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方面,債券市場收益率震蕩下行,前期風險偏好較強,理財、債基負債端不穩,容易受到穩增長傳聞的擾動,但近期風險偏好回落,市場對財政政策規模充分交易,長債收益率出現下行。月末流動性明顯寬鬆,DR001尾盤出現下行突破1.40%的情況。PMI數據也並未對債券市場帶來太大衝擊。
基本面方面,10月製造業PMI50.1%,前值49.8%,非製造業PMI50.2%,前值50%。PMI站上榮枯線,主要原因是政策的拉動。8月製造業出現低點,9月、10月兩個月連續回升。一是8月開始,由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用途的增加,地方債發行節奏明顯加快,財政發力帶動經濟企穩;二是8月起,特別國債資金中劃撥3000億元支援兩新,提振了內需;三是9月下旬金融三部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政治局會議再次定調穩增長,全社會信心得到提振,PMI作為調查指標,對社會預期也有所體現。
流動性和政策方面,央行公告新增買斷式逆回購工具,買斷式逆回購工具對銀行出表,可以減輕銀行配債壓力;投放期限不超過1年,可以增加3個月、6個月期限的流動性投放,變相替代MLF作用,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多重價位中標,增加了一級交易商的定價作用。月末流動性較為寬鬆,資金利率明顯下行。
國壽安保基金認為,整體來看,市場仍然等待美國大選和國內財政政策規模兩項重要宏觀事件的落地。從國內財政政策規模來看,經過反覆交易,當前市場對財政利空反應已經逐漸減弱。從支出的角度來看,年末是財政支出大月,財政支出有望帶來流動性的進一步寬鬆,對衝可能的增發影響。從貨幣政策來看,此前央行表示年內還將有降準支援,此外,買斷式逆回購也有望減輕商業銀行的指標壓力。預計年內流動性將維持寬鬆。
股市方面,上週三大指數震蕩調整,均收跌,創業板指跌超5%,滬指相對抗跌。全A日均成交增量近1800億,回升至2.1萬億水準。重要指數整體下跌,北證50領跌、跌超9%,雙創跌幅靠前。大盤繼續小幅放量,全A交易量經過前期1.4萬億左右的低點後,目前已經基本穩定在1.5~2萬億之間,宏觀所有政策與市場賺錢效應帶來的風險偏好改善仍在持續,流動性相較9月底之前的“地量”有了明顯改善。板塊方面,由於受地産銷售數據回暖利好,地産鏈表現佔優,鋼鐵則受到供給側産能整合預期催化,此外,包括零售在內的順週期也表現相對不錯,主要受到PMI重回榮枯線之上以及博弈財政政策所驅動。題材端,化債、重組活躍,自主可控方向的部分品種跑贏大盤,包括鴻蒙信創、光刻機、稀土、國産模型等。科技成長、軍工等則由於市場風格再平衡而表現相對較弱。具體來看,房地産、鋼鐵、商貿零售、社會服務、綜合等領漲,國防軍工、通信、醫藥生物、家用電器、電力設備等行業跌幅居前。
權益市場隨著11月初宏觀不確定性逐步落地後,投資者預期將趨向一致,市場方向也將更加明確。我們認為中長期美聯儲貨幣政策寬鬆與國內逆週期政策加碼的趨勢相對確定性更高,這為A股市場走出底部區域奠定了中長期基礎。但短期政策節奏、政治風險等都將影響市場上行路徑與風格輪動。從國內來看,10月我國製造業PMI錄得50.1%,較9月回升0.3個百分點,總體景氣度表現好于市場預期。供需兩端主要指標均邊際改善,生産指數延續偏強態勢,新訂單指數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生産和需求端雙雙企穩回升,原材料採購、價格指數、就業指數均有所回升。國內經濟動能有所復蘇,內需改善並支撐了生産的加速擴張,同時政策預期驅動物價環境上升,共同帶動製造業PMI超預期回升至擴張區間。但生産強于需求端結構特徵仍未改變,逆週期政策向企業盈利的傳導仍需時間,景氣擴張的持續性有待觀察,經濟動能回升的力度將取決於財政政策力度與地産政策效果。從海外來看,上周美國發佈了PCE、製造業PMI、非農就業等一系列數據,雖然大選前市場對經濟數據反應有所鈍化,但通過經濟數據反映了當前美國經濟蘊含的潛在風險,隨著11月美國大選與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果公佈,未來貨幣與財政政策走向將更加明確。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