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微信提現收費震驚朋友圈

  • 發佈時間:2016-02-16 09:47:1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孫奇茹 范曉  責任編輯:畢曉娟

    當大家都還在假期後遺症裏沒有回過神來,昨天傍晚,微信宣佈下月起提現收費,這枚震驚朋友圈的重磅炸彈,把上班族們的玻璃心一舉炸成了蜂窩煤。

  憑藉簡單快捷、幾乎無收費等特點,微信支付正逐漸贏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但當微信錢包提現開始收費時,人們從心理上難以接受。“支付寶,你要挺住!”“微信是要幫馬雲一統天下嗎?”網友們議論紛紛。儘管微信方面宣稱此次調整只是將去年實行的轉賬收費改為提現收費,但實際上,所有轉賬都是直接進入零錢包,要想真正轉到銀行卡上,就得掏真金白銀的手續費。而且,與此前每月2萬元的免費轉賬額度相比,這次調整後,微信方面只給出終生1000元的累計免費提現額度,因此數億用戶們實際從下月起幾乎吃不到微信免費轉賬的大餐了。

  提現:千元收1元手續費

  昨日傍晚,微信客服發佈公告: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的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但同時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具體收費額度按照提現金額的0.1%執行,每筆至少0.1元,同時每位用戶可獲贈1000元的免費提現額度,而且同身份證賬號共用。

  “愛發紅包的注意了,算算成本再出手。”剛剛經歷春節紅包雨,手機用戶們不得不面對所有紅包都得被零錢提現拔毛的現實,除非你全部都花掉。

  小額高頻的社交轉賬一直都是微信錢包的特點,所謂“蒼蠅也是肉”。記者簡單算了下,如果你要在微信裏提現1000元,就得掏1元的手續費,雖然單筆不多,但頻次稍高估計難免也會“肉疼”。“交物業費、部門發獎金、給父母紅包,都是走微信轉賬,以後只能改支付寶轉賬了。”此前非常青睞微信支付的白領小林有些懊惱。

  去年10月22日,微信開始對轉賬收費,每人每月享有2萬元免費轉賬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收取手續費。以此測算,用戶一個月轉賬10萬元,轉出方需要支付80元手續費;而按照新規,下月起轉出方不再需要支付手續費,但是收款方要提現時,將要支付99元的手續費。兩相對照,微信能多收取19元手續費。

  需要注意的是,舊規中每人每月有2萬元免費額度,但新規中,每人終生只有1000元的免費額度。超出這1000元後,你提取的每一分錢,都需要向微信支付手續費,且收費不設上限。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微網志上質疑:“提現是向銀行賬戶存款,銀行會收手續費嗎?”

  微信提現收費消息一齣,眾多網友研究起了“免費提現”的小秘訣。

  “如果我把搶紅包的錢,直接轉入理財通,再從理財通提現,還需要手續費嗎?”一位網友在微信群中向大家“支招”。但是根據微信提供的收費方案,這一招恐怕行不通。理財通産品如果是從“零錢”途徑購買的話,資金贖回時錢也只能返回零錢包,不能直接提現至銀行卡。

  對此,微信方面表示,提現收費並不是微信支付追求營收的商業化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同時,微信支付團隊正在積極與銀行方面密切溝通,爭取早日實現轉賬、提現交易完全免費。

  “銀行收取的手續費額度沒有披露具體數字,據了解是非常驚人的。”微信一位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中,微信紅包、面對面收付款、AA收款等功能不受影響,免收手續費。

  收費:一場華麗的冒險

  事實上,“免費”、“補貼”一直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吸引用戶的不二法寶。

  “為了上超市買東西打五折,我媽多不愛折騰手機的人,愣是讓我給她裝了支付寶。”回憶起去年的“雙十二”,市民藺女士記憶猶新。這一年的“雙十二”,3萬家超市便利店、大量餐廳甚至小吃店都加入了支付寶的“五折消費”活動。

  只要用支付寶支付,就能享受5折的優惠力度,為支付寶“圈”了大量中老年“粉絲”。回顧多年前支付寶、微信支付剛剛上線時,“轉賬免費”成為不少新用戶嘗鮮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的重要原因。

  那麼,被免費圈住的用戶,是否會因為“收費”而用腳投票流失出去呢?

  “微信支付,經過3年的補貼和培育,市場規模幾乎已經達到了騰訊的預期,就像滴滴快的當初的燒錢補貼大戰一樣。以前是花錢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現在用戶習慣已養成,雖然收費有可能會流失一小部分用戶,但大部分的活躍用戶還會繼續使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

  對於收費帶來的用戶流失,微信似乎並不擔心。在宣佈提現收費的前兩天,一篇名為《微信紅包的10000種花法》的帖子在朋友圈轉机了起來。屈臣氏、家樂福等10萬家零售門店,麥當勞、真功夫等8萬家餐廳,北京、上海、廣州等20個城市的600家停車場,還有很多自主接入的小商鋪,都支援微信零錢支付。

  儘管如此,微信支付的最直接競爭者支付寶則稱,他們將繼續採用提現免費的策略。“我們一直是免費的,也沒有收費的計劃。”支付寶昨日官方回應稱。面對相近的服務業務,有著收費與免費的差別,微信此舉恐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銀行:免費挽留用戶

  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相繼“變臉”,開始對提現、高額轉賬等收費相反,傳統銀行則開始扎堆兒“免費”。

  2015年9月,招商銀行宣佈正式進入“網上轉賬匯款全免費”時代。所有個人用戶無論轉賬至招行同行賬戶,還是跨行、異地轉賬,都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緊跟招行步伐,浦發銀行寧波銀行也陸續開始轉賬免費。

  除了銀行對網際網路金融衝擊的主動應對,監管部門也在鼓勵銀行轉賬進入“免費”時代。

  去年底,央行發佈《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鼓勵銀行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的一定金額以下的轉賬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

  一個從免費轉向部分領域收費,一個從收費嘗試免費,這是否意味著傳統銀行能逐漸佔據上風?

  “手機銀行功能的核心主要還是在圍繞銀行櫃面業務,無法滿足用戶即時場景支付的需求。”銀率網分析師認為。

  針對不夠“接地氣”的短板,銀行陣營也在積極“補課”。目前,幾乎所有手機銀行都支援繳納水電費、煤氣費,手機費充值以及電影訂座、訂酒店、訂機票火車票等;部分手機銀行支援繳納物業費、供暖費,查詢外匯利率等。作為國有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的手機銀行甚至還可以對服務區域繳納學雜費。

  “如果微信能一邊收了費一邊還把用戶留住,那就是真本事。”一位資深從業人士分析。隨著網際網路支付漸成氣候,無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還是傳統銀行,單純拼費率的時代已經過去,拼服務顯然成了更大的競爭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