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時基金
龍年開局A股情緒回暖,滬指也重新站上3000點。與此同時,海外資金也開始恢復凈流入。截至2月收官,北向資金當月凈流入額達607億元。這是自2023年8月以來的首度回正,也是2023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
北向資金常被稱作“聰明錢”,流向也備受投資者關注,甚至會有投資者跟隨北向資金的操作。
通過回測2017年以來北向資金的業績表現,我們發現北向資金在2017至2021年相較于滬深300指數的確有相對更優的收益表現,不過在近兩年市場震蕩分化下,北向資金的超額收益表現也隨之弱化。説明在過去兩年的市場中,對於所謂的“聰明錢”而言,賺錢難度同樣很大。
而如果將北向資金的年化收益與主動偏股型基金進行比較,不難發現“聰明錢”在業績表現上並沒有顯著優勢。因此,北向資金固然“聰明”,但也不必過度“神化”。
當前北向資金的回流,背後反映出外資對於A股預期的改善,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增量資金,的確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意義。但在本輪迴流中,不同類型的外資流向實則存在分化,不能混為一談分析。
北向資金通常分為配置型外資和交易型外資。配置型外資注重在A股捕捉長期價值,持有時間也通常是中長期維度。而交易型外資則傾向於短期波動操作,通過擇時交易獲利。
根據中金公司統計,外資中交易型資金約佔5%,政府型資金約佔10-20%,價值型資金約佔 60-80%。毫無疑問,佔整體比例一半以上的主動價值型外資才是要重點關注的分析抓手。
更何況,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跟隨交易型資金去做短期操作,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和時間精力,獲利難度是比較大的。而配置型外資由於從中長期視角切入,持有週期相對穩定,也更便於跟蹤和分析。
如何跟蹤配置型外資呢?
一來,我們可以看主力資金的重倉方向。
例如對比2023年8月前外資的行業持股情況,雖然當前持股市值出現縮水,但主力資金重倉方向仍集中在消費、新能源、醫藥領域,反映出外資對這三類行業的長期配置價值依然看好。
二來,我們可以看主力資金的流入方向。
除了觀察外資在重倉什麼,外資當下在買什麼也同樣重要。例如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持續買入的行業有電子、汽車、電力及公用事業等,凈買入額均超過百億,也能體現出當前外資在配置傾向上的變化。
結合美國近期發佈的經濟數據,市場對美聯儲6月開啟降息的預期升溫,中美貨幣週期錯位的問題將逐步改善,外資對人民幣資産的配置意願或有望逐步增強。
而除開外資流向變化以外,回歸A股自身,其實也不乏整體情緒修復的信號。
從成交熱度上看,2月的最後三個交易日,市場成交額均過萬億,為去年7月以來首次。
A股市場的融資餘額也扭轉了一段時間來連續下滑的趨勢,開始連續上升,至2024年2月29日已達14397.37億元,實現九連升。
短期市場超跌反彈過後,A股的表現還需觀察國內經濟的修復程度。但當前的諸多信號均顯示出投資者信心的回歸,這對於“信心比金子還貴”的市場而言,將形成重要的支撐。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