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調倉換股或踏空行情 反彈前夜斬倉創業板
- 發佈時間:2016-03-09 09:07: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3月8日創業板大漲,前期佈局較多的基金是否會否極泰來?
在此前的反彈中, “二八”行情持續強化。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反映到基金市場,權益類基金自然會因為股市的結構分化呈現出凈值業績的差異。
其中,重倉創業板的基金亦表現落後。不過,不可忽略的一種市場現象是,受此前週期股連續強勁上漲的驅動,以及對後市機會判斷的變化。就在3月8日創業板大漲之前,記者了解到,不少基金經理不僅開始調倉創業板股票,且置換步伐果斷加快。
或許這一操作令不少基金無緣3月8日的創業板行情。不過,調倉是否為踏空,顯然需要後市創業板行情支撐。
基金悄然減倉創業板
對比3月4日和3月7日的A股市場表現,最能看出權益類基金的持倉風格。前者當日創業板下跌近5%,成長性藍籌聚集的上證380指數下跌2.69%,而代表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上漲了3.36%;後者當日創業板上漲2.43%,上證380指數上漲2.45%,但上證50指數則下跌0.69%。
據此可以推斷,3月4日漲幅居前的權益類基金現大概率重倉金融地産等大盤藍籌股,領跌的,大概率重倉創業板等成長股;而3月7日跌幅居前的基金大概率重倉大盤藍籌股,漲幅居前的,則大概率為成長型基金。
從基金凈值看,春節後的首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逆勢上漲0.95%,上證綜指、上證50指數和上證380指數均告負數,當日,同花順iFinD統計,上漲的主動管理型股混基金近千隻,可見創業板股票仍然是基金重倉標的。
但到了3月4日,創業板跌幅最大的一個交易日,雖然當日主動管理型股混基金正收益的也不多,只有百餘只,但在千余只下跌的基金中,八成都跑贏了創業板指數。
“從近段時間的基金凈值表現看,雖然大多數成長型基金還尚未從創業板中完全脫身,不少仍然保持成長風格,但對創業板股票進行調倉換股確是普遍進行著。”3月7日盤後,上海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經理助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事實上,單看3月份以來的A股公開交易資訊就可發現,創業板股票的買賣前五席中機構席位大增,如博雅生物、宜通世紀、天銀機電、中文線上、天銀機電等去年四季度基金青睞的創業板股票均出現了機構大舉賣出。
基金斬倉換股
目前來看,去年業績排名靠前的主動管理型股混基金總體風格仍以成長型居多。
如“冠軍”易方達新興成長,從其3月4日的凈值表現可以發現,其持倉延續著去年年底的風格,仍然以成長型股票為主。中郵、浦銀安盛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成長型基金也沒有明顯的轉化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股混型基金亞軍富國低碳環保卻出現了持倉異動:該基金去年四季報顯示的前十大重倉股也是以創業板等成長股為主,今年前兩個月,其凈值與成長類指數走勢相近。
但今年3月4日,在創業板大跌近5%,該基金與指數日凈值卻只下跌了0.21%,或已經調倉。魏偉管理的另一隻股票型基金富國新興産業當日的表現雷同。
從年初至3月4日,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富國新興産業跌幅最大,達到38.49%。去年四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隻為創業板股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這並非個例。3月4日大跌的大概率為重倉成長股的基金,但不少在3月7日創業板大漲2.43%的情況下卻只上漲不到1%,這類基金或是在此區間大舉調倉。據觀察,不少小型基金公司的權益類産品出現這種趨勢。
“基金調倉主要是換入週期性行業,之前大家都關注成長股,現在對後市的預判方向發生了改變,而這種改變,在換股操作上,也需要一些時間,創業板可能會一邊拉一邊走,所以,成長性股票近期的震蕩會比較大。”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如是表示。
其實,春節後的首周,公募基金已表現出對週期性行業的青睞,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期間基金加倉最多的行業就是有色金屬,而上周,公募偏股型基金又整體呈現加倉跡象,主要加倉了電力及公共事業、家電、商貿零售板塊,重點減倉了電腦行業。
大成基金3月7日盤後表示,可適當加大週期性行業的配置。而對於中小創,則認為此前上漲的邏輯是改革轉型預期,但目前這些預期正在邊際弱化,大部分投資者均認為中小創成長股仍有下調空間,目前市場資金可能正處於換倉過程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近來,對於週期股和成長股這種結構化分化行情,以及對未來市場走勢的預判,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觀點都存在較大分歧。不過,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認同,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利好推動下,目前A股已處於階段性底部區域,低估值高現金流的銀行、消費以及有色、煤炭、地産、紡織服裝等處於週期性行情的板塊可重點關注。
上海一位一直把資金面作為重要看市指標的知名私募人士表示,其實春節後的第二周,他就已經空翻多,信心主要基於隨著信貸政策明確寬鬆,再次降準釋放流動性,一線樓市漲勢逐步穩定,流動資金會再次尋求配置突破口。前期黃金、鋼鐵、煤炭的先鋒驅動,已開始吸引市場一些關注度,加之近日全球大宗商品上漲,讓投資者亦看到了經濟起底復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