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基準:管理人和委託人共同的目標
目標貫穿投資管理的每一個過程,業績基準就是組合管理的目標。圍繞著這個目標(基準),我們建立起投資組合管理的一整套框架和流程。基準不僅僅是一個參照物,它更是投資管理過程中的靈魂,貫穿于投資的全過程:從資産配置,策略配置,風險管理到績效評估,基準作為每個步驟的目標和出發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 資産配置
資産配置是組合投資管理的起點,它決定了組合大面上的收益、風險和其他方面的特徵。就像田徑比賽中,目標是超過前面的對手一樣,基金管理人在投資過程中,也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指引方向。這個目標,即是基準,為委託人和管理人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凝結了大家對於組合目標的共識。一個合適的基準能夠反映委託人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幫助基金管理人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保持方向感,確保投資決策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2. 策略配置
基準也在策略的配置和調整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好比父親把總分細分到了每個科目進行分析一樣,基金管理人在制定投資方案時,除了關注資産配置外,也會將目標進一步拆分,在每類資産內部選擇合適的細分策略和資産進行配置,使用多種細分的策略和資産來構建組合。策略配置後組合總的特徵是否與總目標貼近?選擇哪些策略?策略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如何調整?這些問題都需要相應的基準來回答。
3. 風險管理
在投資過程中,面對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風險管理至關重要,組合的運作有沒有偏離目標?偏離了多少?是否需要調整?如何調整?這些問題都需要風險管理來回答和解決。基準在這一環節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基金管理人會圍繞總的基準和細分的基準,設計一系列的指標和模型,來刻畫和衡量投資組合在各個方面相對於基準的偏離,通過控制投資組合與基準的偏離度,同時也會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對偏離度進行調整和控制,以確保組合運作過程中不偏離既定的投資目標。
4. 績效評估和歸因分析
業績基準還是投資績效評估的基礎。組合表現好不好(考試總分),細分的投資決策哪好哪不好(各個科目表現),這些問題的回答都需要基準。基金管理人需要通過比較投資組合與基準的表現,來評價投資的績效。而歸因分析進一步幫助管理人理解投資組合與基準之間的表現差異産生的原因,是來自於市場因子的風險溢價,策略自身的超額收益,還是來自於投資端的主動管理決策?在這個步驟裏,使用基於基準的績效評估和歸因可以幫助基金管理人找到收益和風險的來源,發現投資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進而優化投資策略,提高投資組合的管理水準。這些過程是一個持續的迴圈,基金管理人在這一過程中圍繞著目標(基準)不斷學習、不斷優化,以實現投資目標的最終實現。
科學的業績基準的七個原則
選擇一個合適的基準,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擁有一盞指引方向的燈塔,一個恰當的基準不僅能夠幫助基金管理人明確方向,還能在投資的過程中提供持續的反饋,幫助基金管理人不斷優化策略、提高管理水準。而一個不合適的基準,則會讓組合管理迷失方向,可能越努力離目標越遠,甚至背道而馳,導致組合管理的失敗。筆者在從業的過程中,也看到過許多基準選擇錯誤導致組合管理不夠成功的案例,就像對話裏小朋友選擇小A做自己的基準一樣。綜合來看,一個科學的業績基準需要滿足以下幾個原則:
1.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楚投資的目標。
本文引子中父親的話點出了基準的本質:目標。我們選擇基準的首要的事,是思考清楚組合的投資目標,需要綜合考慮組合的收益、風險、流動性訴求,以及其他相關的邊界條件,例如投資的期限,可投資的資産範圍,組合的規模等等。筆者曾經見過一個低風險絕對收益賬戶,由於對委託人的目標理解不清晰,採用小盤成長+純債方式管理的案例。雖然基金管理人非常努力,然而對於組合目標認知的偏差,最終也導致未能達到委託人的目標而清盤結束。
2. 投資組合特徵相匹配
一個合適的基準需要與投資組合的特徵高度匹配。對於多資産而言,這種匹配分了兩個層級。一個是在賬戶層面,需要與整個組合的目標相匹配。例如,假設我們投資組合設定了一個“5%目標年化收益+3%最大回撤”投資目標,那麼10%股票寬基指數+90%債券指數的業績基準可能會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另一個是底層策略的層面,基準跟底層策略的風格緊密相關。例如,在股票資産裏配置了紅利、品質等等策略,就需要根據每個策略的風格為每個策略選擇合適的基準。如果是紅利策略,紅利低波指數可能是一個合適的基準。
因此,業績基準的選擇需要考慮投資組合的地域、行業、風險因子等多個維度,確保基準能夠真實反映投資組合和策略的風險和收益特徵。
3.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業績基準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基準能夠反映市場的整體表現,為基金管理人提供一個合理的參照。例如,標普500指數通常被認為是反映美國大盤股市場表現的基準。代表性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委託人和管理人關於目標的共識。因此,使用過於生僻或者冷門的標準,容易造成大家的認知偏差,增加組合管理中的溝通成本和失誤的可能。筆者在一次關於業績基準設定的討論中,遇到有人提出中證700指數作為基準的情況,當然這個提議很快被駁回,並不是因為中證700不是一個好指數,而是除了提議者,很少人關注中證700這個指數。
4. 穩定性和持續性
基準需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一個穩定的基準能夠為基金管理人提供一個持續的參照,避免由於基準的頻繁變動帶來的投資決策的不穩定性。在選擇基準時,基金管理人需要考慮基準的構成是否穩定,是否能夠持續反映市場的表現,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一個自身特徵和風格非常不穩定的業績基準,就好比文章引子中的小朋友的目標一會兒定義是小A,一會兒又變成了小C。如果設定了這樣的基準,很難期待基金本身能得到穩定的表現。
5. 易於獲取和計算
基金管理人在實際操作中需要不斷地對照基準來評估投資組合的表現,因此基準的構建和運作過程應該是透明的,數據需要易於獲取,計算方法需要簡單明瞭,能夠容易且清晰地了解到基準的構成、權重分配、重新平衡機制等關鍵資訊。這樣在組合管理中才可能更加精確和及時地進行投資組合的管理和評估。
6. 符合實際投資的規則
作為組合的目標,業績基準應該是基金管理人可以投資或者説理論上可以達到的。基金管理人應該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複製基準的表現,基準的構成品種需要在市場上是可交易的,且交易成本相對較低。
同時業績基準最好也能考慮現實交易中的很多因素,比如稅收,匯率等等,以儘量符合實際投資操作中的條件和約束。一個表現良好,但是完全不可投資的基準,不太會是一個合適的基準(比如收益風險比很高的連板指數(8841300.WI)),使用這樣的基準反而可能會使投資偏離目標;此外一些不太符合實際投資習慣的基準可能也不會是很好的基準,比如相比常見的一些寬基價格指數,筆者認為考慮了分紅收入和稅收因素的凈收益指數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另外,在全球化的投資中,基金管理人還應在業績基準中加入對於匯率變動風險的考量。
7. 具有足夠的歷史數據
這是常常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點。由於業績基準代表著一個目標,我們需要對這個目標有清晰和全面的認知。而建立這種認知,常常需要基準擁有足夠長的歷史數據,讓我們可以對它進行充分分析和理解。
在投資管理的過程中,基準既是組合管理的起點也是終點。
對於基金管理人而言,在業績基準的制定和選擇時,需要堅持“以終為始”的思維,為基金設置一個科學合理的業績基準。它代表著管理人和委託人對於組合目標的共識,給予組合管理方向感。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業績基準也是挑選産品的重要參考指標。通過業績基準結合其他産品資訊,投資者可以對投資標的、投資風格等因素有更全面的了解,進而更好地選擇與自己投資目標相匹配的産品。選擇一個具備科學的業績基準的産品,是良好投資的開始。投資者不妨對照本文提及的“科學的業績基準需要具備的七個原則”,檢視自己的投資産品。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