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發基金旗下3隻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廣發新動力混合、廣發多策略混合發佈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基金經理劉曉龍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再轉任公司其他職務,而新接任的基金經理分別是馬文文和邱璟旻。
邱璟旻,7.5年證券從業經驗,2016年4月才在廣發基金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一職;馬文文,2013年起加入廣發基金,先後任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研究員、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權益投資一部研究員,如今接替劉曉龍擔任廣發新動力混合基金經理。
80後“全能型”選手
劉曉龍,被業內標簽為80後全能型選手,擅長多策略作戰,既重視股票的成長性,又重視股票的安全邊際,強調價值和價格的匹配,因此也成為機構投資者青睞的基金經理之一。
1980年出生的劉曉龍,本科和研究生都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系,碩士畢業後就進入廣發基金,走過一條典型的基金經理晉陞路徑:2007年進入廣發基金做機械、軍工行業研究員,隨後擔任中上游行業的研究主管;2010年3月擔任廣發聚豐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助理;2010年11月開始獨挑大梁,擔任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經理,2014年旗下再管轄廣發新動力混合基金,2015年1月14日起任廣發基金權益投資一部總經理。2015年11月,廣發基金為其量身定制一隻基金——廣發多策略混合基金。
從其管理的3隻基金過往業績來看,劉曉龍不是激進、頂層拔尖的選手,但卻是可以兼顧收益和風險,收益非常穩健增長型的選手。這也是眾多機構投資者青睞他的主要因素。
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在劉曉龍接手之際,就趕上熊市,而且還是熊冠全球的2011年。該基金2011年的業績在同類偏股型基金中排名中下。擔任基金經理第一年就遇到熊市,這讓劉曉龍更加重視公司基本面研究,重視個股挖掘。
2012年,劉曉龍以逆向策略為主,配置房地産、醫藥、白酒等傳統成長股,並在當年11月底股市波動時果斷加倉強週期行業,踏準了市場節奏。2012年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以12.77%的年收益率在全部427隻同類偏股型混合基金中排名第44位。
此後,劉曉龍開始嘗試不斷豐富自己的投資策略。在2013年,他以主題投資策略為主,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該年獲得20.5%的年收益率,在488隻同類基金中排名159位。
2014年,他又以價值投資策略為主,該基金當年就取得46.98%的收益率並在555隻同類基金中排名53位。
2015年,劉曉龍則以行業配置策略為主,配置航空及畜牧業板塊,成功把握了行業上漲週期帶來的上漲,雖然下半年市場出現了系統性風險,但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全年的收益率仍保持在60%上,在674隻同類基金中排名171位。
2016年,劉曉龍以成長股策略為主,因在熔斷過程中股票下跌較多,又因規模較大,調整難以到位,全年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基金的收益在同類基金中排名靠後。
2014年3月成立的廣發新動力混合基金3年以來回報率為117.11%,在582隻同類基金中排名第54位。
從每年的收益來看,劉曉龍的表現雖不是業內數一數二,但他幾乎每年都能讓基金維持穩定的收益。拉長了投資年限來看,劉曉龍5年期業績和3年期的業績都在行業前列,廣發行業領先混合5年(2012年-2016年)回報率為147.28%,排名前1/6;廣發新動力混合基金的3年(2014-2017)回報率為117.1%,排名前1/10。
離職或轉做私募
據廣發基金公3月28日公告稱,劉曉龍從廣發基金辭職,卸任肩上管理的3隻公募基金經理一職。
而對於劉曉龍辭職後的動向,廣發基金並未披露,也未向媒體透露。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從劉曉龍處採訪獲悉,劉曉龍從廣發基金離職,打算自己組建公司做私募。
劉曉龍曾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投資這件事上,他會堅持做到六十歲。
劉曉龍在其管理的三隻基金2016年年報中分析到,其所管理的基金在2015年底對行情過於樂觀,導致組合中較多彈性比較大的成長股,在2016年1月份的熔斷過程中下跌較多;由於規模較大,在後續的組合調整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衝擊成本,而且由於市場交投變得比較清淡,組合調整也花了較長的時間。總體上,在熔斷之後就逐漸撤出高估值成長股,開始增加價值股和週期股配置比例。但是並沒有抓住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脈衝式投資機會,所以錯失彌補損失的最好機會。2季度開始,市場逐漸演變成一個窄幅震蕩市,多是交易性機會,少趨勢性機會,對於規模化資金操作難度較大。
公轉私後,在策略調整上或許更靈活。
而對於2017年股票投資方向,劉曉龍在基金年報中分析表示,競爭環境良好的週期股,在上半年機會較大,週期上行的延續性會持續發酵,導致行業的基本面持續上行,帶來趨勢性投資機會,比如化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都體現出這種態勢。下半年,內生增長穩定、估值合理的成長股將會成為市場的主流機會,一帶一路可能成為2季度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