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月初“宏觀超級周”的余溫尚未散去,全球宏觀局勢的波瀾似乎從未平息。隨著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近一週裏,全球大類資産的“特朗普交易”仍在延續。
然而,在這股暗流涌動之下,市場已經悄然從最初預期與不確定性交織的1.0階段,逐漸過渡到了共識與反共識並存的2.0階段。
如何看待“特朗普交易2.0”?
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特朗普以高票勝出再度歸來,將於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在特朗普勝選前,隨著支援率不斷攀升,市場對於“特朗普交易”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哪些資産可能受益於其政策傾向。因而在“特朗普交易1.0”階段,我們見證了黃金和美股科技股的聯袂上漲。
然而,隨著大選懸念落地,市場關注點已從選舉的不確定性轉向政策的不確定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再通脹預期走強,美元強勢、美債利率高企、非美貨幣貶值,市場開啟交易“特朗普交易2.0”。
第一重不確定性,源於美國經濟正處於一個複雜多變的“十字路口”
在拜登政府治下,美國政府部門的財政開支援續擴張,成為後疫情時期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時,得益於拜登政府相對友好的移民政策環境,過去四年來移民勞動力的增加不僅驅動了美國的經濟增長,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對平抑通脹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近期特朗普在政府要員提名過程中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令市場開始擔憂其施政方針可能會削弱之前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提名被我國禁止入境的馬爾科·盧比奧為國務卿——對應單邊貿易保護主義
提名在選舉過程中給予其大力幫助的埃隆·馬斯克為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對應政府開支削減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移民等敏感問題上的表態也非常堅決——對應海外移民收緊
特朗普的政策組合或許將在短期內短期提振經濟,但是,大規模財政刺激與成本上升所引發的再通脹風險,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逐漸顯現。
一旦通脹勢頭反彈,美聯儲可能不得不暫時擱置降息計劃,甚至考慮提高政策利率。屆時,借貸成本的上升可能會部分抵消減稅政策所帶來的積極效應,進而令美國的經濟增長重現壓力。
第二重不確定性,則籠罩在全球貿易的“格局疑雲”之上
關稅政策作為特朗普交易的核心議題,也是當前國內最受矚目的大國博弈焦點。其推進的時機和力度將對全球經濟及市場走勢産生深遠影響,甚至可能重塑世界貿易體系。
鋻於共和黨將大概率橫掃國會,諸如減稅、關稅調整以及移民政策等議題在特朗普新一屆任期內有望加速推進。然而,口號終究是口號,事實卻未必如此“響亮”。
回顧上一任期的經歷,儘管特朗普競選時曾誓言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45%的關稅,但實際執行過程中最高稅率為25%,並且啟用了大量豁免程式,使得實際有效稅率進一步降低。中美貿易衝突遵循“衝突-接觸-降級-再衝突”的順序和輪迴展開,這一過程中,特朗普的加稅範圍、加稅稅率均是階梯推進,很難一次落地。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參考上一輪經驗,特朗普不排除在2025年做出較多威懾性舉措,但很難有實質動作,畢竟關稅落地後,美國經濟或面臨衰退風險,通脹難覓。因此,更大可能是關稅與減稅綁定,在2026年共同推出,減少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即便如此,最終幅度也未必會兌現60%的競選承諾。
如何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性?
其一,特朗普交易2.0對市場的影響本就莫衷一是,而本輪中國資産的核心演繹邏輯更在於國內政策的變化。
特朗普當選對A股整體走勢的影響,或許不應一概而論。一方面,極端反覆的貿易環境和高關稅預期下,出口鏈短期內可能承壓,對基本面或許存在一定擾動;但另一方面,提振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
當下與其討論“進攻”的方向與時點,更關鍵的點在於找到主動作為的“破局點”,關注後續的“防守”與“反擊”。市場消息顯示,多個行業的出口退稅正在退坡,未來稅收補貼方式可能從補貼海外消費者,轉向補貼國內消費者。這種政策思路的根本改變,也有望醞釀成為中長期、有縱深投資機會的來源。以“924”為起點,我們期待更多的未完待續。
但是無論如何,與2008年11月、2014年底以及2019年初的回升情景相似,本輪A股市場行情啟動的關鍵,在於一系列政策組合的精準施策,成功讓市場的敘事換了一番天地。從寬貨幣到寬財政,再到著眼細微處的“市值管理”,呵護市場的步履一刻不停。
隨著市場迅速見底、場外資金借道ETF熱情涌入,往後幾年大的估值鐘擺很可能會朝與過去幾年相反的方向擺動,市場的底部大概率已經抬高。
往後看,多空博弈肯定還會繼續,市場波動可能也不會小,但在一個舊敘事反轉、逐步恢復理性的市場中,我們選擇優秀標的,聚焦寬基+股東回報+新質生産力的均衡配置,逢低買入,是當下兼具賠率和勝率的投資方式。
其二,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比貿易摩擦更需要審視的,是科技摩擦,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鐵柵欄或將被繼續加固。
大國博弈的政治環境下,美國對於我國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存在忌憚是事實,企圖延緩我國産業升級步伐也是事實。
防範于未然,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內迴圈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從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而言,對內增加研發投入與支出,提升中國在當前産業鏈當中的核心競爭力,努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向上遷移,才是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要點。
長遠看,政府干預終將讓位於市場經濟規律,歷史證明,一時的貿易限制無法阻攔一個行業或國家的長期崛起。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科技創新帶來的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成為我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新質生産力有望成為我國能否在新一輪革命中獲取話語權的關鍵驅動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資本市場亦會演繹出長期投資邏輯,科技等“新質生産力”相關領域的動態尤為值得關注,相關主題就包括:高端製造(晶片、機床、機器人等)、數字經濟(算力、人工智慧等)。
其三,做好資産間的多元配置至關重要,既然“灰犀牛”的衝撞無法預測,那就需要應對。
世界的確處在流轉不息的變化之中,當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也需要適應。自2022年以來,世界的格局開始加速演進,資訊化和衍生品的迅猛發展使得全球資産波動率都在加劇。
例如今年,我們就見證了一系列的“活久見”:比如黃金上演了史詩級的大牛市,比如日股從下跌熔斷到上漲熔斷僅需短短幾天,又比如9月24日前,又有誰人能預料到A股竟會出現説漲就漲的暴漲行情。
無法預測,那就需要應對。從核心資産抱團行情瓦解之後,資本市場開始逐漸學習和理解多元資産配置的重要性。全球時代背景已發生深刻變革,僅依賴經濟週期的簡單規律已經難以指導投資,而傳統上依賴單一趨勢性資産的投資策略,其“不可測”的風險是巨大的。
於是資産配置從隨“風”而來到落地生根,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這種多元化的組合方式,利用不同性質的資産科學分散配置,在追求資産增值的同時力求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降低了預測市場走勢的必要性,同時展現出更強的“反脆弱”能力,在不確定性主導的時代洪流中脫穎而出。
當投資範式在配置時代的生態重塑中煥發新生,以“多元”應“萬變”或許已經成為所有市場參與者都需要長久修煉的內功。我們堅持多元化,單一資産的影響便不會對賬戶組合拖累太多。哪管他風起雲湧,任憑他風高浪急。
(文章來源:華夏基金)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