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29日訊(記者 張明江)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持續發佈,參股或控股的部分基金公司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也隨之曝光。已發佈的數據顯示,多數基金公司上半年均處盈利狀態,但依然有公司在凈虧的“泥淖”中掙扎。
數據顯示,浙商基金已經連續三個報告期凈利潤虧損,而前任總經理離職、機構委外資金大規模撤出與公司由盈轉虧步調一致,機構委外資金快進快出“後遺症”在浙商基金盡顯無疑。
浙商基金連續三個報告期虧損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可統計的2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27.55億元,其中25家盈利、2家虧損,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華夏基金上半年凈利潤5.94億元,在23家基金公司中最高,招商基金、銀華基金、鵬華基金、華安基金、景順長城基金、浦銀安盛基金、上銀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均在1億元以上。
與體量較大的基金公司相比,多家中小基金公司卻依然在盈虧線上掙扎。其中方正富邦基金上半年凈虧0.18億元,浙商基金凈虧0.09億元,這也是浙商基金連續第三個報告期凈虧。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浙商基金凈利潤虧損0.11億元、2018年全年凈利潤虧損0.21億元,今年上半年凈虧勢頭依然未改,這也是浙商基金連續三個報告期凈利虧損。另據數據顯示,浙商基金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0.35億元,而去年同期營業收入0.51億元,營業收入縮水超三成。
成敗皆因委外資金 浙商基金野蠻生長“後遺症”盡顯無疑
浙商基金成立於2010年10月,和眾多銀保係基金一樣,浙商基金也是含著“金湯匙”誕生的,股東包括浙商證券、通聯資本、養生堂和浙大網新集團,但浙商基金成立前五年也如其他“80後”基金公司一樣並未取得太大的成功,直至2015年。
2015年3月,公募基金行業“泰山北斗”、原博時基金總經理肖風加入浙商基金,同年8月,原博時基金副總經理、機構業務董事總經理李志惠加入浙商基金任職總經理。有了肖風這個大“IP”和深耕機構業務多年的李志惠加盟,浙商基金管理規模迎來大發展。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管理規模僅22.19億元,至2016年末管理規模已增至106.56億元,一年之內管理規模增長近5倍;至2017年6月末管理規模再次迅猛增至577.52億元,半年時間規模再度增長5倍。短短一年半時間,浙商基金管理規模激增26倍之多,肖風和李志惠加盟所帶來的“流量”可見一斑。
如其他規模迅速增長的基金公司一樣,浙商基金的規模迅速增長皆因定期開放式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而這兩類基金正是對接機構委外資金的基金品種。數據顯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旗下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分別為2.58億元和14.66億元,而2016年末兩類基金規模分別增至62.98億元和13.61億元,至2017年6月末,兩類基金規模已增至109.02億元和428.70億元。浙商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一度超過600億元,其中貨幣基金規模增幅尤為明顯。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2017年10月28日,浙商基金髮佈公告,總經理李志惠離職,副總經理聶挺進接任總經理一職。兩天后,浙商基金再次發出公告,管理著旗下11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呂文曄離職,將帥相繼出走,也成了一個分水嶺,浙商基金規模持續縮水。
數據顯示,自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浙商基金管理規模曾連續五個季度縮水,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規模231.41億元,較2017年一季度末最高時縮水超六成。
而數據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末,浙商基金凈利潤雖然不多,但也實現盈利,凈利潤為0.09億元,而隨著規模縮水,浙商基金2018年上半年凈虧0.11億元,至今已連續三個報告期凈利潤虧損。
與頭部基金公司相比,浙商基金等眾多中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依賴機構委外資金迅速做大規模,但隨著機構資金偏好轉變和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機構資金輾轉騰挪造成了眾多中小基金公司規模大起大落。此外,相比頭部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産品線過於單一,公司支柱産品規模出現滑坡,此類基金必然掙扎與盈虧平衡線之間。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2隻,合計規模2.63億元;混合型基金5隻,合計規模14.82億元;債券基金規模109.56億元,非貨基規模合計127.01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公募基金行業一直流行的“百億規模為溫飽線”已經過時,時至今日,規模在400億元以下的基金公司依然舉步維艱,豐富産品線應對市場變化已迫在眉睫。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