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檢查9傢俬募 基金業協會查處10家

  • 發佈時間:2015-02-16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私募監管漸入正軌。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基金業協會已經嚴肅查處了10家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1家機構被撤銷登記,4家機構加入黑名單,5家機構被責令登出登記。

  證監會對於私募機構的監管也在進行,近期對私募房地産基金進行的現場檢查中,9家被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都存在問題,已對其中3家採取限期整改措施,6家發了監管關注函。

  接受理財週報記者採訪時,華北地區一傢俬募機構內部人士坦承,在去年基金業協會對私募機構完成備案制登記後,大家感受到了嚴格的監管已經逼近,行業規範將更加細化。

  截至2015年2月7日,基金業協會已辦理完畢私募基金管理人7358家,所管理私募基金9156隻,管理規模達2.38萬億元,登記在冊的從業人員達12.88萬人。

  理財週報記者採訪發現,自2014年2月起至今,私募機構陸續完成備案制登記後,基金業協會發佈了六項主要的監管規則,並設立了自律監察委員會,為管理七千多傢俬募機構,搭起了框架。

  協會處罰10家機構

  10傢俬募機構已經被基金業協會處罰。

  2014年12月5日,基金協會公告,根據中國證監會的部署,協會按照《自律檢查規則(試行)》的有關規定對深圳吾思進行了檢查。

  基金業協會檢查發現,深圳吾思存在未按規定如實填報登記資訊、未按規定報告重大事項等違反自律規則等行為。基金業協會決定,對深圳吾思作出撤銷管理人登記的紀律處分,對李志剛、周建國作出公開譴責、加入黑名單的紀律處分。撤銷管理人登記後,深圳吾思不得從事私募投資基金業務。在加入黑名單期間,李志剛、周建國不得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從業。

  深圳吾思成為了基金協會開展私募備案制後,第一個被處罰的私募機構。

  2015年1月20日,基金業協會公告,有投資者投訴反映,北京中益匯金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財鼎盛(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能按約定支付投資本金和收益,存在涉嫌虛構投資項目或擅自變更資金用途等違法違規問題。隨後,基金業協會按照有關規定分別對中益匯金和中財鼎盛進行了現場檢查。

  檢查期間,基金業協會發現中益匯金、中財鼎盛存在未按規定如實填報登記資訊、未按規定報告重大事項等違規情形。此外,中益匯金和登記的北京中農德金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富知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互為關聯方,3傢俬募投資基金管理每人平均未按規定向該會申報關聯方資訊。

  基金業協會決定對中益匯金及其法定代表人唐群雁、中農德金及其法定代表人隋欣、中財鼎盛及其時任法定代表人高培峰作出公開譴責、加入黑名單的紀律處分;對中富知金法定代表人付強作出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被加入黑名單的機構或人員,不得從事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1月30日,基金業協會又發公告表示,元泰(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清科凱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投萬通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國民信和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上海駿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等5家機構向基金業協會申請登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

  基金業協會表示,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考慮到以上5家機構在登記後未開展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承諾登出登記後不再開展新的私募投資基金業務,並將妥善處置現有業務,維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決定登出以上5家機構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

   嚴查地産基金

  證監會對於私募機構的監管也在加強力度。

  證監會2月6日通報,在近期針對私募房地産基金進行的現場檢查中,證監會組織7家證監局對9傢俬募基金管理人進行了現場檢查,涉及産品100余只,規模300億元。

  其中,證監局對被查的北京恒銀中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歌斐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等3傢俬募基金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其限期整改,並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對其他6家管理人發了監管關注函,提醒其完善內部制度,依法規範運作。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傢俬募機構被監管層處罰,具體來看,房地産私募基金是重點監管領域,上述的深圳吾思,也涉及房地産基金業務。

  北京地區,一家較早完成備案登記的私募機構內部人士坦承,監管的節奏很快,私募備案制才實行一年,監管就同時啟動,讓一些私募機構措手不及,“尤其是私募房地産基金,以往基本沒有監管,如今強勢監管之下,也給這些機構提了個醒。”

  一位熟悉房地産基金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私募房地産基金存在的問題較多,監管層有意拿這個領域“開刀”。

  目前,私募房地産基金問題主要集中在合格投資者制度落實不到位、單只基金投資者超過法定人數、利益衝突防範不力、管理機構內控制度缺失、項目投後管理不到位、資訊披露不到位、登記備案資訊不準確不完整等方面。

  “房地産基金較高的固定收益,吸引了人數眾多的投資者,但房地産基金此前沒有政策監管,風控主要靠私募機構自身把握,投資者權益很難受到保障,加之近年來流動性風險加強,這一領域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上述人士説。

  已經被處罰的房地産私募機構,來頭都不小。

  比如歌斐資産這家機構,是諾亞財富旗下的FOF運營子公司,歌斐資産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同時在北京市設有分部,首批50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的機構中,就有歌斐資産。

  記者了解到,歌斐管理的地産基金早就突破260億,曾與陽光城、萬科等房地産企業合作。基金業協會網站上顯示,殷哲作為法人代表,共管理著歌斐旗下10傢俬募機構,均在基金業協會完成了備案登記。

  此外,北京恒銀中嘉業務範圍涵蓋房地産投資基金、産業投資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並已在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深圳市威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則是中科創集團全資子公司。

  上述地産基金人士介紹,地産基金存在的問題較多,但被大家關注的問題機構卻很少,如果監管層延續甚至加強監管態度,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機構被挖出來。

  員工少 層級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業協會嚴格監管私募機構的同時,還在指引私募機構的業務。

  2月1日,《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試行)》正式施行,基金業協會及時做出了相關問題解答。

  事實上,2014年3月份私募基金實現自主發行以前,私募基金大部分都是通過信託公司等通道發行,因此在基金運作過程中關於凈值核算、份額登記等工作均是由信託公司等發行平臺進行。而自私募基金實施備案制以後,私募機構便可不再依賴發行通道而自主發行産品,從而之前由發行通道完成的工作均落在了私募機構的身上。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璐介紹,外包的業務包括銷售、銷售支付、份額登記、估值核算、資訊技術系統等,是在私募産品運作中非核心但又必不可少的業務。私募機構人數少則幾人,多則也就幾十人,在産品運作上並不能配備足夠的人手。自主發行使得私募機構牽扯在産品運營上的精力較多,因此將這類工作外包,私募機構可更專注于投研工作,業務外包將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根據格上理財提供的資訊,目前大部分自主發行的私募基金都選擇了外包業務。《指引》指出:依法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登記的機構或其絕對控股子公司、獲得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或其絕對控股子公司)及商業銀行均可成為外包機構,其實包括了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券商如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可託管私募基金的機構均有外包業務。

  王璐也強調,基金管理人委託外包機構提供基金業務外包服務的,基金管理人應依法承擔的責任並不因外包而免除,外包機構如果犯錯,私募公司仍是第一責任人,因此,私募公司在選擇外包機構時,應審慎甄選營運資質優秀的外包機構。

  談及私募機構內部架構時,上述華北地區私募人士介紹,私募機構員工確實很少,七千多家機構,平均每家機構工作人員十幾個,此外,內部層級架構也比較簡單,“相對於公募,私募人少、層級簡單,少了些繁冗的環節,不過內部治理上規範性較差。”

  記者了解到,像紅杉資本這樣的大型機構,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工作人員有80人,而歌斐資産則有116名員工,但小型的私募機構甚至只有五位工作人員。在高管團隊上,私募機構主要設有董事長、總經理、風控總監三個職位,總經理更多地擔負起投研團隊管理的責任。

  如重陽投資這樣的公司,規模較大、高管設置也豐富一些,除了董事長、總裁外,還設置了戰略研究部主管、交易部主管、合規風控負責人等職位。

  監管趨嚴

  梳理對私募機構的監管過程不難發現,七千多傢俬募機構完成備案登記不久,監管層就已對私募機構出手,範圍也更加廣泛。

  比如,基金業協會規定,私募機構參與二級市場定增須先備案,近日也出現了回絕的案例。

  2月9日,初靈資訊模塑科技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分別出現私募基金和投資合夥企業未按約定在申購前一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和備案,從而申購報價被視為無效報價,無緣認購上市公司定增股份。具體的私募機構分別為新疆鼎邦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和雲南惠潮投資合夥企業。

  不難發現,基金業協會已經圈定了一個監管框架,在完成私募機構備案制的同時,協會出臺了六項監管規則,內容涵蓋備案制、監督管理辦法以及業務外包指引,此外,基金業協會下設自律監察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近期也是頻頻亮相。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2月20日,由8傢俬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組成的私募證券基金專業委員會成立,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專業委員會也在籌備設立中。2014年9月,《紀律處分實施辦法(試行)》正式頒布實施,明確規定重大紀律處分措施必須由行業專家組成的自律監察委員會審理決定。

  談及基金業協會對於私募機構的監管時,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稱,在備案制過程中,基金業協會對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規模,不設最低出資額要求,因此,私募機構完成備案制門檻較低,但是,一旦納入基金業協會的管理範圍,監管就會從嚴。

  “我們也注意到,去年協會高層變動後,對於私募機構的監管也提上了日程。”這位私募人士認為,隨著洪磊的到來,今後基金業協會對於私募機構的監管會更為嚴格。

  上述華北地區私募人士也坦承,他們正在等待協會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範,“規範條例的出臺對私募來説也是好事,從我們公司角度來説,更希望協會儘快完善、細化已有的規範,把方向指得更明確些。”

  他説,上千傢俬募機構,存在問題的還有很多,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監管規則的完善,還會有問題機構浮出水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