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微粒貸被吐槽:不顯示還清貸款 多次徵信不利於貸款

  • 發佈時間:2016-04-14 09:27:22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張曉莉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圖一)

  (圖二)

  (圖三)

  上月3日,微網志用戶爆料自己點擊微信裏的微粒貸只想了解業務,沒想到被其向人行查詢了個人徵信,而這一行為後來影響了他的房貸。一時間,網友紛紛吐槽。那麼,微粒貸徵信查詢是如何遭到網友質疑的?網際網路金融徵信目前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本期《北京晨報·金融週刊》帶您一起了解微粒貸的四大“槽點”和網際網路金融徵信的痛點。

  槽點1 徵信無明顯提示

  北京晨報記者在手機上點擊了“微信”-“錢包”-“微粒貸”,接著出現了“微信上可以借錢了”的頁面(圖一),繼續點擊“申請額度”,彈出“請先同意微眾銀行查詢人民銀行……相關協議”(圖二),勾選後即輸入密碼頁面(圖三)。記者邀請了幾位同事一起體驗,除了一位對産品有了解的同事點擊條款查看,其餘同事在勾選和輸密碼的時候表示“有點蒙”。

  “我對微粒貸不了解,初次接觸很可能就直接勾選了,不會點開看。平時下載軟體習慣了直接點下一步,感覺條款都沒什麼用。”市民王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説。為此,記者採訪到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的胡繼曄教授,胡教授認為:商家在重要事宜上應當重點甚至強制性地提醒消費者予以特別關注,例如在新辦信用卡時,申請人須抄寫重要條款以達到強制注意的目的,並指出微粒貸在對於重要資訊的提醒上,應該以明顯方式提醒消費者特別關注。

  槽點2 大數據徵信難落實

  微粒貸産品上線之初,騰訊曾表示主要運用社交網路的海量資訊為用戶建立基於網際網路資訊的徵信報告。然而,當市民發現其徵信方式仍為人行徵信記錄後,網友吐槽何來大數據徵信?為此記者撥打了微眾銀行客服電話,客服提示貸款需首先勾選並輸入密碼同意人行徵信,否則無法進行貸款。同意之後由系統進行評估,至於記者問到評估的標準,客服表示具體規則不太清楚。

  胡教授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十二條“中國人民銀行有權對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下列行為進行檢查監督”的規定,從法源上肯定了人行徵信的權威性。微粒貸通過人行向用戶徵信是可以的,但這只是基礎部分,基於網際網路資訊的徵信才是其發展的重點。

  槽點3 “發放額度”為“授信額度”

  有市民在使用微粒貸的過程中反映,自己的授信額度是5萬元,但只借了500元,在人行徵信報告上顯示為“發放貸款5萬元”。對此記者再次致電微粒貸,客服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微粒貸為迴圈貸款産品,徵信報告中的“發放額度”為産品的“授信額度”。因此,市民微粒貸有多少授信額度,徵信報告中就有多少發放金額。

  槽點4 不顯示“還清貸款”

  如果市民曾經在微粒貸貸款且已還清,在向其他銀行貸款徵信時遭到質疑,微粒貸客服指出,這種情況可以要求微粒貸開具證明,證明其還清貸款,從而不會直接影響到其他貸款。因為在人行的徵信報告中,微粒貸的貸款是否還清一欄顯示為0,而傳統貸款顯示為還清貸款四個字。

  槽點5 多次徵信不利於貸款

  在記者問到市民還清貸款後,進行微粒貸二次貸款時,是否還會被徵信?客服回答不一定。對於多次徵信到底會不會對市民産生影響、有哪些影響?胡教授表示,會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多次徵信于市民而言是一種打擾,但徵信和個人信用是兩碼事兒,歸根結底還是個人信用佔主導影響。記者從人行獲悉,市民每年可免費查詢2次個人徵信報告,第3次以後每次收取費用25元。

   ■專家解讀 網際網路金融徵信痛點

  痛點1 央行徵信數據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央行徵信系統雖然覆蓋了8億人,但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係的只有3億人。業內人士提出有銀行信貸記錄的人佔比較少,市民的融資需求因此無法得到滿足。胡教授認為,央行徵信數據主要來自銀行、社保,甚至包括通訊、水電暖氣等費用的繳費情況,具有權威性,是基礎性數據,而各家網際網路金融徵信依靠大數據,對於大數據的利用是網際網路金融要考慮的重點。

  痛點2 大數據統計有難度

  “大量的數據如同成堆的沙子,如果沒有統計和利用便不會形成將沙子變成混凝土建築物的價值。”胡教授説,統計才是數據變成價值的有力方式。中誠信的負責人也曾指出收集、整理數據非常重要而且並不容易。此外,在資訊採集的過程中,民間徵信機構又會面臨諸多限制,如《徵信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徵信機構採集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病史資訊以及法律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資訊。

  痛點3 徵信資訊難共用

  各徵信機構互相競爭,而數據是各自的財富和資源,胡教授指出,基於各自商業機密保護,各徵信機構之間資訊共用可能性不大。金信網負責人曾表示,建議由中國網貸協會牽頭、央行徵信中心指導,設立P2P徵信中心,平臺可以通過徵信中心查詢借款人資料,並以付費的方式從徵信中心購買專業徵信報告。 記者 張曉莉 實習記者 張慧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