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深圳擬建立 P2P網貸黑名單制度

  • 發佈時間:2016-05-04 07:29:46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e租寶、大大集團、快鹿投資、中晉係……近來,P2P網貸“跑路”事件頻發。深圳擁有700多家P2P網路借貸平臺,數量高居全國第一位,如何加強行業監管備受關注。

  記者從市金融辦給市人大代表的建議答覆獲悉,我市將探索建立P2P網貸平臺黑名單制度。進入黑名單的平臺,法人代表及主要股東終身不得進入金融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

  ●我市P2P網貸平臺數量全國第一

  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在深圳商事登記註冊的各類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突破2295家,業務規模僅次於浙江省,居全國第二。其中,擁有活躍P2P網路借貸平臺712家,數量全國第一;成交額2641億元,成交額佔廣東省84.05%、佔全國22.81%。

  總體來看,行業發展具有兩大特徵。第一,我市作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發源地”和“集聚地”,已培育了一批具有發展潛力和業界標桿效應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呈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趨勢。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紛紛涉足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第二,通過資本市場轉型升級已成為我市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下一階段發展的主要趨勢。例如,紅嶺創投積極借殼主機板上市,創業平臺及時雨被上市公司康達爾收購等。

  去年發現151家問題平臺

  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和P2P“重鎮”,我市P2P平颱風險問題尤為關注。2013年以來深圳發生問題P2P平臺達207家,問題平臺率28%。2015年一年中,深圳新發生停止經營、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情況的問題平臺151家,佔全國13.06%,居全國第二。

  P2P網貸平臺最大風險隱患為流動性風險,不少平臺自設資金池,出現“大拆小、長拆短、期限錯配”的情形,每月“借新還舊”或是用平臺自用資金墊付投資者利息。資金鏈一旦斷裂,流動性風險突出。過往“跑路”平臺多為平臺墊付資金鏈斷裂、提現困難,導致平台資金擠兌、清盤。

  2015年,我市公安機關依法查處了61家涉嫌非法集資的P2P平臺,佔非法集資案件總數的36.1%,涉及金額47.4億多元,涉及投資人8.4萬多人。特別是公安部門依法查處了規模較大的融金所、國湘集團等,在P2P行業內産生了較大的震懾作用。

  ●今年起不再新增P2P平臺

  下一步如何防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風險,保障市民的財産安全?市金融辦表示,首先就是嚴格控制平臺的新增數量。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市不再新增P2P平臺數量,待現有平臺按照銀監會監管要求全部整改規範完畢後,再視實際情況適當控制節奏。

  同時,探索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學習借鑒香港消費信貸領域“神秘顧客”的先進經驗做法,即選擇或培訓一批個人資信狀況良好、熟悉P2P平臺運營規則的“社會監督員”,不定期對隨機抽選的P2P平臺進行實地“明察暗訪”,特別是針對平臺利率指標、期限錯配,或是否涉嫌欺詐、自融業務等各種問題進行測試評估,充分調動併發揮社會監督力量。

  ●建立黑名單制度實現分級管理

  在許多業界學者看來,建立黑名單制度是網際網路金融監督的重要措施。這一制度,有望在深圳率先實施。市金融辦表示,當前我市正探索建立P2P網貸平臺分級分類管理和黑名單制度。將組織對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進行分類評級,設置A(優良)、B(良好)、C(關注)、D(不良)四個檔,評級結果作為衡量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的風險程度,實施日常監管的重要依據。特別是進入黑名單的平臺名單,其法人代表及主要股東將終身不得進入金融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

  當前,我市還正在研究開發建立全市地方金融風險預警和監管平臺,實現資訊化電子監督手段,克服地方金融監管力量薄弱、手段不足的缺陷,逐步建立健全我市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機制。通過上述措施,從源頭上控制試點風險,保障P2P平臺公司成立以後的持續健康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