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2024年尚未結束,但2024年“指數基金大年”這一論斷,正在成為業內共識。中證A500等熱門基金髮行自不必説,從投資業績來看指數基金似乎比主動權益基金更勝一籌。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無論是從9月24日行情啟動以來,還是從2024年初以來算起,業績居前的基金中均有指數基金身影。
在這一背景下,業內出現了被動基金和主動權益基金“孰優孰劣”的爭論。有基金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被動投資是未來基金業發展大趨勢。今年以來被動指數基金持有A股市值首次超過主動權益類基金,基金公司也在大力佈局指數基金。但也有人持有不同觀點:市場紛紛轉向擁抱指數基金,某種程度上是在主動權益基金之殤下採取的一種“逃避”態度。主動權益基金創造出的超額收益,才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是由其費率結構、産品設計、投資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來衡量的,單純以階段性業績去評價其優劣,是有偏頗的。市場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一個單邊上漲行情中,指數基金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畢竟其是一直高倉位運作。但如果行情進入慢牛狀態,板塊輪動開始頻繁,指數漲漲跌跌,指數基金的賺錢效應會遠不如主動權益基金。佈局哪種基金,取決於市場需求,也取決於各家基金公司的資源條件和産品策略。
指數基金業績戰勝主動權益基金
截至11月19日盤後,9月24行情啟動以來最好基金業績普遍超過100%,最高的甚至達到120%以上。漲幅居前的30隻基金中,有23隻為北交所相關的主題基金,其中又有13隻為指數基金。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旗下的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佔據前三名,區間收益率分別為124.38%、120.89%、110.04%。
其次是金融科技類的ETF,博時金融科技ETF、華寶中證金融科技主體ETF、華夏中證金融科技主體ETF的累計回報率均超過80%。
剔除北交所主題基金和指數基金外,主動權益基金也呈現出了顯著的反彈特性,但稍遜於指數基金,無論從數量還是從反彈幅度上都遠不及被動指數基金。其中,同泰開泰區間回報率為97.54%,諾安優化配置A累計回報率為73.4%,創金合信專精特新A、銀華積體電路A回報率均在70%以上。中歐謹和A、銀河創新成長A、永贏半導體産業智選A等的區間回報率均超過了50%。
從持倉上看,反彈顯著的主動權益基金大多是半導體重倉産品。比如,諾安優化配置截至三季度末的股票倉位水準為92.32%,第一重倉股為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其次是中微公司以及北方華創等半導體個股。中歐謹和三季度的第一和第二重倉股,分別為中芯國際和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為第四重倉股。除了這些重倉半導體的基金外,有相當部分主動權益基金在9月24日以來這段時間裏,業績反彈並不顯著。甚至一家公募旗下的醫藥主動投資基金,區間錄得了逾10%的虧損。
從2024年以來這段時間看,業績居前的基金依然不乏指數基金。其中,排名前六的基金中有三隻為指數基金。其中,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以54.16%的收益率排名第四,和排名第一的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59.17%)差距不大,方正富邦中證保險A的年內收益率也超過50%,以53.08%的收益率位居第五。
主動被動“孰優孰劣”?
實際上,上述指數基金業績彈性顯著,是近幾年來指數基金備受追捧的一個反映。除此之外,截至11月19日年內獲得凈流入的ETF産品,總凈流入資金規模已超過了1.1萬億元。同時,在中證A500等熱門産品助推下,指數基金同樣成為年內新發基金的大熱門。數據顯示,即便是在2022年和2023年這兩年裏,境內股票ETF規模兩年複合增速達28%,遠超同期公募基金市場4.02%的規模增速。另外,根據公募基金今年三季報數據,在偏股型公募基金中,被動指數基金持有A股市值佔比達51.11%,史上首次超過主動權益類基金。
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出現了主動基金和主動權益基金“孰優孰劣”這樣的比較。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市場人士(下稱“公募市場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從今年表現特別是9月底至今的收益情況來看,指數基金錶現顯著優於主動權益基金。特別是,主動權益基金在2020年以來的行情中普遍業績不佳。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隨著市場投資者機構化深入,指數基金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不僅大型公募,中小公募基金當前也在紛紛佈局指數基金。
華南一家中小公募的高管人士(下稱“公募高管”)分析稱,當前市場對被動指數基金的追捧,是多方面原因聚集的結果。一是在9月底的單邊上漲行情中指數基金錶現出色。二是近兩年來匯金等“國家隊”持續購買ETF,投資者對ETF的認知得以加強。三是過去幾年裏賽道主動權益投資業績不佳,投資者虧損之下轉向指數基金尋求信心。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被動投資非常好”的印象。
但也有基金人士持有不同觀點。一家中型公募的品牌總監(下稱“公募品牌總監”)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投資者和基金公司紛紛轉向擁抱指數基金,某種程度上是在主動權益基金之殤下採取的一種“逃避”態度。該公募品牌總監對記者説到,在今年這輪指數基金髮行浪潮中,他所在的公司選擇了“堅守”,沒發行指數基金,也不打算申報中證A500等熱門指數産品。“主要精力還是在主動權益基金上,我們盡可能挖掘出多些亮點,爭取在品牌和投研之間多些互動,目前主推的還是科技投資。”
僅以業績進行評價或有失偏頗
實際上,這種爭論一直存在。此前,公募基金整體管理規模在債基等固收類産品助推下突破30萬億元時,就有基金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提出一個疑問:公募基金到底該賺什麼錢?如果一味發展固收,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等其他機構的差別在哪?但在本次爭論中,由於指數基金和主動權益基金都屬於同一個投資範疇。基金人士對“孰優孰劣”的爭論,聚焦到了投資業績上來。如前述業績顯示那樣,在收益居前的基金中,指數基金收益超過主動權益基金的現象並不少見。
前述公募高管直言,指數基金當然有投資價值,是非常好的工具型産品,這是由其産品設計、投資策略決定的。特別是ETF具有分散投資、被動管理、透明度高及低成本等特點,契合機構投資者的配置訴求。但單純以收益業績去評價其優劣或是有偏頗的。實際上,在一個單邊上漲行情中,指數基金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畢竟其是一直高倉位運作。但如果行情進入慢牛狀態,板塊輪動開始頻繁,指數漲漲跌跌,指數基金的賺錢效應會遠不如主動權益基金。
“實際上,2007年前後和2015年前後的兩次大行情期間,類似的情況同樣有過。事後來看,‘被動超越主動’往往只在一到三年維度成立,整體來看是一種短期現象。但拉長時間看,主動權益基金是明顯勝過被動指數基金的。”該高管稱。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在過往5年和10年維度裏,股票ETF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9.32%和96.27%,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92%和5.97%。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3.60%和142.11%,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0.78%和13.40%。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4.06%和124.61%,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別為9.08%和12.22%。從過往15年維度看,股票ETF、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40%、8.70%、8.65%。
基於這種長時間業績視角,前述公募品牌總監認為,一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創造出的超額收益,都被看做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這種優勢不能丟。但前述公募市場人士認為,公募基金是一個諾大市場,不同基金公司的資源稟賦有所不同,和主動權益相比,有些基金公司更適合聚焦指數基金投資。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