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一文在朋友圈大量轉發,引發廣泛討論。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募捐的做法是否合理,資金怎麼處理等問題,微信11月30日晚上回應稱已凍結200多萬元讚賞基金,並強調微信讚賞功能並非募捐工具,建議網民選擇合法合規的網路募捐平臺進行捐贈。
事實上,網際網路募捐平臺對於募捐資訊真實性的審核,仍然是一大難題。面對網路募捐頻現信任危機的亂象,專家建議立法規範。
微信稱讚賞系統存漏洞
11月30日晚上,微信官方-微信派在其官方公眾賬號就涉及問題進行了回應。微信表示,微信公眾平臺對讚賞功能設定了單日5萬元的金額上限,超過額度則用戶不能進行讚賞。11月29日起,《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一文閱讀量快速上漲,並導致讚賞資金猛增,達到5萬元的上限,讚賞功能暫停。11月30日子夜零點,讚賞功能自動重新開啟,在短時間內,大量用戶給公眾號“羅爾”進行讚賞,由此觸發系統bug漏洞,導致單日5萬元限制失效。
11月30日00:51,微信平臺發現異常並開始攔截。完成攔截後累計超出限額的讚賞資金已經達到200余萬元。由於實際讚賞金額遠遠超過設定的5萬元上限,經慎重考慮,平臺對超額部分進行了暫時凍結。對於凍結的這部分資金,微信表示歡迎相關方一起溝通,協商妥善解決方案。
由於《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一文中,並沒有提出募捐的需求,只是用戶自發讚賞,因此不存在違規行為,微信平臺沒有處理這篇文章和賬號本身。
網際網路募捐頻陷“信任危機”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路募捐、微慈善等異軍突起,成為民間公益慈善新的陣營。9月份,《慈善法》正式實施,民政部審核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網際網路募捐平臺。雖然指定了募捐平臺,但平臺對於募捐資訊真實性的審核,仍然是一大難題。近年來頻繁爆出的信任危機也給網際網路募捐平臺和相關服務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真偽資訊參差混雜,騙捐現象頻現;監管機制缺位,法律保障不足……這往往令施以援手的網友最後直呼“很受傷”。
“網際網路募捐平臺可以發揮的最大優勢是透明化。”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網際網路公益募捐如果能做到賬目公開,過程透明,讓公益募捐人看到每一分錢的去向,就比較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
據民政部透露,未來將啟動網際網路募捐資訊平臺的動態管理及大數據研究,建立定期報告制度、運營評估制度、動態調整機制和第三方社會監督與評審機制。對於運營過程中出現重大事故、負面事件的平臺,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資格,同時通報相關部門,並向社會公佈。
需立法規範網路募捐
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趙廉慧看來,《慈善法》目前尚缺乏對網路平臺機構違法行為的追責規定。同時,平臺、利用平臺詐騙的當事人,是否以及如何承擔民事責任,現有法律也缺乏清晰規定。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網際網路募捐資訊平臺的規範運營,還需進一步細化規則。比如,平台資質認定、發佈內容規範、平臺義務與責任等,這些問題都待厘清。
此外,募捐資訊平臺的業務能力建設亟待完善。一些平臺在涉及大病救治項目上,難以形成相對統一的數額審核結果。還有一些團隊由於管理水準較低,導致中間環節的運營成本過高。
微信讚賞屬於網路捐贈嗎?
根據《慈善法》規定,微信讚賞不屬於網路捐贈。
在此次事件中,利用微信讚賞獲得的款項累計達到10多萬元,讚賞功能兩次達到上限,利用微信朋友圈黏性達到的籌款效果,真的令人非常吃驚。然而在微信公號裏打賞的行為只是屬於個人對個人的贈予,與組織進行的慈善活動有相當的區別,所以並不屬於網路捐贈,想要撤回和追責,自然也不受慈善法的保護。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