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摸底:信達中融萬家搶跑熱賣
- 發佈時間:2014-12-01 08: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事實上,由於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核心在於基礎資産的獲取,而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基礎資産均為信貸資産,基金子公司若掌握主動權,過程還很長。
資産證券化業務管理人範圍擴展至基金子公司。
11月19日,證監會公佈了《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及配套《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業務資訊披露指引》、《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業務盡職調查工作指引》。
如何理解基金子公司證券化?
在接受理財週報採訪時,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慶展表示,子公司資産證券化就是銀行等機構將自身持有的基礎資産(比如信貸資産)通過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資管計劃形成標準化的證券産品,然後在銀行間市場或者交易所上市。
子公司已佈局
“文件剛剛頒布,市場上還沒有標準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在售。”一位大型資管産品銷售機構人士對理財週報記者説道。
據這位人士透露,自今年9月份證監會部署資産證券化業務時,已經有基金子公司開始研究政策,爭取在政策出臺後不久就推出産品。
正如上述人士所説,基金子公司已經開始備戰。
國泰元鑫資管的內部人士就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相關的産品,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快就會推出産品,“産品設計難度不大,與以往的資管産品差不多,門檻是百萬起步、收益率也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公司主要是等待政策進一步的細化。”
而根據這位內部人士的介紹,公司也接到了投資者的反映,感受到投資者對於新業務的關心。
金元百利也是蠢蠢欲動,儘管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諮詢時,公司方面表示還沒有相關進展。不過,華北一家資管産品銷售機構的人士透露,包括金元百利在內的幾家子公司早有部署,一些公司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這裡麵包括信達新興資産、中融資産、萬家共贏等公司。
鑫元基金子公司鑫沅資産方面也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主動管理、專業發展的長遠戰略,其中資産證券化業務也是近期重點業務發展類型。為此,鑫沅制定了配套的資産證券化業務制度體系、風控體系,對現有系統進行改造,以更好的適應證券化業務的發展。
目前鑫沅已經著手多個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前期溝通,資産類型來源廣泛,交易結構中廣泛採用了優先/劣後、內部增級、多種事件觸發設定等標準證券化設計思路,同時鑫沅也在主動與潛在投資人接觸,按需定制證券化産品。
産品隱現
儘管多家公司還在“備戰”階段,但已有公司暗中發力。
一位接近信達新興資産的人士透露,該公司已經發行了一隻有資産證券化概念的産品。
對此,信達新興資産內部人士表示,這款産品就是“信達新興資産-深圳美賽達並購重組基金專項資産管理計劃”,産品初始銷售期間為2014年10月22日至2014年11月21日,11月18日就已提前結束了初始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這款産品規模為1.6億元,期限為24個月,認購起點為100萬元。融資方為深圳美賽達科技股份公司,資金投向是通過對美賽達並購上市注入資金,“分享上市公司因並購帶來的業績持續成長而産生的市值更快速的成長。”
據了解,該計劃是市面上少有的“債權+股權”方式進入並購重組計劃專項資管産品,該資管計劃將以1.4億元向美賽達增資併發放1億元股東貸款,資金用於其經營。
另一家悄然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基金子公司是中融資産,其即將發行的“中融資産-融盛泰和4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預約非常火熱。
這款産品的募集規模為2億元、期限為12個月,資金投向為受讓宏財集團持有的對貴州盤縣2.8億元應收賬款,資金最終投入盤縣水庫建設,應收賬款轉讓登記至中融資産。
事實上,在基金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正身”之前,多家子公司就開展了類資産證券化的嘗試,主要包括小額信貸、融資租賃、企業應收賬款等領域的類資産證券化業務。
其中,萬家共贏格外引人注目,其於今年發行的“江蘇小貸”就是一款類資産證券化産品,旗下還包括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融資融券資産證券化、供應鏈金融資産證券化等業務。記者了解到,目前萬家共贏類資産證券化産品都已售罄,下一步將推出標準的資産證券化産品。
在曹慶展看來,以往的類資産證券化業務與現在相比,從結構上來看並沒太大區別,不過標準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銀行間市場或交易所等場內交易,“因此認可子公司的基礎資産來源將更加廣泛。”
理財週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在基金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方面,不只上述幾家公司較早佈局,嘉實資本一直就在資産證券化方面頗為“用心”;此外,今年新成立的中信金石也有資産證券化方面的嘗試,由中信金石管理的“中信啟航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已經於今年5月21日在深交所[微網志]掛牌交易。
仍有阻力
基金子公司資産證券化的機會在於,有望改變目前基金子公司過度依賴通道業務等不良現狀,促進基金資管加速轉型發展。然而,上述資管産品銷售機構人士卻説:“資産證券化機會有多大,困難也有多大。”
曹慶展也坦承,資産證券化對目前通道業務受阻,類信託業務發展困難的基金子公司打開了轉型新窗口,“但初期階段,由於面臨著基礎資産獲取能力的不確定性以及業務經驗、專業人員的缺失,項目主導權將更多的掌握在基礎資産持有人手中,僅僅是變相的通道業務。”
事實上,由於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核心在於基礎資産的獲取,而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基礎資産均為信貸資産,基金子公司若掌握主動權,過程還很長。
鑫沅資産認為,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仍面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是專業人才的缺乏,目前證券化人才國內總量偏少,且多數資産證券化人才仍以信託市場為中心;第二是資産管理方法和風控能力的不足,證券化業務需要高效的資産管理方法,同時對現有基金子公司的風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是可複製的成功案例稀缺,現有市場中成功發行的案例大都有其內在的獨特屬性,很難被複製,缺乏可複製的標準案例則意味著業務開展是否成功比拼的是資源、人脈,而不是産品自身和風險定價能力。
華北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持謹慎態度,他説,發展資産證券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發達的交易市場、成熟的信用體系和合格的交易對手。“目前基金子公司應該都有發展資産證券化的願望,但業務的開展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整個市場的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