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券業:與港交所研經紀分銷基金 恐銀行反對

  • 發佈時間:2015-10-08 07: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證券業協會透露,港交所(0388)正與證券業協會及投資基金公會等初步研究,將基金分銷渠道擴至本港經紀的可行性,希望透過港交所平臺,讓經紀可以分銷證監會的認可基金。據了解,證監會亦支援及推動有關構思,今日將會舉行有關會議,進一步研究可行性,而中國證監會亦會派代表與會。

  構思獲證監支援 恐銀行反對

  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昨日表示,港交所早前就建議曾與該會接觸,現時仍在策略研究的初步階段,未有任何時間表,但港交所傾向先發展基金認購及贖回平臺。證券業協會更希望,有關平臺除了進行基金認購及贖回外,甚至可讓投資者自由買賣基金單位,變相將這些基金“ETF化”。

  繆英源指出,這變革不單可增加基金産品的透明度,幫助投資者選擇,也透過競爭降低認購基金的成本,券商同時可賺取買賣的佣金。但他相信,這構思或影響了銀行的既得利益,銀行反對的機會不小。

  曾倡讓港交所成“金融超市”

  他又表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太集中于股票市場,其他産品發展並不足夠,例如現時投資者不能直接透過港交所認購新發行的債券,因此該會早前曾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交建議,希望能建立統一的基金及債券買賣平臺,打破現時主要通過銀行買賣的傳統,讓港交所提升交易平臺的角色,成為“金融超市”,也讓經紀能夠參與債券市場的買賣。

  若債券掛牌將更能反映市價

  據悉,目前投資者買賣債券,主要透過銀行及銀行間的平臺,由於參與債券的投資者都是基金或大戶,一般的散戶難以接觸債券這門産品,對價格變動的資訊也難以獲得,投資者可較易被銀行“食價”。若日後發債體能將債券直接在港交所掛牌,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將更充分反映市價,未來有助更多的企業債券能供散戶投資者選舉。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每天新發行的債券很多,市場難以向大部分投資者推廣,而且債券的買賣始終集中在大戶與基金投資者,就算債券能在港交所掛牌,對成交也未必有活躍作用,更遑論經紀能夠成功搶奪銀行生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