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銀華基金
説到低風險投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債券,但隨著近期債市行情的波動,股市的相對投資價值或越來越高。股與債的風險孰大,似乎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投資于股市和債市,結果有什麼差異?
我們以萬得全A來刻畫股市表現,測算了自基日以來任意時間投資股市並持有一年的收益變化曲線。結果發現:隨著入場時間的不同,收益率呈寬幅波動,但總會回歸到某一中樞位置。
接著,我們以中債-新綜合財富(總值)指數來刻畫債市行情,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測算,投資債市的收益曲線雖然也出現上下波動的特徵,但整體似乎在逐漸抬升。
為了使結論更加清晰,我們在原始數據的基礎上做了往前365日的移動平均:從新的曲線上可以看出:股市雖波動幅度較大,但出現明顯的均值回歸,其投資收益像四季一樣週而复始。
而在債市,均值回歸似乎失靈了。除了2016-2017年,在信用債影響,疊加緊貨幣、寬信貸的環境使債市表現較弱,從歷史上看,其餘多數時間債市的底部區域存在整體上移的趨勢,並未形成固定的中樞。
這並不難理解,當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常態,長期經濟增速平穩化,投資者要求的風險補償更高了,債券價格的中樞上移幅度也就越大。
債市的風險一定比股市小嗎?
我們以持有不同期限下年均投資收益率的標準差,來定義風險,分別測算股市和債市中的投資風險。
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時間較短,我們最多獲取到持有20年的模擬數據,結果發現:債市的投資風險總是比股市要小,但二者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如果以發展較為成熟的美國市場為鑒,我們從64936條數據中得到了不同的結論:前期債市風險依舊更低,但當持有期增加到15年以上時,股票的風險竟然降低到債券之下,其後隨著持有期的拉長,股市風險的下降速度比債市風險下降的速度更快。
這樣的現象也驗證了我們之前得到的結論,即股市存在均值回歸。試想一下,若持有期限覆蓋了多個股市週期,則有望起到平滑波動的效果。
股市與債市風險差異的底層原因或在於通貨膨脹的不穩定性:股票是對實物資産的要求權,資産的價格將隨著通脹而上升,從而抵消通脹的影響;但債券由於自身固定收益的特徵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對待股債兩類資産,投資策略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正處在權益收益率的谷底,不妨堅定信心,均值回歸或將給你帶來滿意的果實;如果考慮入手債券資産,也不必過於糾結進場時間。掌握不同資産的差異,才能讓投資之路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