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昨跌125個基點 結束七連漲

  • 發佈時間:2015-08-26 06: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證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25日報6.3987,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25個基點,結束此前七個交易日連續上漲態勢,14日-24日七個交易日累計升值148個基點。此外,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即期匯率報6.4124,較上一個交易日下降80個基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匯市和股市是相互聯動的,近期匯市的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比較明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意味著以外幣計算的本國資産價值的減少,在本外幣資産可以轉換的前提下,拋售本幣資産導致匯率貶值對股市也構成不利。可以説,匯率的貶值是此次股市下挫的“推手”,而股市的下挫反過來又影響匯市。

  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市場信心不足導致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進一步增強,反映在市場上是,投資者大量拋售人民幣計價資産,進而影響匯市,導致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深度貼水,但是這一趨勢是不可持續的。

  然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引發這些調整的根源是美聯儲的加息預期,而不是中國央行的匯率貶值,中國央行的貶值和匯率中間價市場化,是在加息預期下推進匯率市場化、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必要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24日市場恐慌情緒繼續蔓延,A股隨週邊股市大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下跌0.25%,報6.4044,創2011年8月11日以來最低收盤價位,收盤價自中間價改革以來首破6.40關口。香港離岸人民幣即期與在岸人民幣之間價差盤中一度擴至逾900個基點,創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差距。

  連平認為,從央行對穩定匯率預期的總體思路來看,人民幣匯率未來一段時間將在6.39-6.40這一中軸線內呈現上下波動態勢,短期來看,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但是並不具備持續下降的基礎。

  “人民幣匯率短期承壓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連平認為,資本流動和匯率的幣種轉換是影響匯率的兩大主要因素,無論哪個因素,都與中國經濟的前景有直接的關係。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此次調整中間價報價機制是完善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使得匯率最終由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也是匯率實現市場化的必經階段。“當前匯率的變動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來決定,匯價隨著市場的供求的變化而變化,有漲有跌實屬正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