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上市公司年報季進入密集披露期,部分基金公司2019年的財務數據也浮出水面。在2019年權益市場震蕩上行的趨勢下,多數基金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雖有公募大佬肖風的“掌舵”,但浙商基金仍以-1819.14萬元的凈利潤成為目前業內屈指可數的盈利虧損的公司之一。另外,這也是浙商基金連續第二年營業收入下滑。隨著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中小基金公司的處境也越發艱難。而曾憑藉委外業務快速發展的浙商基金,在近年來嚴監管和股權頻變的背景下更顯後勁不足。
據Wind統計,截至4月7日,公佈成績單的23家基金公司累計實現了141.05億元的凈利潤,逾九成公司盈利。相較之下,有2家公司則逆勢虧損,其中虧損最為明顯的是浙商基金。Wind數據顯示,2019年浙商基金營業收入為8530.9萬元,凈利潤為-1819.1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浙商基金近三年來營業收入第二次下滑。凈利潤方面,浙商基金也是連續兩年虧損,累計虧損4003.98萬元。
對於凈利潤虧損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浙商基金,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北京某公募基金內部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凈利潤一般與兩大因素有關,即收入和支出。其中,收入更多指的是管理費收入,與公司管理規模掛鉤。支出則主要體現在宣傳行銷、渠道尾傭和辦公場所費用等方面。“凈利潤出現虧損情況,可能是規模縮水或增長有限,同時在宣傳和渠道方面的支出增加了。”
“當前公募基金市場競爭激烈,中小型基金公司由於規模較小,管理費收入也有限,在借助渠道銷售等方面也會付出更高比例的渠道費。因此,當基金公司規模較小時,就可能出現凈利潤不足甚至虧損的情況。”滬上一位基金銷售機構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基金相關財務數據還曾出現“烏龍”。據浙商基金股東浙商證券此前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浙商基金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168.66萬元,凈利潤-1066.75萬元。但隨後,浙商基金髮布澄清公告表示,該報告錯誤地引用了某月度數據作為全年營業收入數據,且相關財務數據未經審計。而對於Wind披露的內容,浙商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該數據為準。就此事緣由及後續的處理措施,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浙商證券董秘辦,但截至發稿,電話並未被接通。
前述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直言,當前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中小型基金公司只有更加注意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立足。而綜合競爭力則是指在創造良好業績的基礎上、拓寬産品銷售渠道、注重市場發行熱點、合理規劃佈局節奏等。簡而言之,就是在“業績為王”的同時,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