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01
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其他國債有何區別?
歷史上看,我國曾推出過一系列特殊國債,包括長期建設國債、特別國債等。對比看,本輪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微觀主體需求不足下,財政積極發力的體現:一是不列赤字;二是期限大幅拉長,更好地匹配重點項目資金需求;三是常態化發行,奠定未來中央“帶頭”加杠桿的基調。
02
為什麼是當前這個時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
從4月金融數據看,新增社融-1987億元,為2006年以來首次負值,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也降至8.3%;另外,M1再度走弱,同比增速為-1.4%。整體而言,疲軟的金融數據反映出當下居民和企業部門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要通過“政府多花錢”來拉動需求,而且相比地方財政,中央有更大的舉債空間。
03
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的供給衝擊如何?
此前市場預期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會集中于2-3個月供應,但從本次發行計劃看,整體發行節奏較為“絲滑”,發行時間橫跨5月-11月,因此整體衝擊有限。但從期限結構看,供給衝擊或有分化。
本次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20年期3000億元,30年期6000億元,50年期1000億元。其中,50年期新發創歷史新高,是存量的2倍多,值得市場關注。
04
目前債市利率走到什麼位置了?
首先,經過近年極致的“債牛”演繹,債市利率確實已行至歷史極低水位,1-50年期各期限利率均位於2002年以來10%分位以下,部分長期限利率甚至低於1%分位。此外,從收益率曲線看,已非常“平坦化”。就長端而言,10Y、20Y、30Y、50Y的利率分別為2.29%、2.47%、2.57%、2.65%,超長期的期限利差已壓縮極致。
05
供給不是核心,債市利率的錨到底在哪?
對於債市利率而言,供給只是趨勢行情的擾動項,而非決定項。回歸債券市場分析的本源,是對到期收益率的拆解。一般而言,債券到期收益率可以拆解成6大組成部分:債券到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通脹溢價+流動性溢價+信用風險溢價+期限溢價+風險偏好。因此,對於短端而言,核心是看貨幣政策;對於長端而言,核心是看經濟和通脹。
06
對債券市場的影響:衝擊有限,短端性價比更高
其一,4.30政治局會議提出“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後續央行或通過降準降息等來對衝國債發行期的“回收流動性”影響。其二,從定價本源看,對於短端,若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仍有向下的可能,而且從期限利差看,短端更具性價比;對於長端,目前經濟仍處於“低斜率修復+低通脹”區間,向上空間有限,或窄幅震蕩;尤其對於超長期,如30年國債,其利率下行和地産週期向下亦步亦趨,在限購放開的背景下,地産的向上拐點和彈性有待觀察。
07
對權益市場的影響:中央加杠桿,帶動基本面修復
在當下中國經濟從高增長向高品質切換的陣痛期,居民和企業有效需求仍偏弱,地方政府身負化債重任,因此中央加杠桿是大勢所趨。向後看,隨著“中央加杠桿”接棒“地方加杠桿”,有望帶動企業和居民的加杠桿,形成“企業利潤→就業→居民收入”的良性正迴圈,助力經濟修復。
若綜合考慮赤字、特別國債、專項債,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規模有望達8.96萬億、較去年預算赤字多增1.28萬億,對應廣義財政赤字率為6.6%、較去年預算抬升0.5個百分點。
08
沿著經濟修復的邏輯看,價值風格或佔優
一方面,根據wind統計,價值板塊的PE和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基本同向波動,隨著經濟修復,價值板塊有望迎來盈利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但彈性取決於經濟修復的斜率;另一方面,開年以來新增地方債發行較慢,前4個月的進度條不足全年的20%,向後看,隨著財政發力的步伐加快,有望帶動經濟數據進一步回升,從而帶動A股價值中樞的提升。
(文章來源:富國基金)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