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近來,無論是權益基金的持有人還是債基的持有人,心境或許都有些糾結。
一邊是滬指重回3100點,經過了短期的連續發力,股市震蕩的可能性在加大;另一邊是一路新高之後,“一往無前”的債市也出現了起伏,讓這波“養基收蛋”的投資者頗有些焦慮。
當種種難題交織在一起,似乎所有的線索都在指向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詞——“固收+”。
如何正確理解“固收+”?
用資産配置“戰勝”不確定性
雖然我們平時將“固收+”稱為基金産品,但與其説它是一種産品,不如説它更是一種基於資産配置理念的策略。
具體來看,“固收”指的就是以債券為主的固定收益投資,作為資産組合的安全墊,力爭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指的就是權益增強,這部分倉位通常會投向股票、可轉債、打新股(或定增)等等,決定了資産組合的業績彈性,也是增厚長期收益的重要來源。
“固收+”的原則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所追求的投資目標就是通過固收和其他資産的科學搭配,提高投資的性價比和持有體驗。
平時比較常見的固收+基金有這幾類:
一級債基,屬於債券型基金,目前不參與打新,不能直接進行股票二級市場交易;
二級債基,屬於債券型基金,同樣不參與打新,但可以直接進行股票二級市場投資,權益類資産不超過兩成倉位即可;
偏債混合型基金,屬於混合型基金,可以參與IPO打新、也可以進行股票二級市場交易,權益資産倉位通常不超過30%。
除此以外,廣義的固收+産品指向風險收益特徵較為穩健的一批的産品匯總,部分對衝、結構化策略産品也可以被納入其中。
為什麼説固收+策略是可行有效的呢?
我們以比較常見的一級債基為例,這類基金超過八成的倉位都配置債券,不到兩成配置權益。考慮一個比較簡單的基礎情形:
假設純債的部分一年能貢獻3%的收益率,也就是説,權益部分整體要虧15%以上才能把這部分收益都抵消掉。
假設配置的權益部分是上證指數,現在指數是3100多點,跌15%就是回到2600多點。
(僅作為舉例實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近十年的業績回報來看,固收+基金的整體表現可圈可點。
參考萬得的各類基金指數,偏債混合型基金、二級債基、一級債基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是7%、6%和5.2%。
作為參照物,滬深300指數同期的年化收益率是4.5%,但最大回撤達到了46.7%。
更低的回撤加上更可觀的年化收益率,使得固收+基金的確較為適宜作為長期投資理財標的。
為什麼考慮“固收+”?
當曾經的兩大逆風轉為順風期
今年一季度,一邊是債市延續強勢,一邊是權益市場觸底反彈,“債強+股不弱”的格局之下,79%的“固收+”基金實現正收益。(來源:華泰研究)
站在當下,昔日影響"固收+"體驗的兩大逆風,或已轉為順風:
純固收的收益率接連下行,簡單的固收難以滿足大部分人的投資需求;
而曾經拖累“固收+”業績的權益,如今仍處於具備較好性價比的“佈局期”。
股市方面:
經過了連續三年的調整之後,雖然滬指近期重回3100點上方,但從全球資産配置的角度來看,不少A股核心資産仍然處於相對洼地的水準。
當下的A股雖然比起2月初的極端區域估值有所修復,但無論如何也談不上“變貴”,仍處於放眼長期“積極有為”的區域。
大勢上,國內地産政策托底地産鏈,與政府融資提速一起,將改善投資端壓力,提振下半年經濟預期,而美國加徵關稅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實質影響微小。地産政策多線齊發提振預期,外資回流背後對中國資産更樂觀,“國九條”落地逐步改善市場生態,各類投資者樂觀情緒將繼續積累。
債市方面:
今年以來債市一路“高歌猛進”,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高點2.7%到前期逼近2.2%的低點,下行幅度較大,當投資者産生短期畏高情緒,市場出現波動本就難免。
儘管經驗上看,歷次市場化發行的特別國債都難免對債市産生一定擾動,但幅度更應取決於貨幣政策配合力度。考慮到特別國債採用平滑發行而非集中發行,央行也已多次明確表達為政府債券發行創造良好的貨幣政策環境,經過較為充分的預期之後,特別國債的發行需要適度關注,但無需過於擔憂。
儘管基於當前債市收益率偏低的現實,相比而言中短期限品種的投資性價比會更有優勢,但支撐債市長期向好的底層邏輯並未發生明顯改變,即便利率下行最流暢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但當前還沒有明確因素能夠觸發債市行情的反轉。
即便考慮另一種較為不利的場景:股債同時下跌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固收打底、權益增強的固收+基金的確可能經歷短期回撤,但短期回撤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實質性虧損。
以權益類資産倉位相對偏大的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為例,儘管在過去十年間可能經歷-8.2%的最大回撤,但最終也實現了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將“熊短牛長”的特徵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固收+”産品的魅力,都藏在時間裏。對過去10年的數據進行回測可知,滾動持有Wind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6個月、1年、2年取得正收益佔比分別為80%、90%、99%,持有時間越長,取得正收益的比例越高。如果把持有時間拉長至3年,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可達100%。
(來源:Wind,採用萬得基金指數,統計區間: 2013-1-1至2022-12-31,正收益比例計算方式為各滾動持有期收益率為正的天數/所有回測樣本,指數歷史收益率不預示未來表現)
由此可見,優秀的産品的確能實現“固收+”,但盈虧本就同源,波動是其中必要的對價。當我們意識到波動是永恒的話題之後,就要對資金的使用期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心態上延遲滿足。
如何選擇“固收+”?
——充分的認知與恰到好處的匹配
“固收+”策略因為配置了股票、可轉債等具備彈性的資産,在市場風雲變幻之際,難免會遭遇“波濤洶湧”。譬如22年之初的市場急轉直下,便讓一些"固收+"産品不慎陷入"固收-"的尷尬境地,也讓部分投資者産生了一定的疤痕效應。
首先,充分重視風險承受能力和産品的匹配度。
其實對於固收+的收益和回撤影響更大的,主要就是權益增強部分的倉位,所以同是“固收+”基金,也可以分為定位“穩健”和定位相對“激進”的。
對應到基金品種上,一般而言:
級債基、穩健型二級債基、穩健型偏債混合類産品(通常指年最大回撤5%以下)權益部分佔比較低,收益彈性中等、絕對回撤偏小,波動相對可控。
而激進型級債基、激進型偏債混合類産品(通常指年最大回撤5%以上)、可轉債基金,權益佔比相對較高,收益彈性中上、市場波動時有明顯回撤。
高收益的背後一定是相對更高的風險,一方面可以從歷史回報和最大回撤情況中看出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入手前諮詢一下你的理財經理,千萬不要奔著穩定然後買到了不匹配的産品,不符合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的確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其次,的確也需要考將基金本身的運作情況納入考量。
一方面,儘量挑選排名靠前的大公司,因為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一般組建時間較長,在固收和權益等方向研究框架成熟、分工較為明確,也能聚集業內的人才,因此具備相對優勢,有望更好地把控風險。
另一方面,基金經理的主觀操作差異誠然不容忽視,也可以考慮對於固收+産品分散配置,佈局2-3隻以分散部分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在中長期更易收穫資産的本身內在的平均收益水準。
話説回來,環顧左右,一邊是低利率洪流下定存利率步入“1 時代”,另一邊是不少産品在“資管新規”後失去了剛性兌付的托底,確定性的資産收益跟隨市場環境同步下降,未來能夠穩穩拿到的利息越來越少。
當居民對於低波穩健産品的需求不減,而傳統理財模式的蛻變為“固收+”産品揭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屬於“固收+”的時代序幕或許正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