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外匯 > 正文

字號:  

8月外儲減少939億美元 降準預期再升溫

  • 發佈時間:2015-09-08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丹丹  責任編輯:田燕

  中國8月末外匯儲備為3.56萬億美元,比上月末的3.65萬億美元減少939億美元,創外匯儲備下降最大單月降幅。

  昨日(9月7日),央行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中國8月末外匯儲備為3.56萬億美元,比上月末的3.65萬億美元減少939億美元,創外匯儲備下降最大單月降幅。自此,我國外匯儲備已連續4個月下降。“下降主因是央行為防止人民幣過快貶值出手干預匯市。”招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8月11日,央行宣佈完善中間價報價機制。與此同時,即期市場人民幣兌美元連續3天大幅下挫,市場人士稱有跡象顯示央行出手,通過大行買入人民幣。業內人士認為,8月外匯佔款下降規模較大,未來央行通過進一步降準進行對衝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外匯儲備彈藥充足

  自去年上半年創歷史新高後,我國外匯儲備一路下滑。

  繼7月我國外匯儲備下降至3.65萬億美元之後,昨日(9月7日),央行發佈數據顯示,8月外匯儲備為3.5573萬億美元,又較7月下降939.29億美元,已連續4個月下降;而且下降規模超預期,此前機構預計為71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何減少?首先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下的直接干預成本,其次是一籃子貨幣貶值造成外儲一定程度的縮水。”民生宏觀張瑜認為。

  劉東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外匯儲備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央行干預、資本流出以及儲備資産本身的估值變動。從8月份的市場情況來看,當月外儲下降主因在於央行為防止人民幣過快貶值出手干預匯市。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亦表示,從8月11日完善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以來,匯市仍處於“磨合期”,因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是在預期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境外機構發表研究報告稱,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今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就將無法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勢,一時之間關於“外儲耗盡論”引起廣泛關注。

  對此,張瑜表示,中國目前外匯儲備彈藥充足,短期內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耗費一些成本是必然的,如果央行眼下不干預匯率市場,一旦形成趨勢性的貶值預期,後續在套利資金的衝擊下維穩人民幣的成本將更高。等到人民幣完成長期匯率校對後,央行就會退出干預。

  “未來一段時間仍處於匯改磨合期,並且9月美聯儲議息會如果加息,仍會對市場産生衝擊,外匯儲備可能仍然會面臨下降,但現在外匯儲備流失的局面並不嚴峻,遠不及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謝亞軒進一步分析指出,近年來,我國的外匯資産已經由央行集中持有逐步過渡到“藏匯於民”,官方數據的減少只是“肉爛在鍋裏”而已,無需恐慌。現在相當一部分國內企業、私人願意購買外匯,增持對外資産,理論上他們將來可能減少外匯資産,會成為外匯資産的賣方。

  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表示,外匯儲備的下降,一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裏,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産折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這並非真實的損失;另一部分則是外匯儲備本金的實際減少,主要源自居民和企業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産、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G20會議上表示,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趨於穩定,受前期美元走強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普遍貶值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強,新匯改後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對外貿易仍然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為切斷資本外流與國內市場的負反饋迴圈,短期內央行仍將繼續干預托底,預計即期匯率底線在6.5~6.6左右,即將貶值幅度控制在5%,如果跌破這個緩衝帶,可能會引發系統性的資本外流風險,8月28日國務院會議也一再強調防控系統性風險,因此央行不得不顧慮這個底線。”張瑜分析指出。

  他還表示,整體而言,人民幣並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經常賬戶盈餘依然具有較大規模,國內經濟增速雖然下臺階,但絕對增速依然在全球前列,人民幣國際化需求也在穩步增加——無論從貿易結算來看還是金融資産計價來看,人民幣結算計價佔比都在穩步提升。

  劉東亮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外匯儲備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央行便不再有通過消耗外儲去干預匯市的空間,而外儲下降相應也會帶來基礎貨幣的被動回收,客觀上需要對衝。因此,央行通過進一步降準進行對衝的可能性很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