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存管的“兩難”
- 發佈時間:2016-03-09 16:27: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P2P平臺的資金存管問題無疑是各方關注焦點之一。而最有意思的是,談及這個問題,不管是P2P平臺還是商業銀行,似乎都有説不盡的“難處”。
根據《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儘管《徵求意見稿》給出了18個月的整改達標時間,但是許多P2P平臺卻坦言“壓力山大”。據了解,目前有不少P2P平臺對外宣稱與銀行達成了存管意向,但真正與銀行實現系統對接的平臺僅10家左右,而網貸之家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行業累計平臺數量已達3944家。
壹佰金融的創始人兼CEO洪建榮坦言,壹佰金融在去年8月底就與民生銀行簽訂資金託管協議,也與中銀保險簽署履約保證險協議,但相關業務的對接到現在依然進展緩慢。“可能因為監管細則還未落地,銀行、保險公司對相關業務的具體操作有顧慮。我們希望政策層面能加強對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合作的政策支援以及具體指導,幫雙方的合作清除障礙。”捷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也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各個機構爭相去跟銀行談,競爭激烈了推進的進程相對就會變慢。此外,有些銀行的業務部門會等總部規則制定完成才開始執行,這些都變相增加了時間成本。”
一邊是P2P平臺深感資金存管推進緩慢、連連叫苦;另一邊的銀行也是“有苦難言”。不少銀行業內人士坦言,技術不是問題、人員也不是問題,最擔憂的還是若有平臺跑路拖累銀行的聲譽。一家股份制銀行資金託管部人士坦言,“雖然已經説明瞭是存管,但多數個人投資者其實並不明白何為存管,一旦發生風險跑到銀行追責怎麼辦?”
首金網總裁周健稱,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從蠻荒發展到精耕細作,各平臺發展良莠不齊。“e租寶等事件的發酵讓行業口碑受到打擊,輿論乃至整個社會都因此對P2P行業留下詐騙、非法集資的刻板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這樣的氛圍的確讓銀行為難。”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了解到,由於接連發生P2P平臺跑路的風險事件,多家開展P2P平台資金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不僅提高了相應門檻,而且有意放緩了推進速度。
據了解,目前多家銀行要求P2P平臺實繳註冊資金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或者要求平臺實際控股股東為大型國有企業、主機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或該平臺已獲得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等。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正常運營的2033家P2P平臺裏,註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共有737家,3000萬元以上的至少990家,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1811家。由於工商資訊披露不完善,這些平台中無法查詢到實繳資本金。但實繳資本能達到上述三個門檻平臺,應該只有極少數。
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嚴防聲譽風險也屬情理之中,最後還是需要部門出臺進一步的資金存管細則。
或許這也是多數P2P業內人士的希望。票據寶CEO李華軍建議,應加強市場風險監管規則,嚴格要求仲介機構實施資金的第三方託管制度。“託管與存管仍然有幾個顯著區別,託管內容包括取得投資資産的交易數據,由銀行來單獨實施資金清算,對資金賬戶的管理是否存在交易真實性判斷能力等行為,而存管只是對交易結算資金統一保管。因此,託管的意義要大於存管。”
此前紫馬財行與德陽銀行、融寶支付,三方共同嘗試建立聯合託管。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希望未來三方在資金託管、支付安全、風險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安全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