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央行否認QE傳聞 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 發佈時間:2015-04-29 08:22: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就在本週一外媒傳出人民銀行即將推出量化寬鬆政策(QE)後,央行緊急出面澄清。28日,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有關央行將通過直接購買地方債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的報道沒有依據。

  QE二字,乍一聽著實駭人,其給市場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不過,從近期各類觀點總結看,輿論環境之所以對中國是否推出QE如此熱議,無外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外界對政府如何妥善處理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所帶來的各種猜想。

  拋開QE傳聞,近期市場對央行應對之舉的幾點具體預判或是傳言,也都有其合理性。

  甚至有不少人士認為,貨幣政策的舉措是否被冠以QE之名並不重要,關鍵看下一步央行使出何種政策工具幫助債務置換順利進行。

  起源傳聞 止于澄清

  本週一,一則《中國新一輪QE呼之欲出》的外媒報道在網際網路的傳播下迅速搶佔為關注熱點。報道稱,中國將很快宣佈新一輪QE,即央行通過直接購買商業銀行資産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以撬動信用投放、拉低全社會的長期融資成本。

  實際上,此前市場就已有央行該不該啟動QE的理論探討,尤其是在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方面,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比如直接購買地方債等。

  不過,根據馬駿的回應,同時按照現有的法律要求,直接購買地方債這一思路顯然已行不通。“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各種流動性調節工具,足以維持合理的流動性,保持貨幣和信貸的平穩增長,沒有必要以直接購買新發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何況,中央銀行法也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資。”馬駿稱。

  當QE的傳聞瓦解,是不是意味著央行面對經濟中諸多待解難題將不作為?顯然不是。QE只是眾多政策工具中的一種,並不是非它不可。就在馬駿否認QE傳聞的同時,他也表示,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箱內還有許多可用的工具,而對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也會有具體安排。

  所以説,未出的工具尚有,留給市場的想像空間就還存在。

  沒有QE 還有什麼

  “美歐用QE,關鍵還是常規貨幣放鬆空間已經沒有,中國目前常規貨幣政策空間仍大,特別是降準空間,所以用非常規工具的必要性不強。”華創證券研報稱。

  不僅是常規貨幣放鬆空間充足,如果倣照美歐央行直接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的做法,就現有的存量國債或央票而言,也不足以支撐央行放手大幹一場。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副總裁章俊就表示,目前公開市場操作的標的國債或者央票存量太小(存款性金融機構對政府和央行的債權僅為7萬多億和6500多億),相對於127萬億的M2存量而言,不足以支撐央行大量持續地購買來實現基礎貨幣投放的目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央行沒有使出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在外匯佔款減少的大背景下,降準不再簡單地承擔“放水”的角色,也擔任起補充基礎貨幣投放的“補水”重任,再加之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總額高達16萬億,債務置換壓力巨大,單靠降準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恐難勝任。因此,近期市場期待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章俊認為,包括最近央行進行的SLO、MLF等新貨幣政策工具都不能有效解決基礎貨幣投放來源長期短缺的問題,央行目前需要一個穩定且規模相對較大的資産購買標的來實現基礎貨幣的投放,地方債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央行出臺一個類似歐洲央行的LTRO, 通過向商業銀行開放質押貸款的通道,以商業銀行購買的地方債為質押物。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地方政府融資的問題,從而在實際上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章俊稱。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所謂傳聞的LTRO,實際上類似于我國已經推行的PSL,只不過未來PSL的抵押標的可能會從原有的貸款擴大到地方債,且預計今年面向商業銀行全面鋪開。

  不管是推出新工具,還是將原有工具改良,貨幣政策的穩健基調依舊不會變,對於處理地方債務置換也將發揮應有的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