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FOF管理的困境:缺乏基金篩選手段 忽略資産配置

  • 發佈時間:2014-11-04 08: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近幾年公私募基金以及其他集合 理財産品類型和數量的迅猛擴張,基金(以及類基金)産品的投資難度日漸增大。一般而言,這種環境下是以基金為主要投資目標的FOF(Fund of Funds)的極好發展契機。但事實上,無論FOF管理方面的理論,還是實際的産品發行與管理實踐,目前仍然處在萌芽狀態。

  FOF發展速度慢與理論研究的缺乏,兩者之間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國內FOF管理模式的粗疏與缺陷,導致FOF産品本身不具備鮮明的風險收益特徵,不能與被投資對象之間拉開差距,成為FOF發展緩慢的重要障礙。

   國內FOF投資流程忽略了資産配置

  FOF收益的最主要來源是大類資産配置,其次是類別資産配置,最後才是具體品種。而我們當下的FOF投資流程則本末倒置:FOF最主要的收益來源被直接忽略,而在最次的收益來源上卻花費了大量精力。

  常規的FOF投資流程包括這樣四個步驟:産品設計;策略設置;基金篩選與組合構建;檢討、重構與風險控制。但是我們的很多FOF投資,忽略第一個環節。産品設計的定位不明確,則相應的資産配置管理就經常錯位,因此,策略設置也常常是不靠譜的。所以很多FOF基金的投資是從第三個環節直接開始投資的。

  投資要想做好其實也不難,關鍵是儘量提高每一級決策的成功率(或者降低失敗的風險)。那麼從挑選基金開始的投資路是不是這樣呢?

  這個“逆向”流程顯然不符合簡單的投資原則,幾乎每一個環節,失敗概率都遠大於成功概率,這意味著每一個階段都在放大投資風險而不是相反。我們假設這個過程中每一級決策的成功概率有10%(實際操作中這個概率要低得多),幾番折騰下來,你走到正確路上的概率也只有1/1000(10%*10%*10%),得有多好的人品才能保證自己在每個岔路口上是那個極低概率的幸運兒啊!

  同時,這個流程和FOF的主要收益來源完全不匹配。FOF的收益主要來自哪?FOF收益的最主要來源是大類資産配置。

  我們都知道在投資中,資産配置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具體投資品種選擇的重要性,而FOF相對於其他理財産品的最大優勢就是在在大類資産配置上。

  FOF的業務核心之一是專業化分工。FOF基金經理主要任務是做大類資産配置,他並不負責具體的股票該怎麼投、債券該怎麼投,這些是FOF所買的那些基金的基金經理該幹的事兒。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把主要精力投在具體的投資品種選擇上,他在大類資産配置所需要的宏觀環境分析與判斷上所花費的精力就要少。此外,投資上有一種“例外”心理,就是一個專注于具體品種選擇的人,如果找到了“好”的品種,他會傾向於忽略或弱化外部環境的影響,會認為自己的投資品種是例外于市場環境的。

  FOF的專業分工解決了這兩個問題。FOF基金經理的任務是“配宴席”,而基金經理的任務是“炒菜”。兩者的分工保證了各自最大精力投入于其擅長的領域,也確保了不會因過度關注宏觀或過度關注細節而妨礙了投資判斷。

  FOF的業務核心之二是策略指導投資。策略是什麼呢?一個完整的策略,應該包括三部分:中性市場環境下的資産配置、具體的品種選擇方法、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資産調整方式。策略不光告訴我們該怎麼配資産,也告訴了我們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臨時該如何調整資産。

  舉個例子説,比如美林投資時鐘策略。這個策略用一系列的宏觀指標來預判市場,從而指導大類資産在高風險資産與低風險資産之間轉換。

  再比如我一直在使用的α-β策略。這個策略通過跟蹤基金的α收益與β收益的變動情況,在二者交叉轉向的時候調整細類資産配置。它雖然不能預測市場,但可以在市場趨勢形成早期指導我們及時轉向。

  專業化分工與策略優先兩個特徵,使得FOF成為最有利於把握大類資産配置節奏的投資模式之一。

  FOF收益的第二大來源是類別資産配置。

  所謂類別資産,是介於大類資産(房子、股票、債券、 銀行 存款)與具體品種之間的一個資産分類。比如在房子裏的住宅、商鋪,股票裏的藍籌股、成長股,債券裏的企業債、政府債等等。當然,在FOF裏,這個類別資産主要指的是某大類基金下的細類基金,主要是按照風格劃分的細類基金。比如 股票基金下的大盤藍籌基金、小盤成長基金等。

  在類別資産裏,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按照某些分類方式,同類的基金長期業績會趨同,而不同類的基金業績會分化。這個現象叫基金的業績收斂與分層現象。這個現象也是FOF的第二大收益來源是類別基金的配置而不是具體品種選擇的根源。簡單地説就是,如果你選擇對了細類基金,那麼這個細類基金下的大部分品種,業績都差不多。而細類基金之間的業績差距則會拉大。比如,你選擇了大盤藍籌股票基金,在十幾個月之後,這個類別裏的大部分基金收益差距會逐漸收窄。但是,大盤藍籌基金和小盤成長基金之間的收益差距則會拉大。

  FOF的業務核心之三就是選類別重於選具體品種。類別資産的選擇同樣依FOF基金經理對未來中觀市場環境的判斷來定。大類資産配置中,FOF基金經理這個“宴席總理”做的是定方向,是滷菜粵菜還是淮揚菜,定配置,幾葷幾素幾冷幾熱。而在類別資産配置階段,他要做的是冷菜是哪幾種,熱菜是哪幾種。要知道,同樣是“四菜一湯”,名堂可大不一樣。這名堂,就是在這個階段定下來的。

  FOF收益的第三來源才是具體品種。

  FOF最終的收益確實來自於所買的基金,所以,説FOF賺的最小一塊錢是買基金的錢,似乎與常識不符。但事實上,如果第一步的大類資産配置和第二步的細類資産配置做好了,具體選擇基金,無非就是確保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策略能完美兌現。因此,FOF投資中應該選擇基金,對可把握的要求要高於賺錢,因為前者才是賺錢的基礎。

  搞清楚了FOF主要的收益來源,再對照我們當下的FOF投資流程,我們會發現,在現在的這個流程裏,FOF最主要的收益來源被直接忽略了,而在最次的收益來源上卻花費了大量精力。

  國內FOF基金經理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大多數FOF在産品設計中並沒有明確流程和角色定位,即便有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和貫徹。FOF基金經理越俎代庖做了一般基金經理該做的事兒,相當於宴會“總理”改行去當廚師。

  基金以及FOF産生的基礎,是分工與能力邊界,就是説每一層級的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層級該做的事兒,如果超出了這個邊界,插手到另一層級的事兒裏去了,那麼不光自己的事兒做不好,也會影響到其他層級的事兒。

  如前面所説的,雖然FOF最終是通過基金投資于證券、貨幣市場産品、股權等領域,但FOF基金經理並不需要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判斷如何配置和調整這些資産,它的主要任務是尋找能有效地配置和調整這些資産的基金經理。

  如果把基金的投資對象當作食材,基金經理就是廚師,基金則是廚師做出的菜,而FOF基金經理的角色,應該是個宴會“總理”:他的任務是確定宴席的菜品、組合、上菜次序,然後找到最適合做每一道菜的廚師,而不是親自掌勺去做菜。

  國內的大多數FOF,在産品設計中並沒有明確上述流程和角色定位,即便有清晰的流程和角色定位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和貫徹。

  很多FOF基金經理不是花時間在對基金管理人、基金産品設計特性、運作風格的跟蹤與研究上,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在終端市場上,花在對股票、債券和其他投資品種的研究上,做著和基金經理一樣的事情,並且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來挑選基金。比如自己看好某行業股票,則大量配置持有該行業股票較多的基金。

  FOF基金經理越俎代庖做了基金經理該做的事兒,相當於宴會“總理”改行去當廚師。當然,宴會“總理”或許是個好廚師,那麼對於賓客來説,雖然沒能享受到一桌配置合理的大餐,但也享受了一個好廚師做出的菜。但更多時候,宴會“總理”要在做菜上勝出大部分的優秀廚師是有難度的,所以很可能的結果,是賓客不光沒能享受到一頓大餐,還只吃到一個蹩腳廚師做出的蹩腳的菜。

  我曾經跟蹤過一隻已經算做得不錯的FOF的投資運作情況。該FOF從2005年四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的兩年時間裏共持有過294隻基金,每一季度的基金組合都有顯著的行業特徵,非常明顯地暴露出FOF管理人的行業偏好。開玩笑地説,這個FOF基金經理真不應該來做FOF,他其實是個不錯的基金經理人選,何苦來搶FOF基金經理的飯碗。

  保險 資金、企業年金這類以FOF模式管理資産的機構,這種情況則尤其普遍。根源大概在於這些機構受法律政策所限,部分二級市場投資必須以投資基金的方式來實現,而投資經理們內心卻更願意直接去投資。

  為什麼世界上社保保險之類的長期資金主要的投資標的都是基金,而在國內,這類資金的管理人卻寧願避開基金而去做直接投資?

  當然是這類資金的管理人(也可以算FOF基金經理)不自覺地在從宴會“總理”轉向廚師,但也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國內FOF缺乏行之有效的基金篩選手段

  我們的 基金研究,分析基金過往業績可以做到頭頭是道,但一涉及基金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分析,則立刻底氣不足。實際上,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基金分析手段,目前國內仍是空白。

  説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中國的基金已經産生了十餘年,投資于基金的實踐也進行了十餘年,但目前指導我們基金投資的理念,卻基本是個空白,或者説,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基金分析手段,是個空白。

  我們的基金研究,分析基金過往業績可以做到頭頭是道,但一涉及基金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分析,則立刻底氣不足。與之相對照的是,在直接投資領域,尤其是在股票的投資領域,基本面分析法已經成為大多數分析師和投資機構所接受的分析與投資指導方法,而且是被實踐所證明的有價值的方法。

  在較為專業的投資者以及FOF基金經理一類專業基金投資人中,應該都接觸過基金投資要觀察過往業績,要考察 基金公司,要考察基金經理等一系列觀念。但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一個幻滅的過程:投資實踐證明,過往業績、公司甚至基金經理這些要素,都無法和基金的未來業績挂上一個可以預測的勾。簡而言之,如果憑著這些因素去觀察基金,基金的未來業績其實是不可預測的。

  所以很多FOF基金經理轉而以基金為媒介去做直接投資,並不是這樣有助於管理效率的提升,只是因為基金投資確實無處著力。作為一個為資金負責的投資管理人,他唯一可做的,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流程不合理以及産品定位不清晰、基金選擇無所適從、FOF基金經理許可權邊界不明確,這是國內FOF管理上所面對的幾個主要問題。其中FOF基金經理管理邊界不明確其實是其他問題的派生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