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動態 > 正文

字號:  

浙商證券蹊蹺退出浙商基金 另起爐灶出擊公募

  • 發佈時間:2014-08-13 0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在掛牌出售浙商基金的25%股權的同時,浙商證券子公司浙商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資管)申請發行公募資格已經通過了第一次材料反饋。

  對公募業務到底是取還是舍?浙商證券的這一行為讓市場摸不著頭腦,如果是因為新基金公司經營不善而放棄公募業務,那麼為何浙商證券籌劃轉讓股權的同時,還要申報公募産品發行牌照?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退出或者並不是浙商證券的本意,伴隨著券商紛紛進軍公募領域,浙商證券顯然是認為未來在公募領域仍有機會,於是換一種方式涉足公募領域。

  浙商證券擬退出浙商基金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券商資管機構開展公募業務資格審批表顯示,中銀國際證券和國都證券已經上報材料,而浙商證券申報發行公募産品資格已經通過了第一次材料反饋。上述審批表顯示,證監會于5月29日接收了浙商資管的申請材料並於7月14日受理了其申請,最新進展是,7月31日為接收第一次反饋材料日。

  與此同時,浙江産權交易所7月9日發佈的項目資訊顯示,浙商證券有意出讓其所持有的全部浙商基金股權。8月11日,浙江産權交易所發佈了浙商基金股權轉讓項目電子網路競價會安排,浙商證券持有的浙商基金股權將於8月14日進行競價轉讓。

  資料顯示,浙商基金成立於2010年,總部設在杭州,股東為浙商證券、通聯資本、養生堂、浙江浙大網新集團,四家股東各佔25%股權。近幾年來,浙商基金連續虧損,目前旗下共有4隻基金,截至二季度末,規模僅5.2億元。

  根據浙江産權交易所項目資訊顯示,浙商基金4家股東中有2家已通過産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股權,而浙商證券正是其中想要退出的股東之一,浙商證券和養生堂合計持有的浙商基金50%股權擬以1.77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

  另據中證報報道,另一家股東浙大網新也有意出讓手中股份。目前,接盤者已經浮出水面,正是股東之一通聯資本的兄弟公司民生通惠。民生通惠是民生人壽的資管公司,由原公募基金大佬肖風執掌。萬向控股持有民生人壽54.91%的股份,與此同時,萬向控股又通過通聯資本持有浙商基金25%的股份。總體來看,以後浙商基金將由萬向控股控制。

  按照正常的邏輯,浙商證券本來已是浙商基金的參股股東,如果想在公募領域加大佈局,完全可以直接收購浙商基金股權成為浙商基金的控股股東。

  浙商證券為何要一邊轉讓參股基金公司股權,另一邊上報材料申請發行公募的資格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致電浙商證券,截至發稿,未得到相關負責人回應。

  有業內人士分析,浙商證券或者並非不願意收購,只是可能萬向控股搶先了一步,完成了間接的控股。浙商證券不得已才出售浙商基金的股權,以浙商資管申報發行公募産品資格來重新佈局公募業務。

  入股基金公司涉足公募成本更高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因證監會規定的券商同業競爭問題,通過設立基金公司進入公募領域的成本更高。所以浙商證券選擇放棄入股或者成立新基金公司,改為通過資管子公司直接申請發行公募産品資格。

  據悉,券商申請公募牌照的前期投入成本並不低,需按照相關要求變更公司構架,調整投資體系,組建新的風控、合規清算等部門,同時配備相應的市場研發部門等,並需要接受監管部門的現場檢查。不過,相比之下,目前新基金公司普遍經營不善,投入的資金基本有去無回,因此申報公募業務資格的成本顯然比入股基金公司要划算得多。

  “收購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事情,如果收購不划算,或者説談合作的時候沒談攏,都有可能是浙商證券放棄浙商基金的原因。再者同業競爭也讓浙商證券難以施展自己在公募領域的拳腳。”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最新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已刪除了禁止同業競爭的條款,但這一管理辦法暫時還沒有正式發佈。一位券商人士表示,不管管理辦法是怎樣的,主要還是要看各家券商的發展策略,和對自己業務的定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券商步入基金領域還處於探索期,雖然現在拿到基金公司牌照已經不是那麼難的事情,但部分券商仍然還是希望先拿到公募牌照,隨後等待事態進一步明朗後再做打算。

  一位券商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浙商證券的資産管理業務,在業內的口碑算是非常不錯的,涉足公募領域也許正是它的另一番打算。

  資料顯示,浙商證券成立於2002年5月9日。總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現有股東15家,實際控制人為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目前,浙商證券已經形成“證券+期貨+基金+資管+創投”的金融産業佈局,全資控股浙商期貨有限公司、浙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浙江浙商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3月底,公司在全國範圍內設有87家證券營業部。

   券商多路徑進軍公募

  伴隨著監管的放鬆,券商進軍公募的模式越來越多樣化。以前僅有通過參股基金公司一條路徑,後來在參股比例上進一步放開,現在可以直接申報發行公募産品。

  然而,能夠上報並且拿到公募資格的券商少之又少。因為目前多數券商都參股了基金公司,並且很多是控股,導致不符合條件,尤其是一些大券商。據統計,目前持有基金公司股權在50%以上的券商有12家。

  近幾年券商成立基金公司的都是一些小券商,去年9月9日,中信建投基金成立,公司股東為中信建投證券、航太科技財務和江蘇廣傳廣播傳媒,同年10月25日,華福證券和國脈科技共同出資籌建華福基金。

  對於公募行業來説,新基金公司的加入,似乎構不成什麼威脅。一位公募基金的副總表示,基金公司發展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成立的新基金公司生存尤為艱難。

  於是,各種利弊考量之下,浙商證券撤出了浙商基金的股權,也意味著可以不受同業競爭的限制,按照正常的流程申報發行公募産品的資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首只券商基金——東方紅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獲批。作為首只由證券公司擔任管理人發行的基金産品,其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

  目前,浙商證券顯然謀求的也是這條簡便的路徑。

  不過,要進入公募這個行業,必須要有核心競爭力,廣發證券某副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為老百姓創造價值,要有貢獻,你的投資能力體現在哪,老百姓為什麼要買你的賬,這些都是新介入公募領域的券商需要考慮的問題。”

  “公募行業有一個規則非常有意思,收費模式和業績不掛鉤,這樣不管你為投資人賺錢多少,都要收取固定的管理費,在最近幾年,股市行情一直低迷,而公募基金能為投資人賺錢的産品也是屈指可數,那麼,這個行業規則到底還能堅持多久呢?”上述公募基金副總對記者表示。

  和基金行業主流的收取固定管理費用的模式相比,大部分券商集合理財産品除了收取固定的管理費用以外,還會收取提成作為激勵手段。

  其實,券商介入公募行業,要不要在管理費上進行創新,將原先較為靈活的激勵方式引入公募産品中,這正是目前這些介入公募領域的券商正在考慮的事情。

   券商公募人才捉襟見肘

  不過,相比發展至今的公募基金,券商顯然存在著很多天然的劣勢。

  華泰證券分析師王樂樂此前在媒體上表示,一方面,券商資管規模遠不及基金;另一方面,優秀投資人員向基金公司流動也在情理之中,總體上基金的投資團隊整體要強于券商。

  此外,券商在此方面的高管人才儲備不足,投資人才比較匱乏。去年成立的華福基金,高管人員也大多是華福證券內部的人員,總經理林煜原來是華福證券資産管理總部的總經理,督察長此前曾是華福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研究員,基金經理目前只有一人,此前也是在華福證券資産管理總部工作。

  另外,中信建設基金的高管人才也顯得非常匱乏,中信建設證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也兼任了中信建設基金的職務,督察長則是另一個股東航太科技財務投資部總經理,而兩位擬任基金經理,一個是中信建投證券資産管理部的,另一個來自信達證券。

  同時,新《基金法》規定了投資主辦人不能同時管理小集合和定向資管,對於券商資管而言,未來發展人才更是捉襟見肘。

  不過,總體而言,券商進入公募領域也有優勢,第一,在産品研發、風險控制、行銷推廣、後臺系統支援等多方面體制比較完善,而且券商開展公募業務內外部渠道優勢顯著;第二,券商的研究體系強于基金公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