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拐點觀察
委外無疑是最大推手。無論是工銀瑞信基金在最後關頭以16.41億元的凈利潤對華夏實現“絕殺”,還是建信基金以91%的凈利潤增長率直逼10億元凈利大關,委外之功都不可磨滅。
2016年,堪稱A股歷史上一個頗為特殊的年份。
在經歷了2015年短暫而急劇的大牛市之後,2016年的A股市場顯得頗為波折。先是在年初出現足以載入史冊的驚險熔斷,而後在四季度又遭遇“股債雙殺”,再度受到重創。
波折起伏之中,公募也未能倖免。此番背景下,業內對基金公司2016年盈利預期普遍打上折扣,但隨著三十余家基金公司的盈利情況浮出水面,大家驚訝發現,在“後牛市時代”的這一年裏,不少基金公司竟取得了驚人的突破。
這背後,委外無疑是最大推手。無論是工銀瑞信基金在最後關頭以16.41億元的凈利潤對華夏實現“絕殺”,還是建信基金以91%的凈利潤增長率直逼10億元凈利大關,委外之功都不可磨滅。
令人欣喜的是,委外之外,部分在定增、量化,或專戶上有所鑽研的基金公司亦取得了不錯的凈利增長,為行業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沒有委外助力的2017年,基金行業盈利格局將如何改寫,公募行業又將如何尋找新的突破口,答案尚是謎。
老牌公募“王者之爭”
2016年的公募營收王者之戰,以一記“絕殺”終結。
3月30日晚, 工商銀行 (601398.SH)年報的發佈使得工銀瑞信基金的盈利情況浮出水面,這份數據的曝光使得此前在凈利潤榜單上暫居第一的華夏基金被瞬間超越。
儘管截至發稿前還有數家基金公司營收情況尚未披露,但從管理規模推測,工銀瑞信年度凈利之王的位置或難以撼動。
根據工商銀行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末,工銀瑞信旗下管理99隻公募基金和近600個年金、專戶、專項組合,管理資産總規模1.13萬億元,總資産57.54億元,凈資産44.71億元,年度實現凈利潤16.41億元。
在此之前,華夏基金一直以14.6億元的凈利潤暫居第一;易方達基金以13.4億元的凈利潤緊隨華夏之後。
與2015年12.9億元的凈利潤水準相比,2016年工銀瑞信基金的凈利潤增長了27.2%。而2014年,工銀瑞信基金的凈利潤只有5.05億元。
委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難以磨滅,記者此前從某基金公司渠道部獲得的數據顯示,工銀瑞信2016年的公募定制産品由首募規模515億增加到2016年末的1174億元,增量高達659億元,是唯一一家2016年機構定制規模超千億的基金公司。
事實上,在3月29日晚建行公佈的年報中,建信基金就以91%的凈利潤增長率而引來關注。
根據 建設銀行 (601939.SH)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末,建信基金資産管理總規模達到12400.41 億,其中公募基金規模為3770.61億,首次挺進行業前六;專戶業務規模為4176.79 億,較上年增長158%。
據披露,2016年末建信基金資産總額26.79億元,凈資産21.81 億元,實現凈利潤9.17億元,而建信基金2015年凈利潤為4.79億元,2014年凈利潤規模只有1.65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建信基金凈利潤增長達到91%,且僅用了短短兩年,就將凈利潤從不到兩億元提高至近10億元。
近日,多位受訪公募人士表示,銀行係基金公司無疑是去年最大贏家。3月30日華南一位公募人士感嘆,“工銀瑞信的股東對他們的支援力度太大了,包括今年委外新規出來前的窗口期,他們一下發出來900億規模的基金,背後都是他們股東的自有資金支援,我們這種非銀行係的太難比了。”
在基金公司第一梯隊中,廣發、富國、博時、招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準均極為接近,不過增長情況卻有所差異。
其中,博時基金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4.15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凈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16.74%。招商基金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3.26億元,同比增長9.81%;實現凈利潤6.28億元,同比增長14.60%。這兩家公司去年在委外業務上均有較大發力。
而富國基金和廣發基金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準上均雙雙下滑,尤其富國更是下滑嚴重。2016年,富國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4.77億元,同比下降26%;實現凈利潤7.5億元,同比下降35.6%。
老牌基金公司中凈利下滑嚴重的還有申萬菱信基金、大成基金、國聯安基金、銀華基金、海富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等。
其中,申萬菱信基金去年主營業務收入5.58億元,同比下滑52%,實現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7%;大成基金實現營業收入7.43億元,較2015年下降32.74%,實現凈利潤1.39億元,較2015年下降50.53%;銀華基金的凈利潤也下滑了40.73%。
3月30日一位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産品業績差和營收規模縮水是導致這些基金公司凈利下滑嚴重的主要原因,個別基金公司去年權益類産品業績表現很差,凈利潤出現幾十個點的跌幅也是理所當然。”
次新公募亮點頻現
在老牌公募盈利兩極分化之際,部分次新基金公司,則在修煉特色“新人”生長之術。
根據 第一創業 (002797.SZ)年報顯示,其控股子公司創金合信基金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比2015年增長1.48億元,增幅為122.02%;凈利潤為0.32億元,同比增長0.11億元,增幅為188.79%,創金合信成為2016年營業收入增幅和凈利潤增幅最大的基金公司。
對於創金合信基金盈利增長的原因,第一創業證券指出,主要是由於創金合信業務快速發展,管理資産規模大幅增長,獲取的管理費收入增加。
此外,由 南京銀行 (601009.SH)持股80%、 南京高科 (600064.SH)持股20%的鑫元基金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26億元 ,同比增長39%;實現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91%,同樣表現突出。
前述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士指出,“對於這些成立年限較短的基金公司而言,由於經營基數較小,一旦抓住某些機遇就容易迅速得到成長。”
委外之後盈利何求
縱觀數十家基金公司2016年的營收情況,委外的助力確實使得部分基金公司成為大贏家,但委外之外,部分因量化、定增或專戶業務而取得較高凈利增長的基金公司,則給行業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進入2017年,委外新規的實施使得委外已經難現火爆,這對相關基金公司的盈利或將帶來影響。
3月30日,北京一位受訪公募人士表示,“委外政策出臺後,對公募基金公司的影響的確很大。以委外為主的基金公司在盈利上增長上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如果基金公司本來不是依賴委外業務的,那麼他受委外新規的影響應該不會很大;公募基金公司還是要提高自己的主動管理能力。”
3月30日,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坦言,“去年我們確實靠委外賺了不少錢,公司在委外業務上投入了很多資源。委外受限後如何尋找新的著力重點我們也還在探尋,産品線的擴張和完善是必須進行的。”
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最新發表的講話中,也提到了當前公募存在的投資工具屬性弱化、資金流入流出波動大、投資運作短期化等諸多問題。
在行業結構性失衡困局下,公募行業將如何尋找能不斷積澱的盈利增長點,或是混業資管時代公募基金公司必須面臨的重要命題。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