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蘿蔔快了不洗泥 新基金髮行募集文件漏洞頻出

  • 發佈時間:2016-02-25 08:4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隨著公募基金髮行的加快,頻頻登場的新基金在資訊披露中“內容重復”、“關鍵資訊錯誤”、“業績基準不符”等問題又開始氾濫。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忙於做大規模無暇糾錯,但如此敷衍考驗投資者信任,若不重視必然自毀品牌。近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基金公司的法定公開資訊披露頻頻出錯,而錯誤問題主要集中在新産品方面,因此市場可以看見的錯誤與新基金髮行數量呈正相關。隨著去年牛市行情的來臨,2015年成為公募基金髮行史上的大年,共有843隻新基金成立,而這個數字在2013、2014年僅分別為384隻、348隻。

  而資訊披露中一些低級錯誤又捲土重來。如中銀基金就曾在2月22日發佈的公告中稱,公司在指定資訊披露媒體上刊發的《中銀珍利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份額發售公告》中就把託管人“興業銀行”錯寫成“中國農業銀行”。此外,該發售公告還存在“內容重復”、“開戶和認購辦理時間”等多處錯誤。無獨有偶,德邦如意貨幣基金份額發售公告時間則錯得更離譜,募集期限“2016年1月29日至2016年2月1日”錯寫為“2015年1月29日至2015年2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後發現,時間錯位的遠不止以上兩家公司,方正富邦優選靈活配置混合等産品也將時間寫錯。此外,新華基金(部落格,微網志)還發佈公告稱,已將新華壹諾寶貨幣市場基金招募説明書中的“凈值增長率與同期業績基準收益率比較表”進行了更正。

  除了上述市場能夠知曉的錯誤外,還有很多錯誤可能並不能及時發現。有基金行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去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在資訊披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有寫錯自家公司名稱、具體基金名稱、基金名稱披露不規範、寫錯託管人名稱、寫錯管理人名稱,甚至産品文件內出現其他産品名稱等錯誤。

  上述人士認為,低品質的法定公開資訊披露既是在浪費資源,更是在自毀品牌。事實上,市場上還有大量基金也存在類似問題,甚至還要嚴重。在現階段公募基金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應該放慢節奏少發一些基金,若因為這些“小錯誤”影響投資者信任,就追悔莫及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