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攻玉之道,嘗問于賢。面對投資市場的風雲變幻,華商基金誠意推出《華商好基會》專欄,以期通過華商基金資産配置部獨立、專業的研究視角,為各位投資者提供專業、審慎的觀點,傳播長期、理性的投資世界觀與方法論,分享合理、實用的資産管理智慧與經驗。華商基金立志超越一時的市場低谷或高峰,努力成為投資者駛向財富彼岸的忠實、長期的伴侶。
正文:
在投資修煉之路上,認識到估值的重要性只是財智人生的一小步,如何把握其中細節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估值原理
首先要有信念,估值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於價格大幅偏離價值後可能會催生套利機會,更在於物極必反的原理,所謂“盛極必衰,動極必靜”,萬事萬物遵循法則變化,當變化達到了極點,也必然會走向反面。很多時候,人只有站在最艱難的關頭,才有積極求變的決心,回顧人類歷史,類似案例比比皆是,放眼股市也一樣。
估值方法
投資者知曉的估值方法在耳濡目染下可能不盡其數,但有些方法可能只適用於微觀領域。如果要聚焦市場大勢,常見的估值有市凈率、市盈率、股息率相比國債利率、市盈率倒數相比國債利率等。
先來診斷下各自的問題或局限性。
市凈率——歷史波動區間趨於收窄,投資者看估值更多圖的是均值回復,如果沒了彈性,自然就影響該估值方法的利用價值。
市盈率——缺少機會成本對比。市盈率=市值/盈利,當市盈率觸及歷史低位時,意味著市場盈利水準可能被低估,但低不低是相對的,假如A股市盈率在低位,但投資A股的機會成本上升可能更快,也很難説A股很有吸引力;相反,即便市盈率在高位,但機會成本或許會掉得更快,也很難斷言A股沒有吸引力。
基於股債比價的估值——有助於解決機會成本的問題,比如“股息率-國債利率”或者“市盈率倒數-國債利率”。如果兩者再作淘汰,可能前者的瑕疵相對明顯一些,因為股息率的演算法沒有考慮股息支付率的變化,如果股息率上升並非源自盈利能力上升,而僅僅是分紅意願被動上升,那麼它所反映出的性價比提升就可能僅限表面。
一番優勝劣汰後,“市盈率倒數-國債利率”就成為相對更看重的估值方法。
接下來再分享下觀察指數的心得。論可比性,相比中證1000、上證指數等覆蓋度較廣的指數,滬深300、上證50等龍頭指數或更勝一籌,因為衡量機會成本的國債近乎無違約風險,但構成指數的上市公司卻有盈利不及預期等風險,在規避風險方面,龍頭指數或更具優勢。滬深300、上證50的市盈率數據還更久遠,能額外回溯2006-2008年的早期牛熊週期。
估值策略
衡量極值有兩種技巧,一種是看當前值放在歷史排序有沒有到極端水準,另一種是看當前是否突破歷史均值向上N倍標準差。
對於第二種,通過歷史數據觀察,當“上證50市盈率倒數-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過去三年均值向上1.5倍標準差時,對應隨後半年的指數攻勢可能較為淩厲。而最近一次的突破就在2023年12月中旬,前三次分別在2022年10月、2020年2月、2018年12月。
本文來自華商基金資産配置部研究員李健。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