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贖回潮起又潮落

  • 發佈時間:2015-07-06 10: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股市巨震效應正逐漸傳導至基金市場,從上週五跌幅在10%以上的基金數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來看,鉅額贖回現象正在發生及蔓延。

  這種苗頭乍一齣現,監管層便重拳出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救市”政策,包括券商籌資1200億投資藍籌ETF、IPO暫停發行等,其中也有一項是針對公募基金的。基金業協會4日發佈資訊稱,25家基金公司將自購旗下股票型基金,鎖定期一年。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權益投資部門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基金鉅額贖回苗頭正在出現,如果行情繼續惡化,贖回趨勢可能進一步增大,放任其發展下去極有可能成為全行業“群體性事件”。“危急關頭,監管層出手了,當這些救市政策效果逐漸得到顯現、投資者的信心得到恢復,基金贖回潮可能‘胎死腹中’。”

  情況正在惡化

  自6月15日以來,市場巨震引發的恐慌效應遠超萬千股民的預期,其間上證綜指跌幅達到32.34%、創業板指跌幅達到33.19%。

  股民們的瘋狂殺跌的恐慌效應,正在傳導至基金市場。近日零星地出現一些基金鉅額贖回情況。6月26日,剔除貨幣和QDII後,28隻開放式基金凈值跌幅超過了10%,其中國富健康優質生活因深陷“贖回門”出現16.07%的凈值跌幅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並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廣泛傳播。

  “國富暴跌”事件後,各大基金公司應對大量贖回的風控措施相繼出爐。上海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負責風控業務的總監,已群發郵件提醒基金經理一旦發生鉅額贖回,第一時間應對,且提早預防:督察長也同基金經理商議了相關問題。

  在此之後的幾個交易日,各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凈值基本表現正常,無論大盤是暴漲還是連續的暴跌,其走勢與基準表現趨於一致。

  然而,進入7月的第三個交易日,基金凈值再度出現了遠超基準的暴跌行情。7月4日,剔除貨幣和QDII後,32隻開放式基金凈值跌幅超過了10%,其中天弘中證大宗商品、天弘中證全指房地産、長盛國企改革主題、嘉實先進製造、金鷹科技創新、銀華回報等幾隻基金跌幅都超過了18%。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32隻基金中罕見地出現了ETF的身影,大成深證成份ETF單日跌幅10.04%。

  這一事件對應的市場環境是,在經歷6月30日短暫地大幅反彈後,股市迎來了3天的暴跌行情,平均每天的跌幅約5%。“在神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些基金凈值還出現這樣的跌幅,可見贖回量之大。”華南一家基金華東區渠道經理對本報稱,如果基民看不到“救市”決心,那股民的拋盤可能進一步延伸至“基民的贖回”,一旦公募基金贖回潮來臨,那會進一步加大股市的拋壓。

  有接近基金公司的消息人士對本報稱,熟悉的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基金合計贖回量達到了七八十億的規模,幾乎接近了基金總規模的一半。“該贖回的差不多都贖回了。”但截至目前,《第一財經日報》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況是:最近一週,整體是凈贖回,但贖回規模相對可控,僅僅是個別基金出現了鉅額贖回情況。

  不過,在市場暴跌之中,一些資深的基金投資者還選擇了補倉。“跌了這麼多,我就補了。”一位財經領域媒體人對本報記者稱,“對於投資基金,我正在用定投思維在做波段,越跌,我補的力度會越大。我相信很多投資者跟我一樣,尤其是5月份起才成立的基金,因為它們的投資者都被套牢了。”倘若行情繼續惡化,基金套牢基民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場內基金“逆市擴張”

  與普通開放式基金不同的是,滬深兩市包括封閉式基金、LOF、ETF、分級基金的交易所場內投資者相對專業、理性。

  當開放式基金贖回壓力漸顯的時候,場內基金份額出現了逆市擴張。深交所網站顯示,深市場內基金份額出現了平穩增長,6月15日,406隻基金規模為3751.02億份,在此之後基金份額每天都有小幅增長,到6月29日,基金數量增加了21隻,總規模達到了4000億份大關。此後三天,上證綜指累計跌幅達到了13.8%,場內基金規模仍在平穩增長。7月3日,基金數量增長為432隻,基金規模變成了4186.3億份。

  與深市場內基金的擴張類似,滬市場內基金也出現了較大增幅。6月15日,滬市包括ETF、分級基金、封閉式基金在內的場內基金規模為1155.92億份,但到了7月3日規模暴增至1377.76億份,增幅將近20%。

  “場內基金的投資者相對專業,很多都是機構,相比一般的開放式基金投資者,他們更理性。”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專管ETF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光6月30日當天,公司旗下的某只ETF産品就有1000個申購籃子,規模大概3個億。

  據統計,6月15日~7月3日,多只具有市場代表性的場內基金獲得大量增持,其中華安上證180ETF基金份額從10.03億份暴增至42.7億份,規模增幅達到325.7228%;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基金份額從28.93億份暴增至85.48億份,增幅達到195.4718%;華夏上證50ETF規模從105.67億份增長60%至169.26億份。

   救市能否逆轉基民信心

  市場的躁動,不僅讓股民躁動,也讓監管層的神經緊繃。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多個救市大招出爐。其中,有應對基金行業的贖回政策。

  7月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資訊稱,25家公募基金公司召開會議稱,積極申購本公司偏股型基金,並至少持有1年以上,同時打開前期限購基金的申購,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並加快偏股型基金的申報和發行,並根據基金契約規定,完成新增資金建倉。

  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對本報稱,此舉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基金贖回潮,但關鍵還是其他措施能有效遏制市場的恐慌效應,讓投資者信心得到平復。只有這樣,基金鉅額贖回的現象才能迎刃而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