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新力量孕育基金業新希望 新格局期待新突破

  • 發佈時間:2014-12-31 00:30: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段國選 王軍 張潔  責任編輯:孫朋浩

  弄潮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弘、傳承PE基因的九泰……他們所代表的是新力量異軍突起,新萌芽破土而出,改變著基金業的格局,塑造著基金業的新未來。在中國基金業發展史上,2014年將是值得著重書寫的一年。

  新格局期待新突破

  天弘、九泰等一批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基金公司的涌現,可以説是基金業政策演進與行業競爭的必然結果。

  十幾年來,基金行業的發展幾經起伏。中國基金業有著良好的起點,規範有序的制度設計、政策的悉心呵護以及對“基金黑幕”等事件的認真反思,總體上確保了行業初期發展相當順利。特別是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一度助推基金行業攀上高峰。但隨著市場滑落,基金業陷入漫長的盤整期,資産管理規模長期在2萬多億元徘徊。

  截至2013年末,基金行業的公募資産管理規模僅3萬億元,而同期銀行理財達到10.2萬億元,保險資産管理規模達7.7萬億元,信託資産管理規模達10.3萬億元。基金行業在大財富管理時代的競爭中形勢不容樂觀。

  諸多瓶頸問題在此期間也日趨暴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如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突出、投研人才流失嚴重、銷售渠道過於依賴銀行、行業內部競爭激烈、基金産品同質化嚴重、基金運營剛性成本過高等。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發出“加強監管、放鬆管制”的重要政策信號,其後陸續出臺一系列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推動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行業準入門檻的大幅度放寬,原有的分業經營限制和部分機構的制度紅利逐步淡化,不同金融機構可以開展類似的資産管理業務,原有的金融牌照優勢大幅減弱。對於基金業而言,公募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使得行業內競爭進一步加劇;混業經營漸成趨勢,也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對其他資産管理機構的挑戰,特別是中小基金公司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內部問題的突出,外部競爭的加劇,倒逼基金業加快創新改革的步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基金業的新力量正在崛起。

  天弘基金的異軍突起是近年來基金行業令人矚目的大事件,深刻地改變了行業既有格局。憑藉餘額寶的快速成長,2014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資産管理規模達5536.56億元,一舉超越華夏基金成為公募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這是七年來基金公司規模老大首次易主。目前餘額寶的客戶數已突破1.5億。

  天弘的成功,有天時之因,利率高企、貨幣基金收益持續維持高位等助推餘額寶規模的不斷攀升;但歸根結底,源自人的原創力的迸發。將網際網路思維跨界引入金融行業,帶來的是銷售模式的創新、投資者關係的創新。餘額寶帶動的這波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潮,促進了億萬網路支付用戶理財意識的覺醒,滿足了他們的理財需求。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投資者教育的過程,對未來整個資産管理行業的發展都將産生長期深遠的影響,併為中國基金業發展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興業全球基金同樣借上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東風,與興業銀行合作推出的“掌櫃錢包”短短兩個月規模就突破400億元。在創新産品方面,華泰柏瑞、大摩華鑫等的量化投資産品,富國、銀華等的分級基金産品2014年也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中歐基金則在股權激勵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面。2014年5月,中歐基金成為公募基金股權激勵的吃螃蟹者,包括董事長竇玉明等五人在內的中歐基金核心管理團隊持股,通過個人出資方式獲得原有股東的部分股權轉讓,這是基金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大突破。而中歐及招商等的事業部制探索也同樣吸引了行業的目光。

  新生代孕育新希望

  與此同時,近年來一批新生代公司紛紛設立,其中不乏積極進取者力圖尋找突破路徑,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九泰基金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九泰基金是行業中首家有著PE基因的基金管理公司。源自PE的新元素,會給傳統基金行業帶來怎樣的化學反應,這是很多業內人士關心的問題。

  “未來五年時間,九泰要成為業內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公募基金。”九泰基金總裁王學明如是説。

  九泰的思路移植自PE的經驗,並結合對基金業發展瓶頸問題的認識針對性地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涵蓋了公司治理、激勵機制、投資平臺、産品設計、銷售體系等諸多方面。

  針對基金行業投研方面人才流失嚴重、追求短期業績的現狀,九泰的對策是引入PE的合夥人文化,打造“股權激勵+事業部制+創新工廠”的投資平臺,吸引優秀投資人才在九泰平臺上組建自己的業務團隊,由九泰提供投研、運營、産品設計、銷售方面的保障。九泰的股權激勵並非全員持股普惠的股權激勵機制,對中層和普通員工主要採取的是當期可兌現的績效激勵,而股權激勵的實施範圍限定於管理層和核心員工。這是因為,對於後者激勵他們追求長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才能更好地和基金公司及持有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共同做大價值。

  針對基金行業對銀行等銷售渠道的依賴,九泰的對策是加強銷售隊伍建設。“未來兩年,我們將建立起近300人的銷售團隊。”王學明強調,九泰銷售隊伍建設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不再是圍繞渠道的淺嘗輒止,而是要下沉到客戶資源的末端。為此,九泰的策略是引入保險的精細化行銷、鎖定高凈值客戶、加大直銷比例、加強産品設計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同時,九泰還在申請銷售子公司的業務牌照,通過銷售體系與九鼎投資共用客戶資源。

  針對基金行業産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九泰積極加強産品創新,“在九泰基金整個經營管理之中,産品創新是重中之重。”王學明説。

  打造“創新工廠”模式,整合資源以把握資本市場系統性投資機會。這一點,在王學明看來是九泰經營思想的核心,也對於大資管時代告別小作坊生産、實現規模化運營至關重要。這一戰略的關鍵在於,把握國家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在産業和金融融合上進行拓展,即把更多資金投向産業經濟,同時重視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聯動機會。而九泰的重點投資方向和産品創新方向,正是基於對資本市場系統性投資機會的戰略研判作出的選擇。

  “新三板就是當前資本市場迸發出來的系統性機會。”王學明舉例説。對新三板的投資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九泰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其新三板的産品將在明年1月份以專戶方式率先問世,同時九泰還在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爭取儘早推出可投資新三板的公募産品,這將是公募行業業務領域的一個重大創新。

  正如九泰所説,對於新公司來説,沒有品牌、業績和銷售資源的支援,要擺脫困境,創新就是唯一的選擇。唯有通過管理創新與業務創新,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能在公募基金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在新生代基金公司中,有著遠大目標的,不僅僅是九泰一家,還有不少公司如前海開源財通基金等也在打造新型投研平臺、拓展新業務領域方面積極探索。從更高的層次上去看,這不僅僅是作為個體的基金公司如何解決自身超越式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基金業求解行業困局的嘗試。

  雖然他們的嘗試還受到內外因素的制約,還可能在發展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取得實績來證明,他們能否最終取得成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是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

新希望(00087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