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虛擬貨幣 > 正文

字號:  

中國版《數字貨幣》:有別於比特幣的設計思想

  • 發佈時間:2016-02-16 09:42:52  來源:環球網  作者:姚余棟  責任編輯:畢曉娟

  “十年後現金很可能將不存在。”不久前,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聯合首席執行官約翰·克賴恩在達沃斯預測。然而,十年後,《數字貨幣》這部金融界大片,極可能在中國“首映”。

  1月20日舉行的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引發關注,會議傳遞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央行將爭取早日推出數字貨幣,並透露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這場會議釋放的資訊一時間引爆市場,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概念個股一片飄紅。甚至有經濟學家認為,把現金扔進歷史的“垃圾桶”,中國央行可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雖然越來越多的消費支付正趨向電子化,但手中的現金即將成為廢紙的現實仍讓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迷惘:究竟什麼是數字貨幣?推出有時間表嗎?最終要否替代紙幣?現行貨幣政策是否適用數字貨幣的監管?全球貨幣數字化帶來的會是什麼?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暢談了數字貨幣的未來。

  紙幣時代接近尾聲?

  “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經濟活動發展而演化的,從早期的實物貨幣、商品貨幣到後來的信用貨幣,都是適應人類商業社會發展的自然選擇。”周小川表示,作為上一代的貨幣,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産品取代是大勢所趨。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目前主要是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周小川還介紹,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和交易,都應當遵循傳統貨幣與數字貨幣一體化的思路,實施同樣原則的管理。

  除此之外,上述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表示,發行數字貨幣可以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援經濟和社會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未來,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還有助於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支付體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嚮往“數字貨幣”的不止中國,種種跡象表明,紙幣時代似乎已接近尾聲。

  2015年10月,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安迪·哈德恩表示,希望廢止現金,以可以向人們實行負利率的數字貨幣取而代之。哈德恩認為,改用數字貨幣將是“偉大的技術大躍進”。

  挪威最大的銀行DNB(De Nederlandsche Bank)日前呼籲,政府應該徹底停止使用現鈔。事實上,在挪威已經有數家銀行關閉了部分支行的現金業務。有數據顯示,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還在使用現金,大部分是老年人。

  2013年8月,德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比特幣將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在美國,一些州也已將比特幣認定為合法貨幣。

  近幾十年,隨著電子金融的興起,使用現金的場合越來越少。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2014年19個最大經濟體的流通中現金餘額為國內生産總值的7.9%,2010年則為8.4%。

  還有觀點認為,少用現金有利於治安和打擊恐怖主義。為此,歐盟委員會最近還宣佈,正在研究是否減少500歐元紙幣的使用。

  與比特幣的設計思想不同

  雖然國家層面貨幣機構發行數字貨幣尚無先例,但作為數字貨幣的一種,神秘人士中本聰設計出的比特幣已于2009年起在全球流通。

  作為當下流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且可以全世界流通,能在任意一台接入網際網路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資訊。

  有意思的是,比特幣曾在中國走紅,交易量佔到全球交易量的70%~80%。2013年,北京一家餐館開通了比特幣支付,這家位於朝陽大悅城的餐館稱,消費者在用餐結束時,只要把一定數量的比特幣轉賬到該店賬戶,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類似于銀行轉賬。根據當年媒體的公開報道,該餐館曾以0.13個比特幣結算了一筆650元的餐費。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下發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對於央行掌控的數字貨幣,會採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來確保數字貨幣運作體系的安全,一開始就與比特幣的設計思想有區別。”周小川表示,央行將運用包括密碼演算法在內的多種資訊技術手段,來保障數字貨幣的不可偽造性。未來的技術也會有升級換代,我們會提前將技術升級考慮在內,從最初就引入長期演進的發展理念。

  周小川的講話還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推出數字貨幣沒有時間表。“中國人口多、體量太大,像換一版人民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十年。所以數字貨幣和現金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是並行、逐步替代的關係。”周小川表示。

  一大波技術難題待解

  隨著貨幣數字化,現行貨幣政策是否適用數字貨幣的監管?這是令業內人士擔心的問題。有專家提出,建立網際網路央行,其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在網際網路技術基礎上發行和管理虛擬貨幣。除此之外,整個金融業也將會數字化。

  目前,現鈔的發行和回籠是基於現行“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機構”的二元體系來完成的。數字貨幣的發行與運作仍然應該基於該二元體系完成,但貨幣的運送和保管發生了變化:運送方式從物理運送變成了電子傳送;保存方式從央行的發行庫和銀行機構的業務庫變成了儲存數字貨幣的雲計算空間。最終,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的安全程度、效率會極大提高。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貨幣落地還有很長時間,可能會儘快進行試點。銀行在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後不僅將提升服務品質,也將降低運營成本。比如,現在跨銀行間的轉賬成本很高,如果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區塊鏈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區塊鏈技術正是支撐比特幣的技術。

  實際上,要實現數字貨幣化並非易事。如何在安全性、便利性等各個方面都能夠解決所謂價值交換需要的功能載體,這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技術問題解決後,未來如何運用數字貨幣替代紙幣的流通和發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周小川介紹,數字貨幣的技術路線可分為基於賬戶和不基於賬戶兩種,也可分層並用而設法共存。區塊鏈技術是一項可選的技術,其特點是分佈式簿記、不基於賬戶,而且無法篡改。如果數字貨幣重點強調保護個人隱私,可選用區塊鏈技術,人民銀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討區塊鏈應用技術,但是到目前為止區塊鏈佔用資源還是太多,不管是計算資源還是存儲資源,應對不了現在的交易規模,未來能不能解決,還要看。

  除了應對現有數字貨幣的挑戰之外,更有央行人士提出了推動SDR(特別提款權)基於分佈式規則的數字化,也應該成為改革現有貨幣體系的嘗試。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撰文認為,或許可以跳出陷入困局的現有發行機制,在IMF和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建立“全球央行”的機制雛形,並嘗試基於數字貨幣規則的創新,即eSDR。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