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陸金所融資12億美元瞄準IPO 一站式理財待監管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1-20 11:38:50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素宏  責任編輯:畢曉娟

時隔一年估值接近翻番,P2P業務幾經騰挪,IPO路線進一步明確,監管前景尚存不確定性

  時隔一年估值接近翻番,P2P業務幾經騰挪,IPO路線進一步明確,監管前景尚存不確定性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第一梯隊再添新成員。1月18日,陸金所宣佈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185億美元。同時,陸金所IPO路線進一步明確。

  從P2P業務起家的陸金所,發展之路也是與P2P愛恨相生的過程,去年先是剝離P2P業務、繼而又宣稱要做P2P行業的“天貓”。在當下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銀行理財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陸金所融資並計劃上市對P2P投資者來説,似乎是個好消息。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陸金所累計註冊人數達到1888萬。

  不過,幾經騰挪的陸金所依然面臨P2P業務、一站式理財與監管規則的適應性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在P2P監管細則尚未落實的大背景下,陸金所面臨的監管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

  時隔一年估值近翻番

  1月18日,陸金所宣佈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其中包括B輪投資者9.24億美元投資和A輪投資者行使認購期權投資的2.92億美元。

  在引入融資之後,平安集團的持股比例也進一步稀釋。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B輪融資後,平安集團對陸金所的持股比例將從48%降到43%左右,但仍是最大股東。

  過去一年,陸金所的估值水漲船高。2014年12月陸金所引入戰略投資者摩根斯坦利時,市場對其估值還在100億美元左右,一年多的時間,陸金所的估值已接近翻番。

  投之家CEO黃詩樵曾表示,通常情況下,P2P平臺的估值大約是平臺的貸款餘額×1或1.5倍。陸金所2015年三季報披露,目前資産管理規模已達2000億元人民幣,那麼陸金所相應的估值在2000億元到3000億元人民幣之間,約合300億—450億美元。據此來看,陸金所185億美元的估值並不高。

  估值大幅提升背後,陸金所的盈利問題也引來關注。此前有媒體報道,陸金所2015年預虧損約4.15億美元,2016年會繼續虧損6800萬美元,但到2017年會明顯好轉。

  對於這一點,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這個數據不是真實的。”他透露,目前陸金所確實需要投入,2016年、2017年還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需要快速做到一定的規模,把整個平臺效率提高,把大數據能力提高。

  不過,陸金所相關負責人未透露具體的業績,該負責人稱,由於陸金所母公司平安集團是上市公司,陸金所的相關經營數據只有在授權情況下才能披露。

  謀IPO高管一度震蕩

  伴隨B輪融資、估值大幅提升而來的,還有陸金所IPO的最新進展。

  18日,陸金所向新京報記者確認,陸金所的IPO計劃最早會在2016年下半年實施,有可能登陸國內戰略新興板,國外市場也在考慮範圍之中。

  為了達成IPO目的,陸金所在去年業務調整頻繁。

  2015年5月,陸金所將旗下P2P業務剝離至平安普惠金融事業部。該業務集群整合了陸金所的P2P業務以及平安的直通貸款、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未來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

  8月,陸金所宣佈搭建控股公司,向平安集團發放19.5億美元可轉債,將集團下原本的普惠金融、前海交易所等納入陸金所控股公司。隨後宣佈將與前海徵信聯手打造P2P行業的“人民公社”,完成平臺化建設,外界將此稱為打造P2P行業的“天貓”。

  業務調整的同時,陸金所管理層也在不停走馬換將。

  從2011年9月成立以來,陸金所成立4年裏換過了4任總經理,陸金所甚至在2014年修改公司章程,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總經理擔任修改為由董事長擔任。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裏,陸金所董事長未曾變動,一直為計葵生。

  在去年上任的高管中,除了總經理葉朋來自阿裏之外,銀行係高管佔很高比例,包括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的高管。其中,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原副主任楊曉軍,擔任了陸金所副董事長。

  一位陸金所內部人士曾對媒體表示,過去陸金所團隊構成以網際網路+保險人才為主,而隨著業務發展,團隊逐漸需要包括網際網路+銀行、保險、資産管理等綜合金融團隊,調整也就成為必然。

  一站式理財仍待監管考驗

  以P2P起家的陸金所正在擺脫對P2P的依賴。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透露,2015年陸金所P2P佔整個平臺的交易量僅為10%,“大部分的量來自普惠金融事業部,小部分是從第三方來的,估計今年第三方的業績貢獻會更多一點。”

  在目前的陸金所網站上,P2P與理財、基金、現金管理、高端理財等欄目平行。計葵生此前曾表示,陸金所開放平臺戰略是全方位的,是一個開放的一站式網際網路投資理財平臺。

  不過,對於成功實現了剝離P2P業務、又意圖搞P2P行業的“天貓”的陸金所來説,其一站式理財面臨的監管前景尚有待觀察。

  2015年12月28日下發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禁止P2P平臺“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産品”,並設18個月過渡期,如按這一規定執行,一站式理財可能面臨合規難題。那麼,一旦18個月的過渡期結束,央行徵求意見稿開始實施,是否會迫使陸金所在業務模式上作出改變?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雖然陸金所經歷一系列業務調整,但仍然從事P2P業務,那麼對應的P2P部分業務就要受到相關法規的監管。

  對於一站式理財的合規性問題,陸金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監管要求尚未到執行階段,未來如果需要,一定會按照監管要求來做調整。

  一位網際網路金融觀察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背靠平安集團這棵大樹,平安集團所擁有的基金、保險等一系列牌照,可以授權給陸金所使用,這就為陸金所從事上述業務提供了依據。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廣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副會長朱明春認為,陸金所已經不是單純意義的P2P平臺,這一監管規定對於陸金所的業務全局不會産生非常大的影響,不過,為了應對監管要求,陸金所可能會考慮在操作層面,將P2P業務與整個平臺明顯區分,將P2P業務以第三方連結的形式呈現在陸金所網站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