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1-17 16:48: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記者:感謝您接受《中國金融》雜誌的採訪。首先請您談談一年來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離岸市場建設方面的新進展。

  陳德霖:2014年11月27日,馬凱副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見了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一行。國務院領導對香港金融業很重視,我們也彙報了香港一年來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狀況,我用三個字形容就是“豐收年”。最近最大的一個舉措是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的開通。此外,香港資金池存款總量已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離岸資金加起來大概是2萬億元,香港的資金池超過了5成。當然,離岸中心的發展不能光看存款餘額的規模,還要看其他很多指標,比如看資金池能夠支撐金融仲介活動的能量有多少,能量越大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還有幾個反映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指標,也可以看出這種能量的累加速度之快。

  一個是跨境貿易的增長。2009年4月8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四個城市開展,2010年又進一步擴大試點。2009年7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公佈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香港與內地試點城市之間正式開通貨物貿易項下的人民幣結算通道。當時內地能用人民幣結算的企業只有幾百個,後來陸續開通了。人民幣國際化始於人民幣貿易支付,2014年前10個月進入香港銀行初步貿易結算交易的總金額已達5.07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73%。內地以人民幣支付的對外貿易同比增長也很快,為52%,而香港的增長比這個數據還要高。

  還有一個指標是“點心債”的發行。香港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也是人民幣“點心債”發行的中心。2014年前10個月點心債發行1666億元,比2013年多40%。另外,香港銀行的人民幣存款基本上都貸出去了,但是頭幾年銀行貸款需求不多,原因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有局限性。現在渠道陸續打通以後,回流到內地的使用率也高了,所以,香港2014年前10個月,銀行貸款餘額為1680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5%。

  另外兩個指標是外匯交易量與跨境比例。香港已經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現貨和遠期外匯交易三年前平均每天是75億美元,兩年前增加到150億美元,最近每天增加到了300億美元。説明外匯交易的深度不斷擴展。還有一個指標就是人民幣即時結算外匯交易額。香港的貿易、商業、金融的交易,最終還是表現為支出和收入。交收用人民幣,開始試點時,基本沒什麼交易,2010年為53億元人民幣,2011年為1200億元,2012年是2500億元,2013年是4000億元,最近每天交易額平均為8000億元。這表示經濟活動在離岸基礎上蓬勃發展。那麼8000億元的支付中有多少是跨境交易?有統計是1:9,其中一成為跨境交易,包括香港與海外間以及海外與海外間的交易等,其餘九成的交易雙方都在內地。也就是説,離岸業務中很多貿易支付是不跨境的。這個比例過去幾年變化都不大。中國是很大的貿易國,但很多都是轉口貿易,即在內地生産的貨物,賣給香港的公司,香港的公司再轉賣給另外一方,可能賣給新加坡、泰國公司等。這裡有兩個交易,每一個交易都産生貿易支付,5萬億元支付額是非常高的。

  記者:請您談談香港銀行業在“滬港通”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自貿區建設與“滬港通”的實施會對香港經濟金融産生怎樣的影響?

  陳德霖:“滬港通”是香港和上海兩地金融合作的重要標誌,也是內地資本賬戶可兌換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部署。“滬港通”除了為在岸、離岸人民幣流通開闢另一條重要的渠道外,還是一個長期的制度安排。因此不應該只看重“滬港通”短期交易量的高低,要對滬港通長遠發展充滿信心。另外,“滬港通”再次確認了香港作為內地金融開放境外試點中獨特的角色,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投下了重要的信心一票。

  “滬港通”在香港是由香港交易所牽頭,監管部門是香港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主要職責是安排資金往來和兌換,以及針對香港市場一些流動性安排採取配合措施。其中,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金融基礎建設,這是一項中長期工作,我們首要的是確保滬港通開通後兩地的交易、貨幣的兌換支付順暢。金融管理局已委任7家銀行做流動性回購安排,包括中銀香港、匯豐、渣打、法國巴黎銀行、花旗、工銀亞洲及建行亞洲這些“一級流動性提供行”(Primary Liquidity Providers)。獲委任的銀行需以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平臺,推動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建設。金管局與每家提供行簽訂雙邊回購協議,提供日間和隔夜的流動資金額度,以協助它們在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相關活動時可以更好地管理流動性。為進一步支援銀行間人民幣支付的有效和暢順運作,在中銀香港作為人民幣清算行提供其日間資金安排以外,金管局還設立了日間回購交易機制(intraday Repo facility),額外向中銀香港提供最多達100億元人民幣的日間資金。金管局按照銀行借用日間資金的實際時間收取費用。

  談到滬港兩地的關係,我認為,香港和上海並不存在直接競爭的關係,香港和上海市場服務地域不同,服務的實體經濟對象也不同。在目前資本賬戶仍存在管制的情況下,上海越開放,香港和上海的商貿及金融聯繫就會越多、越密切,能創造的商機就越多。中國資本賬戶管制逐步放寬必然是雙向的,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就更容易開展面向內地企業和居民的業務,包括融資、發債和理財等。在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規模,目前內地銀行存款總額有110萬億元人民幣,金融體系資産總值高達160萬億元。內地資本賬戶的進一步開放會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間,香港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絕對有能力在這個龐大的市場發掘和拓展更大的商機。

  記者:為了配合滬港通的實施,對香港居民取消了每天2萬元的兌換上限。請您談談放開限額的意義所在。

  陳德霖:從2014年11月17日開始,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不再有每日兌換上限的限制。過去香港除了人民幣以外,其他貨幣兌換是無限制的,比如港元換美元、美元換歐元等。2004年,香港金管局與人民銀行簽署了一個協議。為方便香港居民買賣人民幣以及匯款,同時防止炒賣行為,制定了每日兌換人民幣2萬元的額度。隨著人民幣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很多香港居民覺得2萬元的額度太不方便了。比如,對於香港熱賣的ETF,客戶一天只能買2萬元。如果某位居民要買100萬元,就得花50天時間。而50天之後股價早就變動了,居民可能又不想買了。反之也同樣不方便。金管局與香港銀行業界和內地有關當局就放寬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的限制進行了不少討論和溝通。我們認為,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兌換從在岸市場改為到離岸市場平盤,是最合適的方案,因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資金池已超過1萬億元,而人民幣外匯市場也已經有相當的深度和規模,銀行為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時在離岸市場平盤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取消兌換限額之後,香港居民參與滬港通以及各種人民幣的金融交易將更加方便。另外,根據“離岸事情離岸辦”的原則,香港居民的人民幣現鈔兌換以及銀行對香港居民的人民幣貸款和融資的限制也將不再適用。這將有利於香港金融機構推出和發售人民幣理財産品,也會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提升至一個更高的臺階。

  記者:今後香港金管局會採取哪些措施推進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

  陳德霖:市場力量固然重要,但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步伐很大程度仍取決於政策空間。近年來,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一直在循序漸進地穩步推進。五年來內地陸續推出多項政策,為擴大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深度和廣度創造政策空間,使得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從理念上講,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有政策空間。政策要放鬆、放開,資金才能夠流動,市場才能運作,投資者才能去購買人民幣,企業才能用人民幣自由貿易。

  政策有了還要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監管機構在這方面應擔任重要角色,包括建立支付系統、流動性管理機制等。流動性管理是市場行為,各家銀行各個幣種都要有一個很好的流動性管理。但是,流動性管理不光是銀行自己要管好,央行在市場流動性出現緊張的時候要進場,做一些資金的助力和協調。我認為,基礎設施一定要走在前面。2007年,香港還沒有跨境貿易支付,但我們當時已經籌建了香港銀行之間的大部分支付系統。我覺得基礎設施建設應大大早于業務的發展。2009年香港跨境貿易結算開始起步,2010年每天平均規模才53億元。交易量很少,微不足道。但現在這個數據很快就上來了,增長的勢頭很猛。離岸市場發展如此迅猛,如果現在再臨時搞基礎設施建設,就會大大延緩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進程。

  我認為政策空間主要在於人民銀行、外管局、金融監管部門對於資金流動的放鬆。兌換額度取消後,香港居民的兌換需求上升很快,對銀行産品的需求上升得也很快;銀行的反應也很迅速,有些銀行在當天就已經推出了新産品。未來一兩年,預計香港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産品開發、産品種類方面會有不斷的創新,會不斷有一些新産品問世。

  還有就是流動性。流動性越高的市場,越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特別是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起步階段,“活水”尤為重要。因此,金管局一直在主動推出增加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的措施。2012年6月,推出了T+2交收期回購安排,2013年1月和7月逐步將交收期縮短至T+1、T+0。為了使銀行更方便和更有效地管理人民幣流動性,我們實行了全時服務。一是當天用的額度,比如早上要代客戶付錢,銀行的結余不夠時,金管局可以提供,但收市前要還回來。二是明天要錢,今天通知,金管局也會安排。香港銀行的通常做法是,下午股市的錢要還回。怎麼辦呢?金管局用自身的資金給它,這就是T+0了。也就是説,下午統一市場收市後,我們依然可以提供流動性支援。另外,金管局還可以提供香港的隔夜流量資金。這就可以看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對保證流動性起到多麼重要的作用。

  記者:您認為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發展應當是怎樣的關係,人民幣國際化目標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您如何看待香港與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關係?

  陳德霖:在岸市場、離岸市場只要有聯繫,價格差異就會越來越趨同。比如,滬港通未推出時A股差價比較明顯,滬港通交易量多的時候,差價就會縮小。這是一個有聯繫的影響。

  當前,在岸人民幣市場的存款116萬億元,香港市場是1.1萬億元,加上海外全部是2萬億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成為國際上唯一的硬貨幣。很多金融市場的計價都用美元,美元的主導性很強,離岸美元佔在岸美元規模的3成。因此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我認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改革方向堅定明確,政策會越來越開放。

  在所有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中,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是最大的。人民幣國際化短短幾年時間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可見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了,國際化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2009年以前,中國的外貿不可以用人民幣結算。從2010年開始,外貿中支付人民幣的比例是2%,2011年是7%,2012年是10%,2013年是15%,最近是2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發展的態勢很明顯。我認為再過5年、7年時間,這個比例應該可以增加到7成或9成。

  發展前景廣闊,還需要政策的配套、推廣,使企業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認識越來越清楚。可以想像,如果資本賬戶開放,海外的人都用人民幣,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收回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先決條件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民幣在海外流通、使用、沉澱,而且不只具有支付功能,還應有投資功能,最後還能儲備在央行裏。但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功能,還要有清算中心。要在英國、法國、歐洲等地搞人民幣業務的清算。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推進,當然還有很多事要做。

  人民銀行前兩年推出RQFII,總共批准的額度是7700億元,其中香港佔到2700億元,而其他國家或地區總計5000億元的額度中僅使用了不到250億元,即不到5%。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香港有最大的資金池,有活躍的金融市場。很多人民幣的投資人頭寸在香港,一些基金公司設計了很好的産品,如A股的ETF,在市場上很熱賣。而海外的産品還沒有那麼豐富,資金池也不夠大,做了以後賣不出去。等以後資金池累積多了,客戶人民幣頭寸多了,自然就可以了。

  我認為,未來金融中心的競爭取決於“軟實力”的較量。香港與內地在貿易、投資、金融領域有不可取代的聯繫和優勢。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海闊天空,香港具備了明顯的先行和先天優勢。隨著內地資本賬戶管制逐步放寬甚至撤銷,人民幣國際化將越趨成熟,可以預期將有更大的政策空間支撐多個離岸人民幣市場共存共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香港在集中精力深化自身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同時,還可攜手其他金融中心,共同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實現雙贏。記得2012年會見英國財長時,他説英國要推動人民幣業務發展,想盡最大努力開發人民幣在倫敦的流通,最快的方法就是跟香港這個平臺連起來,共同促進。我當時就馬上同意了。香港和倫敦有一個論壇,目的是促進兩地主要銀行的合作。我們也在研究如何運用好香港這個資金池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給英國的銀行提供服務,將兩地的平臺連起來。比如,英國的歐洲客戶比較喜歡投資“點心債”,為此只要跟香港市場連起來就可以進行。現在,香港地區與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等都有共同協助的平臺。我認為,香港與其他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並非是直接競爭關係,而是互利互惠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