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慘澹的一月結束了!站在新年的關口回望,總有一種恍惚感。日曆是翻到嶄新的第二年了,但手裏基金的凈值仿佛還懸浮在舊時光裏,走不出來。
2024年開年以來,A股接連不斷的幾碗大面砸得結結實實,令不少投資者心中再添一絲陰霾。
有人説:當回本的希望變成一直虧本的絕望時,“斬斷過去,重新開始”就會變成一個充滿誘惑的新選擇。
當下跌成為繼續下跌的理由,賬戶日漸縮水,還要堅持嗎?
是否該離開?
舊道理的反芻
這一次,A股的寒冬確實比想像中要久,漫長的季節裏“百無聊賴作詩人”,曾經聽人講過的簡單道理一遍遍在腦海中反芻,比如那句:不要在冬天裏砍樹。
源於學生時代做過的一篇閱讀理解,內容大概是這樣:
在我9歲那年冬天,爸爸帶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郊,和爺爺一起過耶誕節。在那裏,爺爺有一個小小的農場。
一天,我在玩耍時發現屋前的幾棵無花果樹中有一棵好像枯了,樹皮已剝落,樹榦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黃了。我稍一碰就“叭嗒”一聲折斷了一枝。
於是,我對爺爺説:“那棵樹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可是爺爺不答應,他説:“過冬之後可能還會萌芽抽枝的,記住,孩子,冬天,你不要砍樹!”
果然不出爺爺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無花果樹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樹一樣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真正死去的只是幾根枝丫。到了夏天,整棵樹看上去跟它的夥伴並沒啥差別,都枝繁葉茂,綠陰宜人了。
當時不懂投資,如今已然入市多年。到了今天重讀此文,再來審視當下的境遇,仿佛經歷了一個被子彈命中的瞬間,頗有“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受。
“我是否該離開市場?”這是投資者最常思考的問題。在錯綜複雜的資本市場,投資者經常對每一件事、每一個消息都過度敏感,從而導致思維混亂。
投資的試題固然晦澀難解,但很多“向前望”的答案,都在“回頭看”的一路痕跡裏,自然之道,投資之道:最好,不要在冬天裏砍樹。
不要在冬天砍樹
回頭看的一路痕跡
回頭看,小編觀察了一下,如果以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份額變化代表基民的申贖操作,那麼在過去的20多年間,投資者集中“砍樹”大致出現過三次,分別是2013-2014年、2015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數據來源:Wind)
這樣投資者撐不住、集中“砍樹”的時間段的共同特點,往往是體感風險高、心理壓力大但由於風險已經由前期下跌較為充分的釋放,實際風險反而並不高。
我們來聚焦2014-2017年上證指數大幅波動前後的基金申贖情況。
2014年,中國股市演繹了“探底、築底、反轉”三部曲,就在市場醞釀著一波史詩級上衝的2014年9月,權益基金卻遭遇了連續6個月的凈贖回。
2015年的“水牛”之後,滬指從2015年6月最高點的5178點下跌至2015年8月最低的2851點,就在風險已經得到釋放的谷底,權益基金遇到連續3個月的凈贖回。
投資的過程時常是反人性的,投資者極易在市場過熱時陷入樂觀,高位重倉買進甚至“梭哈”;又在市場低位時過度悲觀,害怕深不見底選擇全部持有現金。
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讓我們時常在不恰當的時機進行基金的申贖,要麼承擔了過多風險,要麼犧牲了更大收益。
同樣我們再來看2018年權益市場的表現,以及市場中基民的行為與心態。
那一年中美貿易戰、經濟下行壓力、去杠桿、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各種內憂外患衝擊下,上證指數全年幾乎單邊下行,各風格板塊悉數下跌。
一次次的失望後,很多人心態崩了,很多人撐不住了,很多人最終都決定離開市場了。
然而就在大家都不再抱有希望的時候,凱恩斯的名言應驗了:市場持續非理性的時間總會比你能撐住的時間更長。
2019年1月4日上證指數在經歷探底回升的最後一跌後回歸理性,自此開啟了年線三連陽的牛市行情,來到了投資的黃金時代。
每個週期回頭看,都會發現最好的賣出時機就是不斷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為利好,行情已經演化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最高的時候。
而最佳的買入時機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讀為利空,下跌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同樣高的時候。
投資是一場週期之旅,而週期的根源是人性。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是人類經歷生物進化後的結果,週期的極端性也源自人類的情緒和弱點,所以説真正厲害的投資人,多少是帶點反人性的。
我們看到了,最好,不要在冬天砍樹,不要在情緒極端時做任何決定。
還會抽枝發芽
很多往前看的答案
在當下的極端時刻,你的擔心和情緒與過往並無二致。回顧過往,每一次持續的下跌,都會衍生很多宏大的擔心:
有些擔心是錯的,下跌會在錯誤逐漸證偽的情況下結束,有些宏大的擔心是對的,但下跌依然會結束,因為股市估值會提前消化長期的擔心,之後即使長期擔心依然存在,股市可能會在完全不同的利多邏輯演繹下結束調整,重新站上新的海平面。
股市如此,水大魚大,權益基金亦是如此。我們以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885001.WI)為例測算了在歷年該指數最高點買入主動權益基金後的自然解套時長,發現如下規律:
超過1/2的年份,即便買在年內最高點,指數再創新高的時長在1年以內
接近3/4的年份,即便買在年內最高點,指數再創新高的時長在2年以內
只有在少數的年份,買在年內最高點,指數再創新高的時長需要3年到5年
數據來源:Wind,採用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885001.WI)進行測算,指數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也不代表具體基金産品表現
但無論如何,2020年之前在歷年高點買入此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都能再創新高,自然解套。
既然過往都自然解套了,那麼當下即便艱難,即便是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妨還是同小編一樣,修心,保持內心的平靜。
回到當下,2024年開年,比很多人預想的艱難,滬指在2800點拉鋸,投資者信心低迷,但困難期孕育著新的種子,預期立刻牛市有些草率,但信心也將在波動中重拾。
經濟層面,昨天統計局發佈1月PMI數據,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和綜合PMI均比上月有所回升,分別上升0.2、0.3和0.6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回落,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反季節性的回升,反映出經濟景氣水準波折中回升。
估值角度,經歷了近三年的低迷之後,主流寬基指數的估值已經悉數回落至“便宜”的水準。偏成長風格的創業板指TTM市盈率本週低至25.0X創下歷史新低;偏大盤藍籌的滬深300指數TTM市盈率10.6X,股權風險溢價接近均值以上2倍標準差,已低至2016年初、2019年初、2020年3月和2022年10月等歷史階段性底部的極端水準。
(來源:Wind,截至2024-1-24,注:若指數發佈日至今不滿5年/10年,則採用全部歷史數據,部分指數發佈日期尚短,故不展示近10年百分位數)
政策層面,本輪已動用貨幣政策(降準)、資本市場政策(證監會表態、央企市值管理)、場外救市資金等多種政策手段,當前監管層對於市場足夠重視,利好量變終將漸近質變,隨著由上而下的執行力優勢發揮,我們有理由期待市場由極端估值回歸,進入經濟與資本市場共振向上的良性迴圈。
整體在外需回暖、政策發力及需求自身的復蘇下宏觀層面有望向好的方向發展,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度過當下市場結構性問題之後,兩市大概率會有一段較好的修復時間。
當然,如果無法承受可能的進一步虧損,可以考慮抽刀斷水,但壯士斷腕的勇氣固然是值得敬佩的,也完全斷絕了解套和回本的可能性。
“回頭看”的一路痕跡:不要在冬天砍樹, “向前望”的答案:還會再抽枝發芽。所有柳暗花明的“泰來”,總在萬籟俱寂的“否極”之後。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