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時基金
2023已行至最後一月,A股又再度打響了3000點保衛戰。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上半年各路資金摩拳擦掌,滬指也一路攀升至近3400點。
然而在下半年,市場殺了個回馬槍,預期開始反轉,情緒明顯降溫,A股也重啟震蕩模式,到目前又重回到3000點以下的位置。
權益市場震蕩,也讓權益類基金的投資體驗不佳。截至12月1日,上證指數整體跌幅到達-2.72%,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跌幅達-10.85%,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跌幅達-12.77%。
市場來回拉鋸,投資是否已經失去了性價比?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拉鋸結束了嗎?
一方面,上周新發佈的11月PMI數據顯示,在節假日消費和“雙十一”促銷效應褪去後,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需求都有所減少,行業景氣度略有下降,經濟整體延續修復的態勢不變,但修復速度略有放緩。
另一方面,臨近年底各大重要會議給總量政策帶來期待,5%增速目標+3%赤字率+1萬億長期特別建設國債(連續5年,不計入赤字)的政策組合有望提振市場預期。
同時,海外通脹的走弱、美債利率的階段性回落也有望緩解市場壓力。“國家隊”再度出手增持央企主題ETF,也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對於後面的市場不妨樂觀一些。
還能做什麼?
市場接連調整,已經沒戲了嗎?恰恰相反,從萬得全A的風險溢價來看,經過短期的調整,當前股債利差已經回升到3.22%的水準,處於歷史十年81.02%的高分位。換句話説,投資的性價比超出了過去十年81%的時間。
拉長時間來看,過去十年上證綜指總體以震蕩居多,震蕩是市場的常態。如果只是單純的一筆買入並持有,從2013年12月至今,上證綜指的整體漲幅為37.34%,如果按年化來計算,年漲幅大約是3.22%。
我們需要持有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取到這樣的投資收益,看起來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選擇擇時的原因,想通過“高拋低吸”,賺取其中的“差價”收益。然而,這又要求我們需要有辨別被低估的標的的能力,同時具有等待反彈行情的耐心。很多時候,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如果我們採取定投策略呢?以每月三千元定投上證綜指,定投時長為一年舉例。在過往十年的任意時點開始定投一年時間,平均年化收益率能達到3.57%,最高年化收益能達到76.77%。
而如果定投的是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平均年化收益率則能達到7.83%,最高年化收益能達到90.91%。如果定投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平均年化收益率則能達到6.71%,最高年化收益能達到74%。
市場的波折,帶來的就是賺錢難度的增加。所以,當對市場未來的走勢判斷以及自身的擇時能力缺乏信心時,同樣可以通過定投來輔助,在長期向上的趨勢中優化投資收益及體驗。
指數點位的高低並不直接等同於賺錢的概率。失守、重回,都是市場週期規律的必然現象。唯有認清市場波動的內核,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底部的機會,積累更“實惠”的籌碼。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