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眾生相:螞蟻領跑、京東巨虧、陸金所抑鬱
- 發佈時間:2016-04-26 09:25:0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近年,外界一直將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稱為BAT(百度、阿裏、騰訊),但由於百度發展放緩,業界一度曾將三大巨頭更新為ATM(阿裏、騰訊、小米)。
不過,馬雲有不同的想法。
2015年11月,馬雲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放出豪言,ATM的M,應是阿裏係的螞蟻金服。彼時,螞蟻金服的估值為450億美元,比小米的460億美元略低。
如今,馬雲的M已領先雷軍的M——2016年4月中旬,螞蟻金服順利完成B輪融資,市場估值達到600億美元。
綜合多家媒體資訊,4月中旬,螞蟻金服完成B輪融資,此輪融資額超過35億美元(約227億元人民幣),當前估值已達約600億美元(約3885億元)。
據預計,如在近兩年上市,螞蟻金服有望成為2010年農行上市以來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馬雲當時還抨擊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問題——靠做交易量來融資,他説“這種商業模式見了鬼了,5年都賺不到錢的”。
馬雲認為商業模式很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 就是規模化盈利,他提出的數字是得有100億人民幣的收入、30億以上的利潤。
由此看,中國達到此標準的網際網路公司只有四家,即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和百度。
2015財年,螞蟻金服第一次實現了30億以上的利潤,且建立了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顯然,馬雲在去年底並不是亂吹牛皮。
網際網路封神榜從BAT到ATM,螞蟻金服的崛起靠的是什麼?在筆者看來,也沒什麼神功,主要是潛心修練多年的絕招“一陽指”——由支付寶發展而來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
馬雲靠著“一招鮮”,暫列中國網際網路界五大高手之先,身邊則環視著騰訊、百度、京東金融以及陸金所。與估值已經600億美金的螞蟻金服相比,其他四大網際網路金融巨頭的優勢和短板又分別在哪呢?
京東金融 連年虧損中砸錢佈局
據業內預計,2015年螞蟻金服的的稅前利潤應在30億至50億元人民之間。至此,螞蟻金服已實現連續三年盈利,完全具備了在A股上市的條件。
連續三年盈利,螞蟻金服的業績顯然讓京東金融大流口水。
應該説,京東金融是在佈局上最像螞蟻金服的互金巨頭。從電商時代開始,京東就跟隨阿裏亦步亦趨,並取得成功。
在阿裏將金融業務剝離成立單獨的螞蟻金服集團後,京東金融也隨之獨立。
可以説,京東金融在國內是螞蟻金服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但和母體京東集團一樣,經營數年,不但沒有賺錢,虧損金額還一再攀升,現階段唯有靠做大規模給市場想像力來融資續命。
京東金融虧了多少,一直沒有對媒體明説。外界只知道,在2015年京東集團虧損的94億人民幣中,京東金融是虧損主力之一。
京東金融目前有7個以上的業務版塊。2016年2月27日,國內財經界廣有影響力的《》報道稱,截至2015年6月,京東金融7塊業務中只有供應鏈金融是獲利的,其他業務仍在“砸錢佈局”。
跟螞蟻金服的差距,一方面是京東業務體量和阿里巴巴的業務體量的差距造成的。支付業務、消費金融、貸款……京東金融跟螞蟻金服有著數量級的差距。
不過京東的策略很聰明,選擇了螞蟻金服暫時沒有發力的領域,如股權眾籌大肆宣傳炒作,還通過媒體宣佈自己是網際網路金融三巨頭JAT(J是京東、A是螞蟻金服、T是騰訊)之一。
輿論造勢無法掩蓋京東因為戰略的失誤造成的先天不足,劉強東本人曾經公開承認,最大的失誤是對支付的重視不夠,認為支付沒有價值。支付上的孱弱,影響了京東金融的進一步做大做強。
陸金所不可小覷 P2P風險成隱憂
陸金所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是螞蟻金服不可小覷的對手。陸金所至今也沒有賺錢,2014年甚至虧損4億余美元,2015年也虧損數億人民幣,但陸金所自己預計其最快可在2017年實現盈利。
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有雄厚資本,和不錯的政商關係,也有多年運營金融業的經驗積累,所以被稱為“含著金鑰匙”出生。
陸金所有著機構業務優勢,與更靠近消費市場的螞蟻、京東展開錯位競爭,陸金所在P2P領域全面開花,給用戶的收益率也更高,因此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青睞。
只是不容忽視的是,國家正在強力進行網際網路金融整治,P2P是重點。經濟下行,P2P的風險也正在加大。
近期陸金所被媒體曝出高層大變動,也讓外界對這個平安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箭頭的未來心生疑慮。在《財經》報道中,陸金所的組織架構不穩定,高管人員流動較大。
同時其産品線、業務線的更替較快,高管團隊對業務開展類別的主觀性較強。
作為一家從P2P起家,心懷巨頭夢的互金公司,陸金所也言稱要打造成平臺。不過,理財是一個低頻的需求,不像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等從支付起家,用戶的活躍度和粘性都要更勝一籌。
因為用戶活躍度低,陸金所的獲客成本變得非常高,這勢必成為陸金所成長的天花板。
百度金融 搜索帶不來金融場景
在BAT三巨頭中,百度或許最為鬱悶。如今百度市值只有667億美元左右,相對市值2000億美金的騰訊和阿裏,B已全面掉隊。
在移動時代初始,百度選擇了“旗下有13款APP用戶過億”的故事來維持市值和想像力,但市場對此並不買賬,於是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金融成了百度新的選擇。
繼支付寶推出網際網路金融的標誌性産品餘額寶並走紅後,百度很快在支付、理財等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佈下棋子。
但在其他一些領域,百度似乎總要慢螞蟻金服和騰訊一步,例如在國家公佈的首批5家民營銀行中,有阿裏係的網商銀行和騰訊係的微眾銀行,百度缺席。
在央行公佈的首批8家進行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機構中,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騰訊旗下的騰訊徵信赫然在列,百度再度無緣。
但對百度金融來説,最要命的還是先天基礎的孱弱——賬戶和場景的缺失。在金融領域,素有得賬戶者得天下的説法。
百度從搜索業務起家,用戶在使用前無需註冊一個實名賬戶,所以本身的賬戶基礎較差,這影響到了後續所有金融業務的發展。
另一方面,金融的産生和發展離不開場景的支撐,支付寶有今天的局面,是因為有淘寶、天貓這個巨大的電商場景在打底。但百度原有的搜索業務,很難在場景方面進行延伸。
這也是百度為何宣稱要投200億搞O2O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佔下線下場景,百度失去的不僅僅是O2O,還將失去網際網路金融最關鍵的場景之戰,那麼百度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將大大縮水。
騰訊 有爆款産品缺宏觀戰略
四大高手之中,騰訊金融是最有潛力和阿裏係螞蟻金服一較高下的。雖然線上上場景中,騰訊電商已徹底宣告破産,但在更加廣闊的線下場景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目前正陷入焦灼之中。
騰訊有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現象級産品——微信紅包,一度讓馬雲也驚呼被偷襲珍珠港的撒手锏。不過微信紅包雖然一度攪動網際網路金融界,但不少用戶根深蒂固地把他當成了一個遊戲,而沒有當成金融産品。
頑固的用戶使用習慣,逼得微信不得不使出提現收費這一有損體驗的招數,強迫用戶養成微信支付的消費習慣,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要説螞蟻金服和騰訊差別,不能忽略的一點是雙方數據源上的差異。騰訊積累的數據以社交數據為主,和螞蟻金服基於交易數據為主的數據類型相比,在金融業務上應用的有效性上稍差。
再加上微信本身實名制的缺失,以及在如何利用大數據做風控的積累上也不如螞蟻金服。導致目前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還只有微信支付一個爆款産品,其他領域跟螞蟻金服的差距都比較大。
當然,除數據基礎不同,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整體戰略目前也不甚明朗。業內有言,騰訊做網際網路金融,是因為覺得金融業務能賺錢,覺得自己有用戶,能做好金融。
而螞蟻金服走上網際網路金融的道路,是因為內生於阿里巴巴的電商體系,在從事電商的過程中,需要解決支付、資金流的問題,基於原有業務自然延伸出了金融。所以一個是人為要做,逆留而上,一個是順勢而為,順水行舟,二者難易有別。
戰略不清導致騰訊金融目前存在著一些左右互博的現象,微信紅包VSQQ紅包,理財通VS微眾銀行、財付通VS微信支付,內部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內耗不斷。兩會期間,有記者問馬化騰,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何時才會像螞蟻金服一樣獨立出來。
馬化騰回答説,騰訊具體要不要搞一個金控公司,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形式,長跑不是看你穿什麼衣服、貼什麼標語,還是看你的內力。完美地打了一個太極,卻無法掩飾真實的尷尬。
這兩天,騰訊的金融業務還遇到一件煩心事。4月22日下午,有媒體曝出騰訊旗下微眾銀行A輪融資談判失敗,“基本流産”。至於失敗的原因,報道稱“主要是上線一年多來,業績沒出來”。
4月23日上午,微眾銀行回應媒體,稱上述報道失實。雖然,微眾銀行否認首輪融資失敗,但其融資高舉輕放、雷聲大雨點小已是事實。微妙的是,在微眾銀行的回應中,將外界説的首輪融資變換了説法,成為“正常的資本補充”。
當然,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場長跑,目前他只在國內發展了三四年時間,螞蟻金服雖然暫時領跑著全行業,但要想就此高枕無憂還早了點。在這個變化以秒計算的時代,風雲不定。
何況,打敗自己的往往不是對手,而是自己。馬雲説過,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優勢只能保持3年左右,之後找不到新的優勢,則有可能被別人超趕。希望馬雲的反思,能成為螞蟻金服的警鐘,時常敲響在耳邊。
文章原載: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