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時基金
新年開局,A股重啟震蕩,滬指失守2900點。不少投資者表示對點位一讓再讓,但市場的修復似乎總是缺乏動力而難以持續。其實市場不缺底部信號但遲遲未能反轉,究竟差的是什麼?
市場反轉需要哪些條件?
經濟基本面的增長是A股長期向上的支撐。因此,若經濟基本面拐點顯現,那麼A股也有望迎來反轉。
根據海通證券的研究,有五大經濟指標可以用來觀察市場反轉的信號,分別是:
1、社融存量同比/貸款餘額同比(反映貨幣政策);
2、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反映財政政策);
3、PMI/PMI新訂單(反映製造業);
4、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早週期行業);
5、汽車銷量累計同比(早週期行業)。
觀察過去五輪市場調整期間,各項指標見底時間的分佈。可以發現,在市場底部出現時,這五大指標中通常有至少3個以上的指標已經見底企穩。
目前滿足哪些條件?
結合上述的指標,我們來看A股距離反轉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來看貨幣政策指標。目前,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已見底企穩,但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同比、M2同比增速仍較前期收窄,主要受地産情緒低迷、居民中長期貸款偏弱拖累。
第二個,財政政策指標。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萬億國債增發,基建投資始終保持相對穩定增速。
第三個,製造業景氣度指標。近日公佈的12月PMI數據出現回落,製造業PMI49%,新訂單指數48.7%,均低於榮枯線。尤其是訂單類指數偏低,反映出需求不足問題依然顯著,這也是帶來本輪市場預期波動背後的一大原因。
最後是早週期行業指標。其中,汽車消費的拐點已經出現並且持續回暖。但商品房銷量同比增速卻仍在回落,尚未修正,説明地産端需求修復依然偏弱。
總的來看,五類指標中雖已有部分指標出現拐點,但整體築底基礎還不算紮實,市場或許還在等待經濟修復速度加快的信號,因此當前資金博弈情緒居多,市場短期仍在震蕩磨底。
市場如何走出底部?
回顧過往市場觸底反彈所經歷的過程,除了經濟基本面改善以外,通常還有兩類因素支撐。
政策相對寬鬆:
雖然市場磨底的過程各有差異,但“政策底”通常先於“市場底”出現,例如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刺激等,以此催化市場預期持續扭轉。回顧過去六輪市場底部區間,其中都有降息或降準等政策出臺。
北向資金流入:
近年來,海外資金在A股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在市場底部區間內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初、2019年初、2020年3月、2022年4月底、2022年10月底的五次市場拐點中,北向資金均有顯著回流。
去年7月政治局會議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疊加近期PSL重啟落地,對市場信心起到提振作用。而進入到去年12月,美聯儲加息出現轉向,市場開始交易降息預期,海外資金的流動性環境也有望改善。
即便當前經濟數據的結構分化使得市場信心受阻,但往後看,政策端仍在持續發力,經濟企穩的趨勢並沒有改變。利好因素需要積累,市場轉舵也需要過程,在此期間需要耐心等待。雲開霧散終有時,守得住,才能見月明。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