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公募基金對A股的定價權,正逐步轉由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為首的被動基金承接。ETF投資不斷崛起,這種趨勢正深刻重構A股的底層投資理念,市場投資生態正悄然生變。
近年來,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規模雙雙下滑,公募基金“喪失A股定價權”的論調一度甚囂塵上。不過,隨著産品體系不斷完善與行業規模迅速擴張,一些ETF逐漸替代主動權益基金,成為部分A股上市公司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對股價展示出較為顯著的邊際定價能力。
ETF屢現顯著邊際定價能力
當前,權益類ETF的規模首次超過3萬億元,在A股的定價權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以來,資金借道ETF持續涌入A股。前三季度,股票型ETF吸金超9000億元,為A股市場帶來了顯著的增量資金。截至目前,國內已有8隻股票型ETF規模超過千億元,規模超過百億元的ETF數量則高達35隻。
從産品設計上看,ETF對行業主題方向有著一定的主導作用,疊加增量資金不斷涌入,ETF無疑對所持倉的成份股有了較高的定價權重。
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不少大塊頭ETF頻頻出現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成為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重要一方。在個別上市公司的股票定價中,ETF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北上資金和主動權益基金。
比如,今年一季度末,有4隻主動權益基金和1隻ETF現身於潤澤科技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6月中旬,該股被納入滬深300、創業板50等指數成份股,相關寬基ETF因指數成份股的調整而對其增加了配置。半年報數據顯示,潤澤科技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4隻ETF,主動權益基金則被擠出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另一隻個股崑崙萬維也存在類似情況。一季度末,崑崙萬維僅有3隻基金現身於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在6月中旬被納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後,三季度末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ETF數量已增加至5隻,其中2隻ETF的持股比例甚至超過陸股通的持股比例。
不難發現,近年來一些行業主題ETF或重要寬基ETF批量扎堆發行,為相關成份股帶來了較為稀缺的增量資金,從而推高股價。
國泰君安策略研究認為,2024年以來,股票型ETF屢次展現了顯著的邊際定價能力。上半年,中央匯金持續增配寬基ETF,支撐藍籌價值股走強;國慶節後,投資者大幅申購雙創ETF,帶動了成長股的快速上漲。
博時創業板ETF基金經理尹浩表示,股票型ETF的資産透明、風險收益特徵清晰、跟蹤市場緊密等特徵,使其具有較強的工具性。正是基於ETF的工具性特徵,投資者傾向於在市場底部位置通過ETF進行投資佈局,期待在行情反彈中賺取收益。
富國基金基金經理蘇華清認為,被動資金等增量資金是決定今年市場風格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歷史數據來看,由於在底部區域行業間的分化較小,因此採用寬基指數的佈局策略或更有效。
ETF推動機構化進程
顯然,ETF規模的迅速擴張正對A股的市場生態産生著深遠影響。
近幾年,A股市場表現低迷,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沉淪,公募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價值發現能力常被投資者詬病。不過,憑藉ETF的強勢崛起,公募基金對A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定價能力有望重新崛起。這不僅僅體現在寬基ETF重倉的藍籌股上,也體現在一些重要的成長股中。在晶片、半導體等新興産業主題ETF規模屢攀新高的背景下,成長股估值的提升明顯獲得了較大的推動力。
中信證券研究部認為,一些格局清晰、已經被主動管理者充分研究挖掘為市場投資者所熟知的行業,有可能逐漸被行業指數基金引領。
以A股半導體龍頭公司中芯國際為例,在其半年報披露的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4隻ETF産品現身。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的持股比例超過了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二期,位居第四席,該ETF三季度末持有中芯國際的市值接近百億元。除了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中芯國際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的ETF還有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華夏上證50ETF。此前,中芯國際2022年半年報披露的股東數據顯示,僅有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和銀河創新成長A兩隻基金進入前十。可見,ETF産品對中芯國際的定價權較之過往明顯增強。
值得提及的是,根據公募基金披露的三季報數據,被動基金持有A股市值歷史上首次超過了主動權益基金,前者對部分行業龍頭公司的持倉比例甚至遠遠超出了後者。
當前,權益類ETF在A股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規模突破了3萬億元,持有人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認為,一方面,ETF具有特殊的一二級市場聯動機制。ETF流動性的背後是成份股的流動性,投資人的ETF交易行為可以高效地轉化為針對成份股的交易,大大活躍了A股市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在市場低迷時,ETF對於穩定市場的作用凸顯。在近兩年A股整體表現不佳時,權益類ETF仍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給市場注入流動性的作用,從而穩定市場。
“ETF的發展給市場結構變化帶來了深遠影響,有利於推動機構化進程。”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員王譽蓉表示,ETF規模的迅速擴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個股定價。另外,ETF規模的增長還會提高成份股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滿足ETF選股標準的上市公司能獲得更多資金青睞,反過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資金淘汰一些業績不佳、治理不善的公司。
未來,ETF還可能更多地影響個股的定價,個股想要獲得二級市場資金,會更希望進入指數成份股,因此指數的編制方法即成份股的入選條件,可能會成為上市公司需要考慮的一部分。目前,指數編制大多以市值作為篩選或加權條件,未來龍頭或細分龍頭更容易獲得二級市場資金的支援,疊加兼併重組熱潮,各領域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ETF狂飆一直在路上
11月1日,易方達、華夏、廣發、華安等12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中證A500ETF拿下批文,或將於近日開啟發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産品于10月31日上報。從上報到獲批,再到發行,可謂神速。與此同時,首批中證A500ETF規模已經迅速擴張至650億元以上,發展勢頭正勁。
顯而易見,ETF迎來了又一高速發展期,並將憑藉優勢再上新臺階。
“相比于個股投資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問題,ETF以其公開透明、高效低費的特徵成為了機構資金托底市場的重要抓手。”許之彥指出,相較于其他類型的投資工具,ETF具有諸多優勢,比如高度透明、較低的管理費用、交易便捷以及良好的流動性等。此外,ETF的一二級市場聯動機制使得交易價格與標的資産凈值緊密匹配,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了公平的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隨著資本市場的成熟與監管制度的完善,市場效率得到提升,資訊透明度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管理型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在增加。
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已逐漸意識到ETF的優勢,並將其視為優化資産配置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個人投資者對ETF的興趣也在上升,尤其在A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個股投資難度加大的背景下,ETF已成為個人投資者青睞的把握波動行情的工具。諸多因素共振,也導致大量資金借道ETF入市。
從海外的經驗來看,當前國內ETF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ETF規模擴大和持有人增加,將促進A股市場的投資更加多元化,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配置,從而改善A股的市場結構,增強市場的穩定性。
“參與指數化投資很明顯的一個好處,是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指數産品風險收益特徵清晰、持倉透明,投資者通過ETF産品來實現投資策略將更加省時省心,這也有利於業績歸因和策略優化。”尹浩表示,未來,被動指數基金的持續擴大有利於促進投資者行為理性化,同時也促使A股市場更加有效。
王譽蓉認為,近年來,公募主動權益難以跑贏大盤,被動給了指數基金規模化發展的機會。參考海外發達市場,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阿爾法的獲取越來越難,這也是被動基金能夠發展壯大的契機。另外,在2020~2021年牛市中,主線清晰的賽道型産品規模增長迅速,越是細分且集中度高的産品,如晶片、創新藥、白酒等主題,越受投資者關注。不過,高集中度基金在下跌時彈性也很大,公募核心資産近幾年大幅下跌,在失去大主線後,賽道型基金的規模也迅速縮水,這無疑也給持倉較為均衡分散的寬基産品帶來了發展機會。疊加2024年“國家隊”在救市中直接高效地買入寬基ETF,這也進一步助力被動權益規模超越主動權益規模。
ETF仍存在優化空間
儘管ETF的優勢和進展已有目共睹,但其需優化的空間仍不能忽視。
“ETF産品的創新和種類有待進一步提升。”許之彥認為,目前國內的跨境ETF、商品ETF、債券ETF及策略型ETF的類型和規模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創新型産品比如反向、杠桿型ETF的發展模式仍有待探索。此外,隨著市場監管趨嚴,傳統的業務發展模式受到調整,未來針對ETF的佈局、發行、行銷、清盤等流程和合作模式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王譽蓉表示,當前ETF産品存在同質化現象,未來ETF市場的優化有望向多樣化、創新、透明度和投資者教育等維度發展,比如涵蓋不同行業、風格和策略等,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定制投資組合,以滿足其特定的需求和風險偏好。此外,以往ETF常常重首發輕持營,短期持營帶來的投資者滿意度和忠誠度比較低,未來的優化方向將更多體現在財富管理方面。隨著ETF的種類和佈局越來越完善,需要幫助投資者實現財富管理目標,獲得投資者信賴,才能讓其更有意願持有ETF産品。
在ETF産品的創新上,尹浩也認為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在産品大類上,可繼續加大差異化的債券、商品等ETF産品佈局;對於股票型ETF,國內可繼續挖掘細分行業主題和更豐富風格的Smart Beta産品;海外方面,可在豐富國別寬基ETF的同時,挖掘主要經濟體的優勢行業或主題類産品。
許之彥強調,ETF對於公司整體的運營管理、投資運作要求更高,隨著入局ETF市場的機構越來越多,ETF的投資和運營風險還需引起市場的更多重視。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