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14世紀英國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過一個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個原理被稱之為奧卡姆剃刀原理,又稱“簡單有效原理”。奧卡姆認為事情應該從複雜變得簡單,如果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應該選擇最簡單的那種,這個原理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和豐富。
對於投資而言,如果説有兩把大道至簡、充滿智慧的“奧卡姆剃刀”,那麼一把是“不擇時”的定投,另一把就是“不選股”的指數基金,這個觀點在今年以來愈發深入人心。
從A股被動指數基金的“話語權”首次超越主動型基金,再到中證A500指數從正式發佈距今不足兩個月,跟蹤該指數的相關産品規模便火速突破了兩千億元大關。寬基指數基金正迎著共識的浪潮,成為了版本的答案。(來源:Wind)
當投資的範式在配置的生態下經歷重塑,寬基指數基金更是成為了把握時代beta的重要途徑,吸引“耐心資本”熱情涌入、大舉佈局。
那麼,如何巧妙運用這兩把“奧卡姆剃刀”?
定投指數怎麼選?
定投指數&指數基金,怎麼選?以下兩個實用的Tips,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示:
Tips1:選指數
在當前的A股市場,一系列完善的寬基指數體系已然成型,各類指數因其不同的編制法則和代表的投資風格而各具特色。
一是明確自身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偏好,從而選擇與之相契合的指數。
具體而言,A股核心的寬基指數已然包含市值梯度完整、板塊特徵明顯的“傳統寬基”:
在中證A500指數“橫空出世”之後,又多了一重“三級行業全覆蓋,一級行業再平衡”的核“新”選擇:
圖:三大主流寬基指數對比
(來源:中證指數官網)
二是分散配置,避免投資風格過於相似,進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於關注投資組合波動程度的投資者,不妨結合“核心-衛星策略”,選取具備差異化風格的指數進行組合配置。
“核心資産”決定了整個投資組合的基調,我們依靠核心産品穩住基本盤。一般作為核心的是風險適中,追求相對穩健收益的産品,力求穩中取勝,可以考慮中證A500、滬深300等長期有望向上的寬基指數基金。
“衛星資産”則幫助我們博取更高收益的目標,可以考慮波動相對更大的創業板指、科創50、科創100等産品,在整體風險適當的前提下增加特定風險或風格的暴露度,博取超出市場平均水準的收益。
Tips2:“性價比”
“貴還是便宜”,指數的性價比對於定投至關重要:
1)避免在高估、泡沫時買入,因為買得太貴,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過高的估值;
2)低估及正常階段堅定定投或持有,可以提供相對更高的安全邊際,市場上漲時有望更早獲益。
我們通常用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等估值指標來判斷指數“是否便宜”。一般來説,市盈率/市凈率越低,估值越便宜;反之則越貴。然而,單看估值的絕對值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歷史數據進行比較,這裡要引入另一個參考指標:估值歷史百分位。
估值歷史百分位
簡單説,就是把歷史上的PE/PB從小到大排序,看看當前估值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這個數值越小,説明指數當前的估值越低。如果排名在末尾30%(百分位數是30%及以下),説明現在比較低;如果排名比70%的歷史數據高(百分位數是70%及以上),那説明此刻已經比較高了;這是一種比較直觀及合理的方法。
以中證A500指數為例,其近十年的市盈率百分位為50.1%,意味著當前指數估值處於歷史均值水準,即便經歷了反彈也遠遠談不上高估和過熱,仍然是一個較好的定投入場時機。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18
不過PE也並非萬能,不同類型的行業,有不同的估值適用指標。如定投強週期、重資産的行業,可能PB是一個較好的指標;而對於一些非週期性、處於風口上的行業,可能PEG是一個更好的指標。
指數定投能否盈利,止盈很重要!
在定投指數基金的過程中,許多投資者可能會認為“時間越長,收益越好”。然而,實際上,當定投進入中後期,隨著資産積累到一定規模,新增份額攤平成本的效果會逐漸減弱。
此外,市場的週期性牛熊交替不可避免,一旦行情回調甚至大幅下跌,資産或將面臨較大幅度的縮水。因此,在定投過程中,制定恰當的止盈策略尤為關鍵。其重要性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鎖定盈利,二是防止利潤回吐,三是通過再投入獲取複利。
這裡也介紹幾個止盈原則:
原則一:無需奢求賣在最高點,分批止盈乃明智之舉
基金定投的原理是通過長期分次投入來攤低平均成本,但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投≠穩賺不賠,就算是具備多年定投經驗的投資老手,也幾乎都經歷過浮虧的狀態。當定投在長期堅持中達到了一定的盈利之後,需要適當的止盈鎖定收益。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的思想在定投上尤為不可取。
再者,投資者要判斷市場高、低點談何容易,既然定投建倉是細水長流,那麼止盈也不必苛求一次性退出。如果大家看好的指數或者基金在達到止盈點位後,往往還會向上的慣性,不妨採用分批止盈的方式,逐步鎖定收益。
則二:定投早期無原需急於止盈,中、後期謹記鎖定收益
定投收益的來源,除了在於分享市場的水漲船高,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強制儲蓄,即在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上,借助長期複利的力量實現“滾雪球”。
因此,在定投的早期(約15次左右),即使收益翻倍,但由於盈利金額較小,贖回的意義不大,故無需止盈。然而,隨著定投進入中後期,資金逐漸增多,新增份額攤平成本的效果開始減弱,即所謂的邊際遞減效應。此時,及時鎖定收益並重新開始新的一輪定投就顯得尤為重要。
原則三:止盈方法形形色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基金定投止盈的方法多種多樣,網上搜索就可以找到指數參考法(點位、PE、PE、PS等)、目標收益法、技術指標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邏輯和適用性,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且能夠堅持的方法。
比如常見的目標止盈法就是在定投前就設置好固定的止盈點,一旦定投達到預設的收益率就進行止盈。但在設置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幾個因素:
定投標的:如果您的目標基金是較高風險的産品(比如:股票類、指數類的基金),止盈比例可以適當調高;
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如果您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投資期限較長,止盈比例可以適當調高,反之則可以設置的較低些。
此外,還需要結合市場所處的階段來考慮止盈目標。舉例來説,3000點的20%和3800點時的20%,前者更容易實現。如果在低位時開始定投,市場上漲空間較大,可以適當提高止盈點;而如果是在高位開始定投,市場已經積累了較大的漲幅,此時應更注重風險控制,則應該適當降低止盈點。
最後説回市場。2008年11月、2014年底以及2019年初的回升情景相似,本輪A股市場行情啟動的關鍵,在於一系列政策組合的精準施策,成功讓市場的敘事換了一番天地。從寬貨幣到寬財政,再到著眼細微處的“市值管理”,呵護市場的步履一刻不停。
隨著市場迅速見底、場外資金借道ETF熱情涌入,往後幾年大的估值鐘擺很可能會朝與過去幾年相反的方向擺動,市場的底部大概率已經抬高。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確保自己有效在場,然後耐心等待趨勢的反向回歸。
往後看,多空博弈肯定還會繼續,市場波動可能也不會小,但在一個舊敘事反轉、逐步恢復理性的市場中,我們選擇以A500指數為代表的優秀標的,聚焦寬基、股東回報、新質生産力的均衡配置,逢低買入,仍然是當下兼具賠率和勝率的投資策略,更是一種更優的“保持在場”的方式。
風已起,勢已立,張弛之間,靜待花開。
(文章來源:華夏基金)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