。
也就是説,當前“深套”的基金大概率是可以回本的,前提是我們要堅持做“時間的朋友”,當我們進入到新的週期裏,優質的基金有望突出重圍。
等待回本的日子裏,還能做什麼?
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市場沒有那麼“給力”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採取一些主動操作來加快解套速度的。
1、克服焦慮,提升能力
凱恩斯説過,“市場持續非理性的時間總會比你能撐住的時間更長”。既然如此,我們要有更理性的心理準備,如果自己先亂了陣腳,就容易在策略上飄忽不定,頻繁申贖反而容易從一個困境跳入另一個困境。在等待的時間加強對自己持倉的觀察,不斷通過實戰和觀察、復盤,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
2、適度補倉,分散投資
遇到賬戶浮虧時,選擇加倉與躺平,回本速度是坐電梯和爬樓梯的區別。在投資低谷期加大投入的確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也正是投資逆人性的地方,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做到逆市加倉佈局,或許能更快地收穫投資的果實。
海通證券曾做過一個測算,股票型基金指數下跌15%後定投,2年正收益率概率為100%,平均收益率達23%,下跌20%後定投,2年平均收益率達47%,如果按3年計算,平均收益率分別達53%、39%。可見,如果採取定投策略,或許能更快的實現自救。
3、優化組合,資産配置
投資中,我們追求的是賬戶組合整體的效益,而非個別基金的收益。整體來看,如果賬戶中存在多只同質化較高的基金,不妨及時拔掉野草種鮮花。可以從基金類型上進行分散,比如以債券基金打底,權益基金爭取收益;也可以從風格上分散,比如同時配置價值和成長方向;也可以從全球資産上進行分散,比如同時配置境內基金與QDII基金、黃金ETF基金等。
市場波動在所難免,再優秀的基金也無法保證能夠一路長“紅”。或許眼下的困境正是新的起點,如果你相信A股市場未來可期,不妨再給自己、給基金一個機會。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