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貶值預期弱化 平衡結售匯漸成主流

  • 發佈時間:2015-07-10 02:56: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4年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曾一度抬頭,境內企業亦隨之調整財務操作策略,從“積極結匯、消極購匯”轉向“積極購匯,消極結匯”,同時大規模償還海外貸款。然而,對於企業來説,改變財務管理策略並非沒有風險。由於外匯存款的收益率很低,如果人民幣貶值幅度較小,其在利息上的損失可能遠大於其未來結匯時的收益,而假如人民幣維持穩定或小幅升值,企業更會因消極結匯而遭受損失。

  如果人民幣真的大幅貶值,在國際市場美元走強,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貶值預期可能自我強化,導致企業進一步強化其“消極結匯,積極購匯”的策略。積極購匯的行為也可能向普通民眾擴散,一旦民眾相信人民幣貶值幅度將超過人民幣與美元存款的利差,就可能掀起全民購匯熱潮,這將對人民幣的穩定造成巨大壓力。

  事實上,2014年以來人民幣雖然雙向波動,但2014全年貶值僅2.4%,今年最大貶值幅度僅為1.1%,相比國際主要貨幣,人民幣的波幅非常狹窄。雙向波動的主要意義,在於打破市場對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而非確立新的方向性走勢。在即期匯率窄幅波動的同時,央行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的雙向波幅更為狹窄,這有利於從政策暗示層面穩定市場情緒。

  而經歷了1年有餘的市場波動之後,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經出現弱化跡象。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即期結售匯在連續9個月逆差之後實現了13億美元順差,遠期結售匯雖然為逆差62億美元,但已經連續兩個月萎縮,且規模僅為3月高點的24%。此外,4、5月份境內金融機構外匯存款分別下滑了173和138億美元。這可能意味著,經歷了1年有餘的市場博弈,企業逐漸認識到,人民幣在均衡水準附近維持雙向波動並非貨幣當局的外交辭令,而是其一段時間內的施政方針,“消極結匯,積極購匯”的操作模式蘊含較大風險,進而逐漸向平衡結售匯,使結售匯與對外經濟往來相匹配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型。

  近期,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希臘債務局勢惡化、國內外資本市場大幅調整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幅明顯收窄,從穩定市場情緒的角度著眼無可厚非。值得一提的是,推進市場化改革與必要時維持市場安全並不矛盾,瑞士、日本、南韓等諸多國際公認的匯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均保留著靈活干預市場的權力,甚至明確規定匯率波動範圍,我們也不應主動放棄自我保護的政策選項。

  從長期看,目前的匯率窄幅波動走勢應只是階段性的,不會影響推進雙向波動格局的整體改革思路。迄今為止,人民幣由單邊升值向雙向波動的轉型整體上是成功的。憑藉央行在多次經濟危機中成功樹立的有能力維持市場穩定的國際形象,以及雄厚外匯儲備對市場投機的威懾作用,我國有能力漸進、有序、主動地持續推進匯率管理體制改革。(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韓會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