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股市,蕭瑟的公募。當基金行業隨股指同時底部徘徊時,基金行業的人才危機進一步顯現了出來,無可奈何之際,基金經理的一拖多成為常態,曾經的天花板數字是20,而如今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30。
相關媒體報道,1月底時博時基金的陳凱揚管理著20隻産品;而根據6月下旬某媒體的統計,博時基金的陳凱揚是全市場管理基金最多的基金經理之一,其單獨管理的基金數量高達30隻,參與管理的基金達到32隻,他管理的産品多是中長期債券和貨幣基金。天弘基金劉冬以19隻基金的管理數量緊隨其後,劉冬管理的基金主要是被動指數型基金。
有業內人士分析,通常一位基金經理管理2到3隻基金比較正常,其管理4到5隻基金也在正常的範圍內,倘若其管理幾十隻基金,首當其衝的問題是他能記全所有的名字嗎?
一拖多現象愈演愈烈?
數據顯示,2015年總共成立826隻基金,總發行規模達到1.66萬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228隻,發行規模3597.82億份;混合型基金404隻,發行規模1.05萬億份。而進入2016年以來,截至1月28日,共成立基金36隻,發行規模為345.9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7隻,規模為33.41億份;混合型基金13隻,規模為48.27億份。
從理論上説,應該有826名基金經理與去年的新基金一一對應,但實際上,管理這862隻産品的基金經理數量只有677位,每人平均管理量為1.3隻。而考慮到這其中有許多基金還是雙基金經理,甚至是三基金經理配置,也就是説不少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還要高很多。
然而,在公募基金數量和規模暴增的背景下,行業人才流失率卻不斷加劇。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離職基金經理數量達到301人,遠超2014年全年的207人。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也被拉低,1220名基金經理平均年限僅為2.75年,逾400名基金經理任職年限在一年以下。
內外因合力的交織下,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愈演愈烈,根據某媒體的統計,目前全行業1320位基金經理,管理3049隻基金産品,每人平均管理基金數量為2.31隻;從基金公司來看,萬家、鑫元、興業基金的基金經理每人平均管理基金數量為4.17隻、4隻、3.71隻,在各基金公司中位居前列。
分析一拖多現象愈演愈烈之時,基金業內的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還是因為基金公司的産品發得太多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人才培養跟不上,因為要培養出一位合格基金經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有些雖然經過一段時間培養,也不一定適合當基金經理。同時,亦有相關的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現象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公司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也鼓勵能者多勞,因此才會出現同時管理多只産品的情況。
誰是全能型選手?
明星公募基金經理任澤松“一拖七”,管理7隻基金,是公募界最繁忙的基金經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例如國泰基金有多位基金經理旗下管理的基金比任澤松多:如從新華社轉型的基金經理邱曉華,目前就擔任國泰基金旗下10隻基金的經理;基金經理樊利安目前管理9隻基金;同時管理5隻以上的基金經理也不在少數。
不僅是上海的基金公司,深圳的基金公司中也同樣有全能型戰士,例如鵬華基金。6月20日,鵬華基金旗下中長期純債型基金鵬華豐茂開始募集,資料顯示,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祝松已是鵬華普天債券、鵬華豐潤、鵬華産業債、鵬華豐華等4隻債券基金(若有A、C份額合併計算,下同)的基金經理,並與王宗合、彭建輝、劉方正、初冬共同管理著鵬華金城保本、鵬華弘泰、鵬華雙債加利等3隻産品,加上新基金鵬華豐茂,祝松參與管理的基金數量將達到8隻。
鵬華基金中,一拖多的還有另一位基金經理李君。6月20日開始募集的靈活配置型基金鵬華興益,李君將出任基金經理,而李君當前已經在單獨管理鵬華興華、鵬華弘安、鵬華興利等3隻靈活配置型基金,並與袁航、劉太陽、劉方正等共同管理鵬華弘盛、鵬華弘利、鵬華弘澤、鵬華弘潤、鵬華品牌傳承等5隻基金。如果加上正在募集的新基金,李君單獨管理的主動基金將達到4隻,參與管理的主動基金産品將多達9隻。
不過,上述基金經理們在博時的陳凱揚面前都“黯然無光”了,陳經理單獨管理的基金數量高達30隻,參與管理的基金達到32隻,他管理的産品多是中長期債券和貨幣基金。而觀察注意到,他所管理的多只産品至少在去年業績不俗,其中博時雙月薪定期支付債券收益最高,達到16.15%;博時歲歲增利一年定期開放債券也達到了15.21%;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的收益為3.52%。
如何選擇一拖多類産品?
或許我們應該辯證地來看一拖多類的産品,基金經理“一拖多”對業績影響因素包括兩種:一種是基金類型。如果管理的都是同類型指數類産品、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對這類産品的業績影響不大;但對靈活配置基金、混合基金等主動管理基金影響就比較大;第二種是基金規模,如果基金規模相對偏小,即便是主動基金多管理幾隻影響也不大。如果基金規模較大,同時管理較多産品就會受到明顯影響。
業界廣泛流傳的一句話就是“買基金就是買人”,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將深深烙印在其掌管的基金中。但從個人精力的角度來説,基金經理投資精力有限,若一人管理過多産品,勢必會影響基金長期業績,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經理時注意旗下基金數量,對於單人管理多只基金的情況尤需謹慎。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基金經理“一拖多”,可能只是挂名,並不管理,投資者選基金時,一定要注意選擇該基金經理管理時間最長、業績最好的那只基金。
綜上所述,實際上不管是一對一還是一拖多類基金,能給投資者實實在在地賺來真金白銀的基金經理才是我們應該聚焦的重點所在!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