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匯儲備8月減少逾939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5-09-08 04:19:0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楊群)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佈官方儲備資産表顯示,截至8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5573.81億美元,較7月回落939.29億美元。這是近期外匯儲備連續第4個月回落,而此次單月減少額的規模也較上個月翻了約一倍,且創歷史最高紀錄。該數據公佈後,市場迅速反應,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急跌逾100個基點。

  外儲連續減少並非全因匯率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連年大幅增長。2008年至2013年,年均新增外匯儲備3276億美元。去年6月末,外匯儲備達3993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不過,自去年6月達到近4萬億美元的高位後,外儲數據結束了單邊上行的趨勢,至今累計降幅已近11%。專家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提高,外匯儲備短期也會有波動,但中長期看,還是與貿易順差、資本流進流出相關,外儲減少可能只是階段性現象。

  外匯儲備下降,與匯率的變化關係比較密切。最近一年,人民幣結束此前單邊升值態勢,美元開始走強。但與此同時,兌非美元貨幣仍在升值。於是,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資産折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另外,伴隨著匯率的波動,部分資本開始外流,導致外匯儲備減少。

  但也應該看到,外匯儲備連續減少,並非全因匯率因素那麼簡單。一定程度上,適度減少外匯儲備、鼓勵對外投資、多元化使用外匯,也是我國的刻意為之。在認識到我國外匯儲備總量巨大也是一種負擔的情況下,國內更鼓勵企業“走出去”,鼓勵使用外匯對外投資,這是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也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一部分外匯儲備。央行、外匯局綜合運用股權、債權、基金等多種工具,為銀行、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外匯資金來源保障。例如,外匯儲備支援“走出去”投資項目,向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提供外匯資金。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外匯儲備還參與設立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對國內主權財富基金和政策性銀行注資。這是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的新舉措,專家認為,多元化的投資運作,有利於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益,分散投資風險。

  外匯管理目標不是追求高外儲

  更重要的是,外儲並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總量仍較多,遠未到需要擔憂的程度,過多反而是負擔,這已逐漸成為國內的共識。我國外匯管理的目標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而不是追求外匯儲備有多高。

  曾經,外匯由於短缺,形同“稀缺資源”,通過發展外貿加工業等“賺外匯”成為外匯管理重要目標。而如今,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貿易順差不斷加大,外匯儲備如果增長過快,反而會令我國國際收支平衡面臨壓力,給宏觀調控帶來一定挑戰。

  專家指出,外匯儲備是央行資産負債表的一項,外匯儲備量過大,導致外匯佔款居高不下,增加國內通脹壓力,也局限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而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後持續升值,匯率的變動導致匯兌損益,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巨量的外匯儲備“價值蒸發”;另外,外匯可以投資的方向及領域很有限,比如購買美元國債等,而這類投資的收益率又相對很低。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提高,外匯儲備短期出現波動也很正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