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英石規模僅剩0.13億 公募業務“名存實亡”
- 發佈時間:2016-01-08 08:00:05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中原英石這家成立已有三年的基金公司,趕上了A股市場轉暖、公募基金行業大發展的三年,同期成立的不少基金公司已趁著有利的市場環境實現了盈利並把品牌打響,但中原英石卻一直無法擺脫規模墊底的命運。2015年中原英石規模僅剩0.13億元,位列公募基金資産規模榜單倒數第一,公募基金髮行加速的背景下,中原英石也僅管理過兩隻産品,其中一隻還慘遭清盤,如今公募基金業務似乎名存實亡。
規模排名墊底
儘管2015年A股市場跌宕起伏,但上半年久違的大牛市以及四季度大盤觸底反彈行情依舊給了公募基金賺錢的機會,2015年公募基金行業總規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8.4萬億元,105家基金公司中有88家規模實現正增長,佔比超八成,尤其是不少次新基金公司規模暴漲,相比之下成立已有三年之久的中原英石卻異常落寞,雷打不動地墊底公募基金規模排行榜。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原英石基金資産凈值僅有0.13億元,較去年年末的0.76億元大幅縮水83%,從去年公募規模榜單的倒數第二名再度降至倒數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原英石同年同日成立的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已經超過220億元,另外同在2013年成立的中加基金、鑫元基金的管理規模也超過了100億元,即便是發展略顯滯後的華潤元大、國開泰富等也在2015年市場實現規模正增長,只有中原英石不進反退。
不僅公募業務規模不斷萎縮,中原英石較為依賴的專戶規模也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在基金管理公司專戶業務規模排名中,中原英石在93家管理規模非零的基金公司中,以0.05億元排名最後一位;2015年9月底,依然以0.04億元的規模排名倒數第一。
事實上,從中原英石近三年的發展軌跡來看,該公司一直以來對公募基金業務就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公司成立將近一年零8個月才發行了第一隻産品。
“當時很多新成立的"70後"小型基金公司,都選擇將容易擴張規模的專戶業務作為突破口,中原英石也不例外,拿了公募牌照後,選擇了走專戶的捷徑,但2014年監管層防範風險,禁止基金公司、子公司開展通道、資金池業務後,小公司靠專戶擴張的道路也難以實現了。”滬上一位基金經理指出。
投研實力欠缺
重專戶輕公募的中原英石,接連錯過了公募基金髮展的有力時機,而儘管該公司僅只發行了兩隻産品,但仍舊略顯吃力,其中中原英石貨幣基金僅一年的時間便因規模持續縮水慘遭清盤,也就是説這家成立三年的基金公司如今僅靠一隻産品支撐臺面。
2014年9月11日,中原英石首只産品中原英石貨幣基金姍姍來遲,但由兩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背景下,收益仍不敵行業平均,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5年清盤前中原英石貨基A、B份額當年的收益分別為1.36%和1.21%,跑輸同類貨幣基金2.61%的平均收益水準,由此該基金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
數據顯示,中原英石貨幣基金成立規模為5.67億份,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規模僅剩2174萬份,已經跌破了公募基金5000萬元規模清盤線,2015年10月這只運作僅一年的貨幣基金被迫宣告清盤,由此成為公募基金史上最短命的貨幣市場基金。
事實上,中原英石貨幣基金在清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就僅靠機構投資者資金維持“生命”。201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原英石貨幣基金個人投資者為主的A類份額規模僅355萬份、機構投資者為主的B類份額為1818萬份。投資者結構上,B類份額僅1名機構投資者,也就是説,佔該貨幣基金總規模逾80%的B類份額,僅有1名機構持有人留守。此外,中原英石貨幣基金2014年年報也顯示,該基金的66%份額由1名機構投資者持有。中原英石貨幣基金在運作的一年時間當中,大部分是靠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撐場面,難以獲得個人投資者的青睞。
2015年2月中原英石發行的中原英石靈活配置型基金,成立以來業績也持續不佳。數據顯示,中原英石靈活配置型基金近6個月收益大幅虧損25.12%,跑輸同期混合型基金5.87%的平均收益水準,規模也由成立初期的0.14億元降至2015年三季度末的0.13億元。
股權兩度遭棄
在三年來中原英石規模發展掣肘的背景下,股權兩度遭棄或許成為這家次新基金基金公司難以言説的痛。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原英石早在籌備階段就不太順利,2009年,本是由中原證券、英傑華保險集團宣佈分別出資51%、49%籌備成立中原英傑華基金公司,但苦等三年之後,英傑華卻退出籌備股東的行列。據當時知情人士表示,英傑華退出的主要原因或與自身受到海外金融危機衝擊有關。
隨後安石投資選擇接盤,故基金公司更名為“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不過儘管背靠中原證券和安石投資兩家在資本市場上有一定資歷的大股東,卻並沒有助力中原英石走上正軌,在發展前景渺茫的狀況下,公司成立兩年半後股權再度遭棄。
2015年6月29日,中原英石發佈了股權轉讓公告,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4%股權通過河南省産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掛牌價格為人民幣4430萬元。該公告還顯示,經評估截止到基準日2015年3月31日,中原英石資産總額6882.07萬元、負債總額670.68萬元、凈資産6211.39萬元。據悉,若此次交易順利完成,大股東中原證券將不再控股中原英石基金,安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激勵制度落空
隨著股東結構的接連生變,中原英石成立之初設想的種種目標計劃似乎已難以落實。早在中原英石籌備階段時該公司原總經理林偉萌就曾公開表示,將試水股權激勵,他認為“基金公司一定要讓關鍵崗位的員工、專業投資人才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完全享有分紅權。”2013年底,林偉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重申將在股權激勵方面做嘗試,公司目前主做量化對衝型的專戶産品,打算2014年上半年發行公募産品。
然而三年過去了,中原英石的股權激勵方案卻遲遲未能落地,對此一位接近中原英石基金的內部人士坦言,由於現在股權變更問題還沒有確定,所以股權激勵事項也只能暫時擱置,此外中原英石對北京商報記者提出的2016年産品發行計劃、投研團隊建設等問題也沒能給出正面答案。
由於股權激勵遙遙無期、規模發展滯後等原因,中原英石管理層的人事動蕩問題也衍生出來。資料顯示,2014年底中原英石原董事長石保上、副總經理付強先後離職,周小全和宋衛華分別接任董事長和副總經理,去年12月公司總經理林偉萌也因個人原因暫時不能履行總經理職務,暫由宋衛華代任。
此外,中原英石投研團隊也是人才稀缺,晨星基金數據顯示,隨著中原英石貨幣基金的清盤,真正參與投研管理的僅剩趙梓峰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