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首付貸火熱引擔憂 業內稱暫不會引發大範圍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3-09 08:51: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丹丹  責任編輯:畢曉娟

  近期,各類首付貸産品備受追捧,其背後的風險同樣廣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了首付貸産品,甚至有平臺月成交額達數百套。

  網貸315 CIO李子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多元化首付貸産品的出現,表面上是緩和了供需之間的矛盾,在有效的管理分割、打包、出售債權産品的交易機制未形成之前,實質是在通過杠桿化的操作推動畸形需求釋放,風險極有可能從地産領域傳導至金融體系,表面的均衡不是健康的穩態,存在隱患。

  李子川分析指出,好在我國的信用衍生品市場幾乎沒有起步,在此類産品總量不大的情況下,影響程度還需要看後續的監管態度跟産品的普及情況。

  風險會或向兩端傳遞

  房價飆升的背後,首付貸異常火爆,不過,如果房價下跌,這類産品的杠桿風險可能會暴露,而且這種風險極有可能從地産領域向金融體系、理財産品投資人兩端傳遞。

  “首付貸類産品的放貸端通常會把這些債權打包成理財産品,放到P2P線上平臺讓普通投資者購買從而賺取利差,這就好比在去年股市好的時候,很多金融機構和P2P平臺推出股票配資的業務一樣。但房産交易本身具有交易週期性長,不確定因素大,處置、變現抵押房産週期長等特點,遠不如股票交易方便靈活,一旦樓市出現較大波動,這種風險最終會轉嫁到投資者個人,這是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雙方均難承受的。”銀率網分析師閆博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

  “當利率水準較低,且房屋價格不斷上漲時,首付貸用戶還款壓力較小,甚至可以通過房屋再融資保證貸款償還,一旦形勢反轉,違約情況可能會大面積發生,買單者將是社會大眾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首付貸的具體操作模式上,投資人與借款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平臺方為推升交易量,目的是佣金或者去庫存,一旦投資者認購相應債權實現風險轉移,平臺極有可能放鬆對借款者的監督管控。”李子川表示。

  閆博鍇進一步表示,首付貸一般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或者P2P網貸平臺發放的産品,在這些機構貸款的個人資訊無法第一時間體現在央行徵信系統上,這讓銀行難以了解貸款買房人的實際負債情況,無法判斷借款人是否具備應有的還款能力,這種按揭貸款用戶的增多,勢必讓銀行房貸品質下降,貸款違約率提升。

  首付貸産品風險大於收益

  對於買房人而言,閆博鍇表示,不同於銀行按揭貸款,具有貸款時間短、利息高的特性,首付貸對於借款人來説雖然是降低了買房的門檻,但並不意味著減少了購房成本,而是把應付的首付款轉嫁到每月的還款中,未來還貸過程中將支付更多的利息,加上房貸月供,借款人背負多重的還貸壓力。

  禮德財富執行副總裁李淵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部分購房者使用首付貸的目的是為了炒房。假如房價大幅度下降,達不到購房者對房價的心理預期,購房者極有可能逾期不還,甚至造成壞賬。

  不過,李淵補充稱,首付貸的利率較高,使用首付貸來購房、炒房的人只佔實際購房者的一小部分,再加上購房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購買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在房價穩定的前提下,首付貸還不至於引發大範圍的金融風險。

  李淵坦言,總體來説,首付貸産品的風險大於收益,不建議投資人購買首付貸産品。中國居民個人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是由央行統一進行宏觀調控的。通過民間二次借貸的方式支付首付,使得不符合條件的購房者也能向銀行貸款,相當於越過了金融貸款審核的門檻,中間存在一定騙貸的嫌疑,是不符合相關政策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