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縮量調整後,進入3月最後一個交易周,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雖然短期出現震蕩,但對中期行情並不悲觀,市場上行趨勢並未打破。接下來,政策的持續支援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
銀河證券指出,雖然短期震蕩或持續,但全A風險溢價仍處於滾動5年均值上方,部分核心資産仍處在相對滯漲的狀態,對中期行情並不悲觀。
“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光大證券進一步指出。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提示,短期市場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
國泰君安證券便指出,當前市場大小風格分化仍處於歷次春季躁動的高點水準。電腦、機械等熱門主題行業換手率達歷史高位,微觀交易結構仍需震蕩優化。隨著市場風格平衡,可關注政策催化下的週期性資産修復。
“操作層面,短期可考慮適當降低倉位以應對波動,但中長期看,目前的A股依然值得6-7成倉佈局。隨著行業間輪動越來越快,市場短線交易越來越難。當前可取的應對之法是沿著絕對低估的方向選擇投資機會,尤其是部分滯漲的資産,其向下空間相對有限。”銀河證券稱。
中信證券:關注兩個關鍵時點
展望後市,年內還有兩個關鍵時點:一是4月初外部風險落地後帶來的交易性機會,二是年中中美經濟和政策週期同頻後帶來的配置性機會。
其中,第一個關鍵時點上的進攻方向上,經過3月大幅調整且後期有催化的科技主題,因其弱宏觀關聯和強産業催化,預計會成為4月至5月最好的方向;從資金面來看,增量資金或來自前期高切低回補、倉位回補以及部分追逐港股的趨勢資金回流。
第二個關鍵時點是年中中美經濟和政策週期再次同頻,可能會催生2013年以來中國出現的第四輪總量經濟刺激,在此之後,預計中美經濟和政策週期將迎來2021年後的首次同步共振上行,這有利於打開內需敘事的向上空間,解除中國核心資産的估值壓制,並且隨著更多傳統核心資産走出業績拐點,市場將迎來2021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風格切換。
銀河證券:短期震蕩或持續
展望後市,在量能萎縮情況下,短期震蕩或持續,但全A風險溢價仍處於滾動5年均值上方,部分核心資産仍處在相對滯漲的狀態,對中期行情並不悲觀。
操作層面,短期可考慮適當降低倉位以應對波動,但中長期看,目前的A股依然值得6-7成倉佈局。具體行業選擇上,行業間輪動越來越快,市場短線交易越來越難。考慮到業績壓力臨近,市場風格重回“夢想”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所以當前可取的應對之法是沿著絕對低估的方向選擇投資機會,尤其是部分滯漲的資産,其向下空間相對有限。
在科技方向,建議關注半導體設備、存儲、PCB等方向,而在非科技方向可關注食品飲料、醫藥、化工、地産等領域。
國泰君安證券:延續震蕩
展望後市,當前預期上修缺乏新邊際、市場微觀交易結構仍待改善,延續股指震蕩的判斷。但由於已看到決策層扭轉經濟形勢與支援資本市場的決心,股指下行風險同樣有限,調倉不空倉,策略上更重視增長邏輯與業績變化。
當前市場大小風格分化仍處於歷次春季躁動的高點水準。電腦、機械等熱門主題行業換手率達歷史高位,微觀交易結構仍需震蕩優化。
從日曆效應來看,A股存在明顯的“財報效應”,即財報披露期(4月/7月/10月),業績增速對股價的影響要明顯高於其他月份,而3月下旬是重要過渡期,歷史經驗看中小市值風格的勝率與超額收益均有所回落。
配置方面,短期可均衡配置,重視業績與估值的匹配度。隨著市場風格平衡,可關注政策催化下的週期性資産修復。
申萬宏源證券:AI行情仍安全
展望後市,隨著“四月決斷”窗口臨近,經濟和A股一季報迎來驗證期,基本面影響市場的權重提升。其中,國內AI出現了階段性的催化空窗期,隨著股價調整,一些偏謹慎的敘事開始出現,趨勢行情中出現了調整波段,科技消化短期性價比問題。
整體來看,“四月決斷”的關鍵影響因素有:一方面,是業績驗證期,AI行情可能向有業績支撐的算力收縮。另一方面,是順週期預期偏低,4月經濟驗證的邊際影響可能有限。
此外,AI投資是“大模型和算力相互促進,支撐應用突破”螺旋式催化的過程,短期“暫時沒有爆款應用,但爆款出現有必然性”的敘事下,AI行情仍是安全的,還不到中級別調整的階段。
配置方面,二季度防禦思維佔優階段,看好高股息有絕對和相對收益。維持中期科技産業趨勢佔優的判斷,科技中級別調整的窗口未到。繼續推薦國內AI算力和應用、具身智慧、低空經濟的投資機會。
招商證券:市場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
當前來看,隨著內外部流動性環境的變化,市場正進入攻守轉捩點,市場風格分化的狀態有望得到收斂。外部流動性方面,如果美元指數繼續反彈,可能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壓制,使得偏防禦屬性的價值風格表現更好。
內資方面,融資資金開始鬆動,隨著年報和一季報的業績披露期推進,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融資資金可能轉向階段性流出,從而加速市場風格的短期再平衡,帶動市場從前期偏小盤、成長、主題的風格向業績穩健、偏防禦屬性的方向轉換。
展望後市,短期A股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要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邊際改善、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的板塊和標的。但全年來看,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當業績披露期結束後,又可以考慮重新回到AI+主賽道。
中銀證券:市場上行趨勢並未打破
短期市場存在一定震蕩調整的需求,但中期來看上行趨勢並未打破。3月下旬,A股即將進入財報窗口期,市場風險偏好或迎來階段性震蕩。當前中國資産部分重估的邏輯已經基本階段性計價,市場短期上行動能或有所趨緩。但當前國內基本面修復預期並未證偽,年內基本面弱修復的主線仍在。
年初以來財政發力效果仍在持續顯現,A股盈利有望修復;而當前全A ERP仍處於一倍標準差下沿水準,盈利弱復蘇週期成立的前提下,ERP仍有較強的修復空間及動能。因此,市場短期調整而非趨勢反轉,信號上需要觀察中美科技資産盈利估值比價,及國內基本面數據演化趨勢。
短期調整之下,可以關注具備較強防禦性與紅利優勢的部分賽道,重點關注:包括産業趨勢強化、保持高景氣的新興消費,政策催化、估值合意的中藥,綠電趨勢催化、行業現金流穩定的水電、核電,有望受益於實體融資需求回暖的、穩定股息分紅的國有銀行,穩定現金流、近期有供給端催化的煤炭等。
光大證券:積極把握春季行情
政策的持續支援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配置方向上,關注科技成長及消費兩條主線。當前市場情緒較為積極,疊加諸多利好因素,春季行情或許會出現兩條主線。科技成長板塊關注政策在資本市場具有映射的TMT、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消費板塊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及服務消費,如家電、消費電子、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
中泰證券:高位寬幅震蕩
對於股市而言,兩會後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這一輪高低切換是否已被市場充分預期,以及資金的持續性如何。在短期博弈加劇的情況下,市場或將在高位寬幅震蕩,行業輪動速度加快後再進入調整。
因此,當前的投資策略仍然建議維持“高低切換”的思路,適當回避由高杠桿和高估值推動的中小市值科技股,關注歐洲製造業擴張所帶來的有色、軍工、核電等安全類資産,以及紅利股和債券等防禦類資産。
東吳證券:關注行業景氣線索
A股歷來都會進行“4月決斷”,市場也從預期驅動轉向基本面交易。2-3月市場整體處於數據真空期,這一階段上市公司業績報告尚未密集披露,導致定價缺乏基本面錨點,基於行業景氣的交易可能會因為缺乏彈性而顯得吸引力不足。
在此期間,具備産業敘事想像力、關注遠期基本面、且符合活躍資金偏好的主題板塊憑藉高賠率的博弈特徵成為市場主線。以“小盤成長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代表“主題交易”和“基本面組合”,在過去10年中,2-3月主題交易的勝率高達80%,而4月僅有20%。
進入4月,上市公司開始集中披露業績報告,同時兩會和政治局會議召開對全年經濟發展作出指引,市場會基於微觀企業盈利和宏觀政策基調對股價進行修正。科技主題分支往往處於新技術滲透初期,盈利兌現度不足,因此在3月末、4月初可能會出現階段性退潮。
當前也觀察到春季躁動期間表現強勢的科技主題,如人形機器人、AI算力等方向已經開始回調;業績超額兌現的公司儘管享受增速溢價,卻難以避免資金在博弈業績時産生的行情波動;而基本面更紮實的績優公司在4月更容易跑出超額。
華西證券:指數調整幅度或有限
展望後市,調整是為後市反彈的蓄力,市場再度回到對於基本面的定價。臨近4月,A股面臨企業財報的披露期,投資者風險偏好階段性有所回落,市場從前期的估值驅動向基本面定價回歸。接下來,判斷在行情回踩和夯實階段,指數調整幅度或有限。
一方面,A股主要指數估值位於歷史中位數附近,仍具備配置性價比;另一方面,宏觀政策穩增長決心不改,後續降準降息均有望落地,擴內需所有政策發力有利於改善居民預期,資本市場改革下的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空間也較為可觀。
産業趨勢來看,中國AI市場格局正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迅速轉型,2025年AI應用進入爆發期,並不斷催生出新業態和商業模式,AI+産業趨勢驅動尚處於上半程。估值方面,當前A股核心指數估值位於2010年以來中位數附近,港股科技指數市盈率24倍左右,估值泡沫有限。政策方面,後續擴內需所有政策有望帶動居民預期改善,資本市場改革下的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空間可觀,有利於增強A股活力和韌性。
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受益於提振消費政策的內需板塊和漲價相關的資源品機會;中期仍看好科技産業趨勢下的“新質牛”資産主線,如AI+的AI應用、人形機器人、智慧駕駛、智慧穿戴、國産算力,以及低空經濟等。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