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網貸不良資産處置成新風口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59:06  來源:東方網  作者:崔敏  責任編輯:張明江

  伴隨網貸行業迅速發展,不良資産規模也不斷攀升,這使得網際網路不良資産處置成為新的投資風口。據相關機構測算,圍繞網路借貸而起的不良資産處置衍生業務鏈條就已經有近百億的市場空間。

  市場空間巨大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網貸行業總體貸款餘額是4394.61億元,而零壹財經統計數據是4253億元。選取大概中間值4300億元測算的話,P2P平臺的壞賬規模在645—860億元。即使按照機構外部轉讓的下限10%—20%來測算,圍繞網路借貸而起的不良資産處置衍生業務鏈條就已經有近百億的市場空間。

  原動天(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CEO殷賓表示,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速,加之整個行業準入門檻低、缺乏監管,所以網貸成為孕育不良資産與壞賬的“溫床”。

  網貸天眼CEO田維贏表示,經濟下行,不良資産呈上升趨勢。同樣,網貸不良資産的規模也在逐步上升。未來網貸不良資産的處置肯定會觸網,觸網後能夠讓網貸不良資産的處置和效率更高,也會讓不良資産原來線下的模式資訊透明化。

  好貸網副總裁吳昊表示,經濟增速放緩,網際網路金融進入洗牌階段,“不良資産”成為很多企業的“香餑餑”,也會引爆網貸不良資産處置行業發展。

  諸多問題待解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青年會秘書長高震東表示,網貸不良資産處置還有幾個問題有待突破,例如處置週期、流動性、成本折價率、處置手段灰色地帶等。

  共鳴科技CEO陸雨泉分析,由於不良資産地域性比較分散,對於網貸平臺來説處理成本過高,需要專業機構進行規模化處理。

  殷賓分析,對於傳統催收公司來説仍存在著諸如服務區域、業務規模受限,人工處置流程緩慢;公司分散,缺乏與上游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個體力量有限,中小散單無法消化;各自為政,資産管理未形成統一規範;數據庫不完善,資訊匹配度不高等局限性。

  “特別是一些小而分散的網貸逾期、壞賬或者不良資産等,很難找到精準合適的催收機構接單,畢竟傳統催收方式的人員和溝通成本太高了。而一般網貸機構如果自己催收的話,則受制于自身規模和運營成本的因素,很難在全國或者跨越國際佈局處置網點和強大的催收團隊。”殷賓補充道。

  田維贏認為,目前網貸不良資産都存在於P2P平臺自己手中,主要由自有的風控和催收處理,願意披露、與資産處理公司合作的平臺較少,大大降低了不良資産的處置效率,也造成了資産的流失。

  而58同城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周世寶則認為,網貸不良資産處置的法律界定模糊,資産清收有著不少法律盲點,實施資産清收過程通常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從司法的角度來看響應速度緩慢、司法保全機制不健全;從網貸平臺角度來看,逾期資産的響應機制不太健全。目前大部分平臺比較重視的是貸前的審查,貸中、貸後偏弱。另外,平臺的動態預警偏差,客戶借款後的動態資訊無法得知,數據源無法獲得,借款客戶的新增貸款和經營數據無法掌握。而且,行銷端的業務人員流動性較大,短期利益驅動較強。” 九斗魚首席風控官陳宇光表示。

  陸雨泉認為,未來網貸不良資産處置將更專業化,針對不同類型的不良資産會給一個合理的定價,讓不良資産的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另外針對不同的資産,如房産、車輛、小額信貸等,都有相對應專業的資産處置公司,這些機構也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網際網路化是趨勢

  吳昊分析,網貸不良資産處置是一個資訊嚴重不對稱的行業,所以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不良資産定價問題、不良資産處置不透明、處置方式過於單一、效率低下、違規操作、內部交易等“灰色地帶”頻繁出現。而當下“網際網路+”不良資産處置的方式,將突破這些行業痛點,引領行業的變革。

  周世寶分析,未來網貸不良資産處置的行業將向平臺化、網際網路化、多元化發展。“在不良資産處置的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催收公司逐步認識到了風險數據的重要性,貸後數據的整理和積累正成為行業謀求多元化的契機,將不良資産資訊轉化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行業積極探索的方向。”周世寶補充道。

  陳宇光表示,“目前隨著市場變化,也出現了很多通過O2O形式進行不良資産處置的公司,他們承擔了類似于催收公司的整合、管理機構角色,一端對接不良資産公司,另外一端對接各地的催收公司。”

  殷賓分析,目前主要有“網際網路+”模式、“+網際網路”模式、AMC(四大資管)轉型模式以及資訊服務模式四大類處置網貸不良資産的方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及進程的加快,不良資産也開始借助“網際網路+”衍生出一些新型的、高效的處置渠道。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網際網路+”類網貸不良資産平臺已有數十家,覆蓋處置平臺、催收O2O、資訊搜索、網路拍賣等多個業務領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