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新規施壓 24傢俬募管理人被迫下架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備案門檻全面抬高,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速度明顯放緩,同時還有24家機構從基金業協會的公示系統中“消失”。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這些“消失”的私募備案時間都不長,近八成為去年登記。

  據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截至4月7日,共有26038傢俬募管理人完成備案,與2月底數據相比,有24家機構從基金業協會的公示系統中消失。從類別上來看,14家機構為股權投資基金、7家機構為證券投資基金、3家機構為創業投資基金。從登記時間上來看,2015年登記備案的機構佔18席,2014年佔6席。如中楷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清大匯金投資合夥企業、成都晶醇企業管理中心均為股權投資基金,分別成立於去年1月29日、4月29日、 7月17日。

  據格上理財介紹,“消失”很有可能是相關私募機構自己提出了登出申請,一旦私募管理人提出登出申請,協會將在核實後登出其管理人資格,同時從公示系統中將其刪除。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私募監管環境趨嚴不無關係,一些沒有投資實力的公司知難而退,退出私募領域。

  事實上,在私募備案新規發佈實施前,私募基金備案一直本著“寬進”自律的原則,備案門檻並不高,因此在2016年之前私募基金機構備案的數量井噴。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不過,以自律為主的監管措施並沒有起到規範的效力,私募基金行業“非法集資”、“違約兌付”等行為屢禁不止,因此中國基金業協會在今年2月發佈私募備案新規,全面抬高私募機構備案門檻,提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需滿足高管有從業資格、備案需出具法律意見書等一系列要求。

  據了解,從春節前私募備案新規發佈至今,僅有4傢俬募機構成功完成登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